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内容认知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错综复杂。其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 ,各经济成分间既有密切联系 ,也有尖锐对立 ,这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主题内容范围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共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解放前,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原因,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制度基本仍处在前资本主义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上,各民族社会经济结构异常复杂,各民族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也不尽相同。许多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汉族相似,或大体相似,即封建地主经济占了统治地位。而有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结构和汉族地区大不相同,有的是封建农奴制,有的是奴隶制,有的甚至还保有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一部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并存的,活的社会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秦汉经济立法服从与服务于农为国本思想,土地私有权法律地位的确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汉时期由于统治需要和发展需要,封建政府从立法上扶植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秦汉封建政府通过调整国家与官僚贵族、富商大贾、农民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关系来实现社会经济相对协调发展。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社会经济参与者的至高追求,封建国家势必通过立法来约束经济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专题指导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种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建国后中共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探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建国后中共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探索,是重点。几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原因及经济发展趋势是难点? 鸦片战争以前,封建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在客观上又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应注意的是,自然经济的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缓慢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并存,是近代经济结构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变迁,西学的进一步传入,思想文化教育领域内要求摆脱封建桎梏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对传统落后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清朝末年,由于封建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特长,几乎达三千多年之久,占全部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由于这样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使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特别是一整套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发展得更为严密而有系统,因而对阻碍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速度和对人们思想所起的钳制束缚的作用也比任何其他国家民族更为深重。本文试从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一个侧面,论述官僚和胥吏政治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第六节清朝前期的经济《清朝前期的经济》是本章唯一专讲经济的一课。教学目的是:讲明由于明末清初四十余年的农民战争,统治阶级的调整政策,特别是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使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讲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到的压抑,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已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中古时期,东西方城市基本上都是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封建生产关系牢固建立起来的前提下,在由地方割据走上集中统一的政治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发展,又为封建经济的全面繁荣、政治统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瓦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近代民族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条件。该时期由于各地区、民族、国家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城市方面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即:城市起源不同、结构不同、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怎样形成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半殖民地国家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以及各种权力掠夺,使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现上独立,实际上受资本主义列强操纵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丢失了独立的国家地位。半封建国家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和发展,但是并没有占统治地位,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完全封建经济的国家,而是半封建国家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改变了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方向。演变的大致过程是:  相似文献   

10.
宁波是我国古代四大港口之一,历史上曾对经济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可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宁波港城的巨大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全面评价港城在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对今天的港城建设将是一种有益的借鉴。港城发展的历史作用首先表现在突破封建经济结构圈,促使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结构,通常以粮食自给为基础。可是历史上宁波地区并不适宜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沿海和岛屿多属砂质土壤,捍卤和蓄淡非常困难;中部和东部平原水网地  相似文献   

11.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具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达,作为“第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工场手工业兴盛起来,战胜了封建行会手工业,资本所有制取代了封建工具所有制和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解体。近代中国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具所有制残存着,与资本所有制复合在一起,严重地阻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直到解放初,经过土地改革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结束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和资本私有制,开创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新局面。本文着重阐述马克思关于封建工具所有制与行会制度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算是我在《华东师大学报》1983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马克思论古代土地所有制诸形式》一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12.
羌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三千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已经记载羌人的活动情况。经过三千年来历史的发展变化,现今只有四川省岷江上游茂汶、理县、汶川三县尚聚居着八万多羌族人民。对于这部分羌人解放前社会历史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写好羌族史志,同时也对正确理解、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有利。本文以社会结构为中心,谈谈解放前羌族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 解放前的羌族社会属封建社会,所以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封建的生产关系和封建的剥削制度占居主导的地位。这种封建的生产关系,由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改土归流基  相似文献   

13.
唐初(618~755)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繁荣时代,特别是开元时期(713~741年),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较快、全面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人们把它称颂为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唐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繁荣昌盛的局面呢?有的同志认为是由于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结果,即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同志则认为是唐初的统治者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亦即新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导致了唐初社会经济的繁荣。我们认为唐初封建经济的繁荣昌盛,首先是由于隋唐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从辩证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比西欧长。在封建社会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比西欧高。但是,西欧成了资本主义的故乡,我国继封建社会之后,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封建社会实行土地买卖,封建土地所有权是不稳定的;西欧封建土地占有的等级结构,妨碍了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相对稳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的这一差别,必然影响到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种影响形成一种综合力量,作用于农、工、商业,使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道路和速度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 :本主题侧重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特征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主题复习目标 :掌握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特征及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经济结构 ,特别是各历史时期农工商业关系 ;经济格局 ,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 ;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主题知识概要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产生并发展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春秋战国基本特征 :生产力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商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具有发达较早、较为活跃的特点。但其在实质上是一种简单形态的商品经济,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附属物和补充部分,这种封建依附性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商品生产发展不充分,基本上表现为交换价值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二、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为单纯商品流通领域即商业的异常活跃;三、商品经济缺乏自由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缺乏独立的性格。因此,商品经济既不能得到充分的的发展,也不能从根本上促成封建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具有发达较早、较为活跃的特点。但其在实质上是一种简单形态的商品经济,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附属物和补充部分,这种封建依附性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商品生产发展不充分,基本上表现为交换价值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单纯商品流通领域即商业的异常活跃;三、商品经济缺乏自由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缺乏独立的性格。因此,商品经济既不能不得到充分的发展,也不能从根本上促成封建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总的历史趋势有着共同规律,走过了一条大体相同的发展道路,从而表现出统一性。然而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各自封建经济形态萌芽和形成中所起作用的历史因素不同,那末各国的封建制度又是各不相同的。如何把握中国封建经济形态自身固有的特征,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与西欧相较有次数多、规模大、组织程度高等差异。其根源在于中西封建经济结构的不同。把农民战争的这些差异视为中国封建社会“停滞”或“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农民战争比较研究的误区。中国农民战争的动力虽比西欧大,但遇到的封建政权镇压的阻力更大。两者抵消后的实际动力反而比西欧小;加之,中西封建经济结构的不同决定着前者动力的作用方向和诱导力量是促进自然经济的发展,后者则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中西社会发展先进与落后发生位移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是云南和贵州彝族地区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官,加强了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彝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与统治,彝族退居山区和半山区,不利于彝族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近代以来云贵地区彝族农业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