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雪梅 《职教论坛》2012,(33):16-19
在职业教育纷繁的发展历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规律和逻辑主线,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约?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三条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视野中,同时为我们揭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三大规律:一是职业教育模式在技术变迁中的适应与选择,二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学术教育的对峙与融合,三是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各国文化传统中的传统与变革,这三点构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2.
职业人文教育由于学理建构的阙如引发事理探索的失衡,从而导致对人文理念缺乏自觉体认,呈现出在职业与人文两级基频上的左右摇摆,结构性失调,教育成效堪忧。只有厘定生态人文主义为职业人文教育致思方向,廓清"元命题"逻辑起点,开发富有现代张力、融合科学与人文、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新型生态型人文课程体系,职业人文教育才能实现逻辑与经验、学理与事理的统一,发挥明人伦、趋向善的本然旨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养成,更应该注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的缺失现象十分严重,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困局.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科学性和人文性越来越有渗透的趋势.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更加深化,建立属于自己的多样化的人文教育路径.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经成为现下职业教育界的呐喊,同时提升人文素养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4.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审视当前职业人文课程逻辑脉络及课程理念、课程实施,会发现目前职业人文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职业教育只有树立新型职业人文课程观,拓展职业人文教育理论话语,才能实现由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自觉转向。  相似文献   

5.
职业人文教育为职业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必须重塑并彰显职业人文教育的本然要义。职业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旨归、以培养"成人"为价值追求的职业教育,它是一种存在教育、素质教育与生态教育。实践职业人文教育,必须从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上入手,进行理论范式的转型与渗透。  相似文献   

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价值合理性体现在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与人的价值目的性的统一。从形式合理性方面来说,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与学位制度发展规律的逻辑一致性,即社会发展现状对职业教育的学术性、职业性与人文性趋向融合的内在规律性制约;从实质合理性方面来说,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目的中的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价值统一,即从为“职业”准备的社会本位向为“职业生活”准备的人性解放本位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文+职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提出为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走向世界提供了创新思路。基于情境教育理论和工作本位学习理论构建“中文+职业教育”SSF构建逻辑理论模型,从结构(Structure)、情境(Situation)和功能(Function)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共通性特征,挖掘“中文+职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构建逻辑。为有效提升中国教育影响力与适应力,提出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需建构中文结构与职教结构交叉的结构逻辑、中文交流与职业交际耦合的情境逻辑、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统一的功能逻辑。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但职教在很多层面上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还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仅要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审视与思考,还要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追溯职教发展的根基,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着意涵咏职业教育的全纳意蕴、着实探索职教办学的良性互动、着力凝练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着重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以回应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9.
论职业教育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关系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职业教育是运用职业范畴将个人、社会和经济问题转化为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逻辑.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职业的教育"而不是"与职业有关的教育",职业性并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以职业为实践逻辑的职业教育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时,必须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我国对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认识,经历了类别辨识、类义界定、类型建构三个阶段的发展.在类型学视角下,以精神、逻辑、形态三维类秩序对职业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主要体现出职业契约的精神特征、技术领域的逻辑特征、产业融合的形态特征.推动职业教育在现实发展中进一步凸显其类型特色,需要明确技艺与匠心相兼顾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特色,构建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完善产业与教育相统一的多元协同的职业教育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杜威"新职业教育观"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认为,任何一种持续不断的活动都是职业,职业具有教育价值,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训练,其培养的是发展的人.同时,他提出科学和人文结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以及从做中学等观点.这些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实践仍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离不开对职业教育逻辑起点和规律的重要认识。(1)从职业出发的教育:职业是逻辑起点。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职业。以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的职业胜任能力为重点。(2)从职业出发的教育:需求是发展动力。职业需求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有两类.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教育的人文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必须立足于职业需求,职业教育要渗透人文教育,职业化的内涵反映了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客观必然性。同时,高职人文教育知行合一的原则要求在工学结合、产学合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让学生尽快具备职业人文特征,从而有效缩短职业适应期,尽早进入事业发展期。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区域人文教育是面向职业生活、以知行合一为导向开展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教育固有社会性的原则导向、思维方式等旧有范式未彻底清退前,职业人文教育试图以补充、纠偏等方式开拓实践路径,势必导入原始镜像复制和传递的运作歧路。改造后的人文教育在职业对人文线性制约机理下固有旨趣被遮蔽,异化为职业教育价值属性的诠释和屈从,职业人文教育范式陷入意义和秩序双重危机。  相似文献   

15.
"双师型"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职业教育界关于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问题的研究已经持续十多年,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对“双师型”的理解上,众说纷纭,莫衰一是。日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撰文,从历史和逻辑两个维度,结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对“双师型”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设置职业教育学位的前提是要分析其独立于其他类型学位的学理基础和现实基础。技术知识的独立性是职业教育学位存在的学术根基,实践逻辑是职业教育学位存在的现实基础,职业教育学位的本质是技术知识生产和运用能力的证明。由于技术知识的开发越来越依靠建制化的高等教育,现实中基于实践逻辑的研究能力亟待拥有评价载体,且职业高等教育的体系化需要相应学位制度的支撑,因此职业教育学位的设置存在其现实必要性。多年来的发展使职业教育具备了专业教育的性质,且我国高职院校具备技术研发的基础实力,加之国际多元职业教育学位设置模式提供了参照,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学位的设置具备现实层面的可行性。未来应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强化职业教育学位的学术根基,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体系及其与专业学位的衔接机制,并制定与职业教育学位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职业教育中进行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的整合在职业教育界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认可和赞同。但是,应该充分认识到,在21世纪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一一职业性更加突出,推动了当代职业教育中科学技术教育进一步发展。通过发掘科学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来发掘当代职业教育自身的人文价值,对于完善职业教育的功能,提升职业教育的价值,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技艺自由"是建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元概念",国内学界关于职业教育逻辑起点的几种观点皆有偏颇.考察人类教育发展历史可知,职业教育是技艺者夺取教育公平权的胜利,当"技艺职业"从"下贱职业"走向了精神自由,并且其工作知识被教育制度所接纳的时候,"职业教育"就诞生了."技艺自由"作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也表征"技艺职业"因为"自由精神"的推动而登上教育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由于过于强调教育的职业性与技术性,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渐趋衰微并逐步边缘化。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只有把眼光放远,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对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在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良性互哺,高职院校才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作为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体,在内容上体现了思想情感的人文性,在方法上遵循逻辑推理科学性。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命题评价遵循历史教育功能和科学逻辑相统一。通过认识历史逻辑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一、历史逻辑思维的含义与特点历史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历史学科领域,运用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推理和历史论证等思维形式反映历史事实、历史规律的思维活动。历史逻辑思维一方面具有时间的"历时和共时"的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