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孔玮 《传媒观察》2012,(1):28-29
正二十一世纪,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崭新一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媒介技术的进步,新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不断出现,大众媒介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手段源源不断地将发生在全球各地的信息展示给人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便捷。整个地球犹如一个"地球村",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在全球化时代,大众媒介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力与日俱增,社会生活的领域几乎都无法摆脱媒介的  相似文献   

2.
Web2.0时代的公众媒介素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邹军 《新闻知识》2006,(4):12-14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①它的实质是人们怎样正确处理与媒介的关系问题。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永无止境的传播需要,媒介总是顺应着科技发展的潮流与人类社会同步演进。伴随媒介演变的脚步,人类对于媒介的了解和运用媒介的能力也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之中,媒介素养因此具备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传统媒体主导着人类信息传播活动;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以其独特的媒介潜质全面介入传播领域,互联网也被冠以“第四…  相似文献   

3.
位宏如 《新闻世界》2013,(4):260-261
“关注健康、维护健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主题之一,公众对健康的渴望与追求也与日俱增。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健康传播在我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空间视角梳耙人类的传播史,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对人类时空感知及空间观念的更迭,同时也可以看到人类如何在拓展了的、再造了的空间中展开包括传播活动在内的社会生活,传播与空间二者经由人类交往实践呈现出一种互相建构的关系。把传播活动与其所嵌入的及其所生产的特定空间情境结合起来,可以超越用技术逻辑来分析传播媒介。关注传播媒介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与机制,是从技术逻辑到实践逻辑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谈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新媒介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媒介形态与社会文化的剧烈变化,人们的交往方式与社会的传播模式也随着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话语环境,尤其是数字与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宣告了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受众中心视角的确立与参与式文化的形成,更是迫切地要求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范式革命,新媒介素养正是顺应时代潮流而成为当代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媒介传播范式变迁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慧子 《传媒》2015,(7):70-72
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人类的传播一直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媒介传播范式的变迁进行纵向的梳理以及横向的比较.通过对漫长古典主义传播范式的政治宣传特色、大众媒介时期传播范式的平民意识及新媒体时代传播范式的在线传播等进行分析,以及对当代东西方传播范式现状的比较,考察传播范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变迁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让每个社会成员分享媒介化社会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全球化引领世界进入了数字化传播新阶段,铺天盖地的报纸杂志,无处不在的广播电视节目。琳琅满目的书籍市场,精彩纷呈的电影银幕,令人神往的网络天地,快速便捷的手机短信,当代人生活在由数不尽的媒介织成的社会,媒介及赖其进行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类须臾难离的中介,成为当代人类交往的基本形态,成为社会的总体表达形式。数字化生存,媒介化社会,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昆 《新闻前哨》2010,(3):14-15
美国著名大众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曾形象地断言:传播就像血液流经人们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流过社会系统。确乎如此!现代社会的人们,如同须臾离不开空气、阳光、流水一样.离不开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有如一双无处不在的慧眼,恪尽职守地为人类守望着风云变幻的大干世界.向人们报告万事万物的一举一动。媒介是人类的产品,人类是媒介的动物。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已经迅速进入、占领人们的生活,人类开始进入信息传播的数字网络时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人类创造了工具,而工具又反过来塑造了人类",本文认为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针对新媒介环境下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新传媒环境下如何加强儿童媒介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环境,是指由个体或群体接触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传媒环境. 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媒介的技术特征(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等)决定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例,信道特征与容量,而媒介的社会特征(媒介的立场、风格、传播内容及其选择标准等)则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视野和社会认知(如看到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从何种角度看到等).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tends the cognitive mediation model (CMM) by examining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cultivating public science knowledge. A sample of 901 Singaporeans was collected through an online survey pan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MM could be applied to a social media context with a focus on science literacy. Specifically,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people with higher levels of surveillance gratification and social utility motivations tend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and to elaborate more about science news that they encounter on social media. Likewise, people with greater social utility motivation tended to engage in greater interpersonal discussions on social media. Notably, attention to news on social media had an indirect association with science knowledge through news elaboration and interpersonal discussion on social media.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science communication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在风险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不仅是衡量现代性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催生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改变了风险传播的景观,使得风险认知和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近核电站建设区域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查,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对受众风险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考察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的质量对受众反应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信息质量可以通过影响用户的风险认知、风险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三个变量影响其风险信息搜索行为,从而证明社交媒体所构建的信息环境会显著作用于人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本研究的发现期待可以为风险传播中的有效公众沟通策略以及线上风险信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技术理性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介的出现也给话语的生成带来颠覆性变化。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属性,他们集聚了多重的目光,网络社会给明星带去更为复杂的表演"舞台"。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通过网络传播形成了恶劣社会影响,这进一步让我们思考明星形象在构建时面临的困境。文章通过探讨明星主体自我塑造的方式来证明其商品化的本质,指出网络环境已然对其形成了"全景监狱"式的监控;明星游荡在"自我"和"他者"间的焦虑引发了畸形的社会认知模式,文章由此强调了当下明星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孙宜君  吴荻 《新闻界》2008,(4):105-106
本文认为,推进社会共识,倡导主流价值观,化解和疏导社会矛盾,实施社会预警功能,优化传媒生态等方面,是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传播媒介深深嵌入乡村社会中,并改变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建构着新的社区文化。文章以媒介研究的实践转向为路径,采用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乡村青年是如何统合新旧媒介进行媒介实践活动,媒介在乡村抗疫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并在实践中又产生何种主体关系与文化。研究发现新旧媒介彼此交融混搭,甚至传统媒介被重拾,两者共构为一种社会文化"传播力"。青年并未被媒介结构反制,他们发挥创造力与能动性,成为抗疫行动的主体。媒介实践是一个互动过程,它不仅是再现或描述现实,更是对现实世界的形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16.
社交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日趋多元化,既是公众交流的平台,也是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的工具。在社交媒体所形成的巨大传播网络中,高校档案馆应当主动融入,积极构建注重用户体验的双向互动、多元协同、内容突出的档案馆微服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大众媒介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媒介化时代.如今,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大众媒介具有巨大的影响,它缔造了人们所处的大众文化环境,制约了人们的认知与行为,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产生媒介化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媒介对社会无孔不入的渗透,受众对媒介的依赖也愈发增强,突出地表现为人对媒介的工具性依赖和内容依赖.  相似文献   

18.
付宏  李辉  杜智涛  晏齐宏 《情报工程》2015,1(2):096-103
个人知识管理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管理问题。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知识管理具有内 在逻辑关系。社会化媒体平台具有自组织特性,社会化媒体平台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自组织现象。本研 究试图探索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的个人知识管理机制。研究认为,从个体层面看,歧化和突变是个体层面 实现自组织有效运作的路径。歧化的动力是个体之间的互动,突变的结果是实现知识类型的转化。从平 台层面看,涨落是平台层面实现自组织有效运行的路径。通过信息推送、个人定制的方式获取知识,通 过知识管理工具整理和分享知识,这是平台涨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Journalism Practice》2013,7(1):17-32
When news reporters connect people in a news story they essentially construct social networks in the news media. Networks through which news sources can be aligned symbolically in written, audible or visual form. This particular type of network is first defined and describ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ways in which the concept of networks has previously been used by researchers and news reporters. Following this conceptualization the vision of networks in the news media and the adjacent vocabulary are then operationalized and used as a backdrop for an analysis of Danish newspapers from 1905 to 2005. This is an approach that can help delineate—and graphically visualize—how networks in the news media have evolved over the past century, and the conten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cio-symbolic networks not only augment communicative actors and structures from parliament and other pre-existing platforms for communication, but also complement or even substitute them. The development offers people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news rooms new potentials—and problems—when it comes to affecting the lives of people connect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the networks.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伴随着紧急性和未知性,面对该类事件公众具有强烈的信息获知需求。大众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解读缺乏专业权威性,学术期刊的社会职责与公众的信息需求是医学学术期刊发挥媒体议程的基础。医学学术期刊公信力高,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内容资源和客观理性的媒介调性,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议程设置中能发挥优势。医学学术期刊通过科普传播的路径参与议题设置,以社交媒体矩阵建立、推动媒体间共振是大众传播基础,以医学知识服务和科学专业内容传播定位实现对公众的长效引导。提升学术期刊的大众化传播能力,从而影响社会议题,通过回应社会关切、快速出版等方式实现公众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