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校锻炼、学生家庭锻炼、学生运动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师评课五个方面。其中,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关注学生有效运动;学生家庭锻炼指导系统实现家校间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学生运动竞赛分析系统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内生动力;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体育优质课直播评价系统实现课堂教学的量化评价。以上各个子系统通过云平台的连接,形成全国范围内学生和教师的大数据库,智能化为学生匹配课程和锻炼方案,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整体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2.
由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20年持续下降的现状,在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体育的和非体育原因的基础上,得出要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的现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学校工作和体育工作的首要位置;(2)建立专门的学生健康指导机构;(3)净化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4)家庭教育不可或缺;(5)传媒的力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实,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师资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指出未能突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核心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未能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紧密结合、未能处理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培养与发展的关系、对教育实践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与培养等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理清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和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合格体育师资以及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传统教育观念、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学校体育价值判断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此,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明确职责,学校体育应强调体育本质功能,重塑"体质教育"思想;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营造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社会层面,应明确责任,加强协力合作,完善健康服务体制。三方共同努力,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局面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增进学生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选取山东省10所初中学校的1 734名初三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结合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分析山东省初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比较,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与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相比,各项指标略有提高;认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单一、项目设置不合理、体育教师知识更新较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家长与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重视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体质检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大学生1985—2005年体质与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分析研究,并与同年全国大学生体质调研测试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身体机能水平连续下降;身体素质变化趋势总体上与全国一致,1995年后的10年中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在2000—2005的5年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天津市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于同年全国均值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据此提出:贯彻落实国家法规政策,全方位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与教育;建立学校体质健康管理与服务机构,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加强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研究目的: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进行理性思考,旨在有效提升青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搜集当前青少年体质和青少年体育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核心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青少年体质20多年持续下降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制度,导致学校体育被边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导致阳光体育难以落到实处;法律保障机制缺失,导致青少年体育安全成学校、家庭最大风险。研究结论:青少年体育改革的方向应是综合改革,改革的核心在于运行机制,改革的重点是学校体育。只有将青少年体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与应试教育制度改革同步推进,青少年体育才能得到重视和发展,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体育参与的可能,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的重要途经,对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方略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学校体育能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增强其主动维护健康的意识;学校体育能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提高其抵御疾病的能力;学校体育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行为和提高其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但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养基点水平低、学校体育内涵式发展不足、学校体育在教学管理中的位置边缘化、运动损伤风险防范不够等现实困境。这些现实困境制约了我国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的形成、影响了我国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的热情、弱化了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的积极作用、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行为产生了消极作用。基于以上提出建议:以提升健康素养为着力点,培育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新理念;以内涵式发展为关键,创设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新情境;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举措,强化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作用;以运动损伤风险管理为保障措施,养成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并非学校体育的单因素所致,而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涉及政策制度、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因素的社会学问题。其中单一的高考升学考试制度、职业教育不力等应试教育理念;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与变迁;现代家庭及其社会结构的异构以及新课程改革引起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偏差等因素是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的主要成因。建议:完善健全高考制度、拓展职业技术化教育的空间和就业渠道;依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同时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建立体质健康评价的社会服务体系,定位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完善教育体制、加强社会监督等多方面来促进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青少年体质20年来持续下降,肥胖比率增加,青少年公共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一些报道指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落后于日韩青少年,而中欧青少年体质体能的比较研究还鲜有报道。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测试、横向比较等方法,采用国际上效度、信度较高的健康体能测试组(FITNESSGRAM)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对中葡都市同龄青少年进行比较,指出我国都市青少年在健康体能和体力活动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醒国人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体质健康作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运行手段与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管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从新疆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模式的层面出发,建议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决策与组织机构,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激励机制,探索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综合干预途径,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有效实施,以促进新疆地区青少年体质的改善与提升,推动其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组织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基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组织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基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组织服务体系的构建目标应达到“三层管理、齐抓共管、点面结合”;在构建过程中应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原则;其结构构建应从服务组织的层次结构(静态)和组织系统(动态)两方面进行,其中静态的组织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省市、地区三个层面,而动态组织系统则包括决策、执行、操作、监督和反馈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体格状况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晴雨表.人们熟知日本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从战后经济快速增长到现在的稳定发展期间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20多年来,中国经济同样得到飞速发展,因此,从纵向的角度研究日本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了解和改善中国青少年的健康工作和营养状况.利用1960-2005年期间日本国民营养健康调查中的身高、体重和BMI数据,将11-25岁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和BMI进行纵向关联分析作图,同时对中国某高校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和BMI数据进行分析和作图.通过比较,得到以下结果:日本男性的BMI在青少年的中后期达到峰值,随后,这种增加趋势明显减少;中国男性在15-25岁之间没有出现BMI的峰值,而是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日本和中国女性的BMI都在青少年的中后期达到峰值,然后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免疫能力的提升,免疫力强的个体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现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而免疫力弱者更容易感染病毒或导致恶化。为此,哪些因素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567名八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社会性支持对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组体育锻炼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组,男生体育锻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小学组感知父母支持显著高于中学组,但感知朋友支持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青少年的逐渐成熟,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青少年想摆脱父母的约束与依赖。(2)自主性锻炼动机水平越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水平也越高。(3)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均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水平,且呈现出小学组父母支持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高于友谊支持,而初中组体现为友谊支持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高于父母支持。为此,家长继续保持对青少年锻炼支持以及家庭、学校和社区创设友谊支持环境是促进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锻炼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体育锻炼方式,达到调节人际关系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目的是各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464名高中生调查发现:青少年在压力承受能力方面存在性别异体和年级差异;青少年体育锻炼量、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时间相对稳定和合理;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生活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时间与压力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正相关,与人际关系负相关.必须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青少年影响、加强青少年的科学锻炼,积极开展健康指导课程;学校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进一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运用体育锻炼促进人际交往,增强青少年的整体身体素质,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自我决定理论(SDT)为基础,采用锻炼目标内容、运动行为调节(第二版本)和Godin的业余时间体育锻炼3个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以考察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自主型动机和不同强度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内在目标可正向预测剧烈、适度和轻度运动,而锻炼外在目标仅可预测剧烈运动;2)青少年自主型期望可正向预测剧烈和适度运动;3)青少年自主型动机在锻炼内在目标与剧烈运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内在目标与适度运动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基本支持SDT相关观点,但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对体育锻炼的预测作用具有文化特异性,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自主型动机预测作用和中介机制不一。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的青少年体能训练结构形式,不仅应遵循体能训练的原则,而且还要考虑心理、生理特点及其承受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同时,对青少年的成长也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与2000年辽宁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1985年与2000年辽宁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发现2000年辽宁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呈增长趋势,机能、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认为:应依据青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的改革,使其逐步养成自觉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学校、社会、家长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体质研究工作等.  相似文献   

20.
体育活动是健康校园优先考虑的一种健康行为.用生态学方法,提出用体育活动参与指数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就如何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