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今年第五期发表了对《家庭教育一致性原则》质疑的文章。胡南雪同志所怀疑的是“家庭中的每一成人对其子女、晚辈都具有同样程度的爱,怀有相同的感情”不可能。是的,父亲和母亲,爷爷和奶奶因与孩子亲疏程度不同,其情感投射不可能一致。但是,如果家庭中有两个孩子,要求父母亲对老大、老二一个样就是合理的,而且是可行的。爷爷不能因为孙辈一个是男孩,一个是女孩而在感情投射上有差别,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心身发展。事实上,有的家长,尤其爷爷奶奶  相似文献   

2.
事例:露露的爸爸妈妈是大学同学,他们毕业后一起留在了这座城市,建立起自己的小家,还有了可爱的露露。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生活在农村老家,他们不习惯城市里的生活,所以没有和露露一家住在一起,但每年露露都会和爸爸妈妈去看望他们。露露家邻居住着林爷爷和林奶奶老两口儿,他们的孩子都在国外生活。平时,露露的爸爸妈妈一有事情,就把露露放在林奶奶家。林爷爷、林奶奶特别喜欢露露,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孙女看待。露露也和他们很亲",爷爷""奶奶"地喊着,还常常在林奶奶家里吃饭和睡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13,(5):70-71
最佳模式 李老师家采用的是奶奶、姥姥两位老人一起帮年轻父母带孩子的模式。小两口婚后有自己的住处,李老师一直并不太过问年轻人的生活,她说这是两个家庭平安相处的基本界限。孙子出生后的最初阶段,是姥姥来主要照顾宝宝。大概到了小家伙10个月左右的时候,姥姥一个人照顾起来有些吃力,于是奶奶开始介入。但是李老师对自己的定位是姥姥的“助手”或“助理”,  相似文献   

4.
是否应该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隔代教养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些问题令很多家长争论不休。现在,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增加,四二一家庭从预言走向了现实,祖父母似乎更加不可避免地卷入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长期存在的“老人溺爱孩子”、“隔辈亲不利于儿童成长”等“标签”令许多年轻家长心存疑虑,总是不放心老人和孩子单独相处。其实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情况并不是那么糟。  相似文献   

5.
肖光 《家教指南》2006,(8):49-50
儿子刚出生,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纷纷给我们送来“育儿经”。我和妻子商量:自己的儿子自己育,原则是:从小就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决不让孩子心里留一丝阴影。  相似文献   

6.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1.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如今幼儿的家庭大多是4+2+1模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让受一点"委屈"。尤其老人往往将幼儿当作整个家庭的主宰和中心,使得他们饭来张口,衣  相似文献   

7.
安扬 《家长》2013,(10):15-16
一、家庭中,情商教育的误区有哪些?1.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致性和一贯性如今,孩子是两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希望,所以参与孩子教育的人,除了孩子的父母,还有两边的亲戚长辈。同样一件事,妈妈认为是好事,爸爸偏说不好;爷爷同意孩子做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拦;姥爷今天禁止孩子干的事情,明天姥姥又鼓励孩子去做。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受挫感,  相似文献   

8.
我是初一的学生,现在课程越来越多,为了取得各科的好成绩,同学们的父母都给每个同学补课或找家教,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不管春夏与秋冬,爸爸妈妈都是开着车送我陪读。每次看到爸爸妈妈在楼下等我的时候,我既感动而心里又觉得不舒服,感动的是爸爸妈妈为我付出的太多;不舒服的是,每次都是爸爸开车亲自送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天,我鼓足了勇气对爸爸妈妈说:“爸、妈,能不能让我自己走着去补课?”爸爸妈妈既惊喜又不放心,经过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商量,最后同意了我的决定。从这以后,我去补课时再不用爸爸妈…  相似文献   

9.
耳耳 《父母必读》2013,(3):124-125
自己带孩子,虽然累点儿,却能在教育上“独霸天下”。但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难免会来家里小住,这时候,养育上的冲突就会如同天降。  相似文献   

10.
所谓家庭教育的一致,是指家庭全体成员对家庭中的教育对象的教育目的一致,方法正确,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时下,家庭内部对孩子教育也很不一致:爸爸要严管,母亲要溺爱;父母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最溺爱自己,就主动找谁,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习惯。比如一个孩子偷了人家一本书,爸爸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他,孩子开始认错,掉下了泪。正在这时奶奶买菜回来看见自己的小孙子正在掉眼泪,觉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把把孙子搂在怀里,又是亲,又是爱的。孩…  相似文献   

11.
奶奶六十多岁了,大字不识几个,一直生活在农村,居然也能上班!白领?蓝领?听我慢慢道来。今年春天,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奶奶家。奶奶不在家,哪儿去了?我还要吃奶奶做的“炸鸡丁”呀!爷爷说:“奶奶‘上班’去了,一会儿就回来!”我只好耐着性子等。在和爷爷聊天时,我得知老家那地方盛产白柳条。改革开放以后,家乡新建了许多柳编工艺厂。由于奶奶自小就有一双会编织的巧手,就被一家工艺厂“请”去当师傅,编织工艺品样品。好不容易等到奶奶“下班”回家。吃饭时,奶奶说:“吃完饭,我带你到工艺厂参观。”我乐得差点蹦上屋顶!午饭后,我跟奶奶高兴…  相似文献   

12.
出示"王牌"     
孩子考了零分,爸爸气势汹汹拿出鸡毛掸子,妈妈抱来一大摞参考书,孩子竟然理直气壮地拿出手中的"王牌"--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看看这一家子,孩子不爱学习,爸爸简单粗暴,妈妈盲目加压,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过度溺爱,竟成了孩子不学无术的挡箭牌.如果这些家长有一点科学教子的意识,学一点教育孩子的知识,也不会陷入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3.
“合力”教育子女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最佳教育方法。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不仅是父母亲的心肝宝贝,也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家庭这些主要成员如  相似文献   

14.
出示"王牌"     
孩子考了零分,爸爸气势汹汹拿出鸡毛掸子,妈妈抱来一大摞参考书,孩子竟然理直气壮地拿出手中的"王牌"--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看看这一家子,孩子不爱学习,爸爸简单粗暴,妈妈盲目加压,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过度溺爱,竟成了孩子不学无术的挡箭牌.如果这些家长有一点科学教子的意识,学一点教育孩子的知识,也不会陷入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5.
徐岫茹 《宁夏教育》2006,(7):138-138
近日,一位家长谈到一件事。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只想吃羊肉串!”妈妈说:“不行,饭做好了,不能吃那个!”孩子仍坚持要吃,爸爸说:“羊肉串不卫生,就不能吃,不好好吃饭我揍你!”于是,孩子大哭。奶奶说:“乖乖别哭!吃个羊肉串怕啥?奶奶给你钱!”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父母的“教育”都无济于事了。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一个孩子被四个甚至六个大人所关注,形成了孩子成长的2 2 2(爷爷、奶奶 姥姥、姥爷 爸爸、妈妈)的六合一现象。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希望给予孩子关爱,帮助他健康成长。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和老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对孩子,你这样要求,我那样要求;对孩子的同一种行为,你加以赞扬,我予以斥责;对孩子的某种要求,你给予满足,我加以限制。老人对孩子溺爱、纵容,父母看不惯,从中干涉;父母对孩子严厉管教,老人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忍不住进行袒护、加以阻拦,最后引起矛盾冲突,六合一的力量出现了不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17.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7,(7S):60-61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独特的家庭之中,每一种家庭生活都是独特的“教育场”。要理解一个孩子何以成为这样的或那样的人,不深入到他所成长的家庭中去,不去感受他所沉浸在其中的家庭生活,是难以言尽其详的。把发生在周围的家庭教育故事演绎出来,正是为了把大家的眼光引申到一个个具体生动又样式迥异的家庭生活中。去品读和体悟家庭教育的真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采访稿征文祖辈采访开始喽!快快把您孩子的祖辈采访稿发送到家庭教育杂志社的邮箱:jtjybjb@163.com或邮寄到浙江省杭州市凤起路334号同方财富大厦15楼,您的孩子就有机会获得《洪恩小学英语新课标歌谣》学习软件一套,机不可失,快快行动喔!256个知识点。采访计划周末或其他空闲的时候,让孩子做一次对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采访。先让孩子设计好采访稿,如:对爷爷的采访您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您出生在哪里?童年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最好的朋友是谁?去过哪些地方,有什么感受?最喜欢的书、电影是什么?第一份工作是什么?让孩子自主…  相似文献   

19.
纲要点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五大领域。其中社会领域教育的培养目标有:“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等。案例一某幼儿鼎鼎在玩玩具时,一边玩,一边将玩具随地乱扔。爷爷奶奶跟在鼎鼎后面,一边叨念着:“这孩子,真淘气。”一边忙着帮孩子捡玩具。鼎鼎玩好后随手将玩具一推,嚷道:“奶奶,我饿了!”奶奶就忙着去给孙子张罗吃的,爷爷则在一边默默地替孩子收拾玩具。…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6,(26):5-6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家庭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都希望子女跳出农门,但教育孩子的方法欠缺。有一部分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还有一部分家长经商,没有时间管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看孩子,很少和孩子交流,偶尔有时间回家看看孩子,不是指责就是打骂,反而适得其反。在实践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方法,使家校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