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心良 《家教指南》2005,(10):30-31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如果孩子学会了为家庭奉献,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当孩子能够分担家里…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无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都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日后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在这些学校里上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富贵家庭子弟,然而学校的生活条件却很艰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孩子们享受真正的家庭生活,一些福利院里的孩子会交给一些家庭寄养。孩子们大多身有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带给寄养家庭的是繁琐的家务和牵肠挂肚的照顾。但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家,寄养家庭的人们用他们朴实的行动,用他们伟大的母爱滋润着这些“残缺”的花朵。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新型的家庭结构,父母心甘情愿让孩子们成为家中的“龙蛋或掌上明珠”.他们毫无怨言地用自己的“羽翼”庇护着下一代,结果是让孩子养尊处优、心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勇气缺乏。这一点.从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难找到例子:一些青少年为一点点小事打人或自杀;  相似文献   

5.
央视心理访谈栏目播出《乖巧的小魔头》中的主人公小民“不玩就写不成日记”一语道破了现代家庭某些家长因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的尴尬局面。父母含辛茹苦地为孩子操劳,反而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素淡如水,甚至出现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曰渐“萧条”,同时也透视出一些孩芋内心的独自.他们对现实生活充满强列的渴望。他们渴望自由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好像父母是他们生活的“桎梏”。  相似文献   

6.
张映春 《德育信息》2002,(10):47-47
这里说的“难看的孩子”,是指那些长得不够漂亮,被人称作“长相不好”的孩子。在学校,这类学生为数不多,却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没有漂亮孩子广受羡慕的“优越感”,没有一般化孩子不被关注的“平常心”,也没有残疾孩子倍受关爱的“感激情”。他们常常被人有意无意地当“话茬”,作“谈资”,受到伤害,却有口难辩,也少有人过问。  相似文献   

7.
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时代,父母、亲人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成了家里的“太阳”,生活在独享的氛围里,要什么有什么;甚至有的家庭吃饭时,最好的饭菜让孩子一人吃;电视遥控器由孩子掌控……人们渐渐将分享遗忘。这是人类生命意识在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8.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前途。长久以来的传统观念给我们的家庭教育造成了许多误区,笔者现就如何走出误区作一探讨。一、不要溺爱孩子现在的父母小时候的生活水平比现在差很多,总觉得自己以前吃过的苦不能再让孩子来承受,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要最好的,使孩子自小就有一种优越感。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多是“4—2—1”型,孩子得到的关爱和呵护太多,犹如生活在温室里,受不到自然风雨的洗礼和滋润,长大后自然是娇弱的。虽然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  相似文献   

9.
王兰 《青年教师》2005,(4):55-58
有这样一则说理故事:两个同龄的学画孩子,处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第一个家庭一直采取鼓励、赞誉的态度:把孩子的“作品”都贴在墙上,让亲朋参观,稍有功笔时即办了个人画展,名气不断。到33岁时,他的画已站在许多家庭的客厅里。而第二个家庭对孩子一直采取诋毁、冷漠的态度,让孩子把所有的“废纸”都扔进纸篓里。直到33岁时,他才贴出他的第一幅画。这时,人们疯狂了,把第一个孩子的画摘下来扔进纸篓里,把第二个孩子的画从纸篓里捡起来,张贴在墙上。  相似文献   

10.
在今日日本,家庭、学校、民间组织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让孩子从小就关注世界。这是因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已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在新世纪里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让下一代对异国文化和历史拥有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政界更有有识之士提出:只有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与不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国家加深理解、互相宽容、和平共处,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村”才可能最终摆脱战争,实现无硝烟的所谓“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11.
“家务劳动劳务合同”漫谈赵忠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社会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就连家庭里也出现了一些新鲜事。比如,家长跟孩子签订“家务劳动劳务合同”,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家长听说在外国的家庭里,孩子做家务活,父母就付给孩子一定的劳务报酬。于是,...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独”的环境里,家里东西和父母的爱均归他独自享受,再加上父母的过度呵护,逐渐使一些独生子女养成自私,任性,专横,霸道的不良性格特征。家长们为此感到焦虑,希望利用各种场景和机会改变孩子这种“独”的状况,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1要教会孩子与他人分享。 今天,独生子女的家长普遍存在着过度疼爱自己孩子的心理,在一些家庭里,父母总是舍不得吃穿,尽最大的可能让孩子吃好玩好,凡是家里好吃的东西,大人一律留给孩子一个人吃,如果是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无论花多少钱,家长都要给孩…  相似文献   

13.
在今日日本,家庭、学校、民间组织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让孩子从小就关注世界。这是因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已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在新世纪里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让下一代对异国文化和历史拥有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政界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只有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与不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国家加深理解、互相宽容、和平共处,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村”才可能最终摆脱战争,实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玩的权利。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家长规定孩子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玩,生怕累着孩子,更怕孩子出意外。于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被剥夺了,大人们还美名其曰“一切为了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一生下来就是“太阳”,被几代人围着转。家长们为孩子操碎了心,能为孩子想到的都为其准备好了,绝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结果,孩子只能坐享其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为防止孩子发生意外事故,家长们更是不给其一点实践活动的自由。孩子们成了生活在真空里的人,严重脱离现实,…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李沧区孩子家长学习和使用《家庭教育》教材之后,家教理念有了明显的转变。为了让家长进一步确立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新理念,区教体局在暑假开展了“家长与孩子同乐”系列活动。全区有300多个家庭参加了这一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合作参加了“家庭才艺展示比赛”、“家庭展风采同乐晚会”。家庭才艺展示比赛启发了孩子要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幸福的家庭,走进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中,使家长和孩子共同感受到:“有家真好”(《家庭教育》栏目之一)。而家庭展风采同乐晚会则把纳凉、娱乐、学习融为一体。孩子借…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能让孩子过一个既活泼有趣,又有意义的双休日呢?孩子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感兴趣的现象启发了我。于是我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大纸盒,让孩子把平时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家庭百宝箱”就此诞生了。到了双休日,只要我们稍稍动脑,“家庭百宝箱”就会变出许多令孩子喜爱的“宝贝”。例如:用牙膏盒拼装小汽车、大高楼;雪糕根儿拼摆出的小房子、五角星;空的易拉罐,放进一些细沙,再用胶布把日封上,就成了打击乐中的“小沙锤”;空的小果冻盒,稍加装饰就成了一盏盏漂亮的小灯笼;空的鸡蛋壳一头放人橡皮泥,再用彩笔在蛋壳上绘…  相似文献   

17.
“天上的雪,悄悄地下,地上有一个布娃娃。布娃娃,布娃娃,你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是你也没有家,没有爸爸和妈妈?啊,布娃娃,不要伤心不要害怕!让我借给你一个爸爸,和你共同拥有一个家,让我借给你一个妈妈,和你共同拥有一个家……”你是否去过福利院?你是否了解“福利院”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你是否知道福利院里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人?《新作文》的孩子,大都是生于80后的一代,你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从小就生长在衣食无忧的家庭里,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幸福地生活,成长。然而,在我们的社会里,甚至就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有近一半都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8.
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可不少孩子却说活得“没意思”、“烦死了”,有的甚至轻生。为什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给一些人带来了心灵的空虚和对生命意义的茫然?为了帮助父母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使生命呈现出灿烂的色彩,我们请德育专家马兰霞老师给我们开“关于生命教育”的讲座,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关注孩子生命的需要和发展,使家庭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9.
天下做父母的,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而孩子做事不断的成功则是“成龙、成风”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童年时期是人生做重要的时期,它不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阶段,而其本身就是一个真正的、光明的、新颖的、独特的生活时期。因此,孩子怎样度过童年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谁手把手地引导他们,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从周围世界吸取的是些什么东西——今日的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一切。”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从小具有成功感,而不要让失败和困惑阻止他们向前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09,(7):16-17
杭州读者小马问:“暑假到了,孩子心里特别高兴,盼着能在暑假里出去玩。我想让孩子痛快地玩玩,又想让孩子补习一些课程,但孩子不满意。请问一下,其他家长都是怎样指导孩子过暑假,让孩子既感到快乐幸福,又不白白浪费时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