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钯的两种联吡啶配合物:Pd(bpy)Cl2 (1)和Pd(bpy)2 (ClO4)2 (2 )的光谱、热谱和电化学行为,得出配合物 1不仅在负电势方向扫描时出现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而且在正电势方向扫描时也出现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对应在 350~ 4 50nm间出现较强MLCT吸收带;而配合物 2在 0~ 1.5V范围不出现氧化还原峰,对应 350~ 4 50nm间不出现较强MLCT吸收带.配合物中Pd~Cl伸缩频率为 354~ 343cm-1 ,Pd -N的伸缩频率为 4 4 5~ 4 55cm-1 之间,中心离子的吸电子作用使配体的IR向高频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考察钯的两种联吡啶配合物:Pd(bpy)Cl2(1)和Pd(pby)2(ClO4)2(2)的光谱、热谱和电化学行为,最出配合物1不仅在负电势方向扫描时出现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而且在正电热方扫描时也出现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对应在350-450nm间出现较强MLCT吸收带;而配合物2在0-1.5V范围不出现氧化还原峰,对应350-450nm间不出现较强MLCT吸收 Pd-Cl伸缩频率为354-343c  相似文献   

3.
丙氨酸尾式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5 -邻 [N - (L -丙氨酸 ) -乙氧基 ]苯基 - 10 ,15 ,2 0 -三苯基卟啉及其锌配合物在CH2 Cl2 为溶剂和TBPA为电解质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质 .在循环伏安图中 ,两种物质都呈现 4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 ,其氧化还原过程仅发生在卟啉的π电子体系上 .同时对其电化学反应机理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锇多吡啶配合物Os(bpy)3Cl2,通过紫外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光谱结果显示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相互作用使配合物与联吡啶的吸收光谱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新的环状金属配体4-甲氧甲酰基-6-(4-甲基苯基)-2,2‘-联吡啶(HL)及它的单核与双核Pt(Ⅱ)配合物[Pt(L)PPh3](ClO4)(1)与[Pt2L2(μ-dppm)](ClO4)2(2)(dppm=二(二苯基磷)-甲烷),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及光物理性质.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离子Pt(Ⅱ)呈扭曲平面正方形构型,桥配体dppm连接两个金属中心,0.3375 nm的Pt---Pt距离表明双核配合物中存在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两配合物在~450 nm处的肩峰归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在固体及溶液中均观测到强烈的光致磷光发射.配合物1在固态时620 nm的低能发射归属为3(π-π)跃迁,并暗示配合物1晶体结构中存在分子间配体-配体相互作用,然而在溶液中仅观察到3MLCT发射光谱,但配合物2在固态及溶液中都观察到明显的金属和金属相互作用到配体的电荷转移(3MMLCT)发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条件选择合成两种Co(Ⅲ)配合物键合异构体[Co(NH3)5NO2]Cl2(配合物1)与[Co(NH3)5ONO]Cl2(配合物2),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确立两种键合异构体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型草酸根桥联的[(VO)3^ⅣCu^Ⅱ]型异四核配合物[(VO)3(C2O4)3L3Cu](ClO4)2,其中L代表2,2'-联吡啶(bpy)和1,10-邻菲咯啉(phen).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VO)3(C2O_4)3(bpy)3Cu](ClO4)2的电化学性质,初步推定两对氧化还原峰是由于VO(IV)离子的电极反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的巯基乙酸、异烟酰肼合锑(Ⅲ)三元配合物:[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经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中红外、远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XRD谱指标化,确定其晶系和晶胞参数,[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a=1.1858nm,b=2.3671nm,c=1.3850nm,β=87.67°;锑(Ⅲ)离子是通过N原子、S原子和O原子参与配位形成五配位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CuCl2.2H2O、FeCl3.6H2O和Na2C2O4为反应物,利用水热法合成CuO/Fe2O3复合材料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且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仪(IR)分析.结果表明:所得CuO/Fe2O3复合材料形貌为立方体结构.研究了CuO/Fe2O3复合材料的红外特性,在670 cm-1到450 cm-1之间出现了Cu—O键伸缩振动特征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铕硅钼钨多金属氧酸盐(简写为Eu(SiMo6W5)213-)水溶液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0.6~0.5V的电位区间内,Eu(SiMo6W5)213-呈现了四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其氧化还原峰电位随着溶液pH的升高而负移,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该化合物对NaNO2、H2O2以及IO3-和BrO3-的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的N,N'-二芳基己二酰二肼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用NaBrO3/H2SO4氧化体系对其进行氧化脱氢得8种己二酰基双偶氮化合物,产品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确证,原料N,N'-二芳基己二酰二肼的IR谱中,在3 200~3 400 cm-1出现的2个N-H吸收峰在氧化产物中消失,但在1 455 cm-1附近有-N=N-吸收峰;1HNMR谱中在δ 7.3~10.5之间的2个N-H化学位移在氧化产物中也消失:产物的元素分析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产率在81%~94%之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合成了标题化合物[Ni(L)2](L=2-苯甲酰基-2-噁唑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其单晶结构进行了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分子量Mr=437.09,晶胞参数a=0.51096(13)nm,b=1.5186(4)nm,c=1.1513(3)nm,V=0.8932(4)nm3,Z=2,Dc=1.625 g.cm-1.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在OP-4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研究了4,4'-二偶氮苯重氮氨基苯(BABAB)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9.0-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镍生成21型深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λ=5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59×105L·mol-1·cm-1.Ni2+的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Co(Im)6]Cl2.4H2O(Im=咪唑)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610.39,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其晶体结构。标题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806(1),b=9.079(1),c=10.589(1);α=75.20(1)°,β=83.12(1)°,γ=61.87(1)°,V=721.82(13)nm3,Z=1,Dc=1.404g/cm-3。晶体结构中配阳离子[Co(Im)6]2 通过咪唑环的氢原子与末配位的反荷阴离子和晶格水中的氧原子形成复杂的分子间氢键构成3D超分子体系。标题配合物分子中,Co(II)与6个咪唑分子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略有畸变的八面体。  相似文献   

15.
Pd(Ⅳ)与结晶紫在亚硝基R盐的存在下可发生氧化还原褪色反应,最大吸收峰位于波长590nm处。钯浓度在 0.2mg/L-2.0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回归方程:ΔA=0.402C-0.0012(C为mg/LPd(Ⅳ)),r=0.9990,标准偏差S=1.5%。  相似文献   

16.
以自制的N,N′-二芳基己二酰二肼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用NaBrO3/H2SO4氧化体系对其进行氧化脱氢得8种己二酰基双偶氮化合物,产品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确证,原料N,N′-二芳基己二酰二肼的IR谱中,在3200~3400cm-1出现的2个N-H吸收峰在氧化产物中消失,但在1455cm-1附近有-N=N-吸收峰;1HNMR谱中在δ7.3~10.5之间的2个N-H化学位移在氧化产物中也消失;产物的元素分析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产率在81%~94%之间.  相似文献   

17.
在OP -4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研究了 4,4!@ -二偶氮苯重氮氨基苯 (BABAB)与镍的显色反应。在 pH =9.0 -1 0 .5的Na2 B4 O7-NaOH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与镍生成 2∶1型深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λ =5 4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 1 .5 9× 1 0 5L·mol- 1·cm- 1。Ni2 +的浓度在 0~ 1 0 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二羟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Ⅲ)[S2CN(CH2CH2OH)2]3}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和热重对其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942(4)nm,b=1.1036(4)nm,c=1.2445(5)nm,α=104.317(5)°,β=105.208(5)°,γ=94.025(6)°,Z=2,V=1.2633(9)nm3,Dc=1.742 g·cm-3,F(000)=672,μ=1.624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243,WR2=0.0628,S=1.031;配合物的中心锑离子与来自3个配体中的6个硫原子配位,形成6配位的畸变的五角锥构型,分子之间又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构成三维网状结构.利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5种受试菌株有中等强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确定分光光度法测定酸奶中钙含量的最佳操作条件.在pH值为10.8的NH3-NH4Cl缓冲溶液介质中,在澳化十六烷基吡啶(CPB)的作用下,Ca2+与二甲酚橙(XO)生成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7×104L·mol-1·cm-1,Ca2+含量0~1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对标准偏差≤3.1%.加标回收率为96%~101.6%.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体系稳定、试剂和仪器廉价、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以偶氮氯膦Ⅲ(CPAⅢ)为显色剂,建立了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乳制品中钙含量的方法。在p H=3.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作用下,钙与偶氮氯膦Ⅲ(CPAⅢ)可形成一种蓝色配合物。配合物在波长666nm、615 nm处有正吸收峰,在543 nm有负吸收峰,ΔA=A666+A615-A543。钙的质量浓度在0~1.2μg/m L范围内与ΔA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5×104L·mol-1·cm-1,比单波长灵敏度(ε666=1.5×104L·mol-1·cm-1)提高了133%。平均回收率为94.8%~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0%~3.1%(n=6)。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