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小武 《教育》2008,(12):38-39
按南都公益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永光的话说,“新公民”是指进城务工农民的后代,他们或在城市出生,或在城市成长,或在城市工作,属于城市新移民。现实中,由于身份特殊,其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仅靠“打工子弟学校”无法根本改善,而拱受公平教育又是他们融入城市的必由之路。在南都公益基金会支持下,北京百年新公民职校开始为“新公民”提供教育机会,希望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新公民”——  相似文献   

2.
锻造新公民     
今年7月10日,新教育实验“成都年会”上展示了“新公民教育”校本教材。如果没有意外,9月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将有千百名小学生,拿到专门为他们编写的公民读本。他们当然不晓得,在中国大陆的课堂上讲授公民课,70年来还是头一回。公民教育,是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教育。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但我们的教育,仅仅披上了一件素质教育的外衣,我们反思了20年,才将公民教育从历史的海洋中打捞出来。虽然“新希望工程”的拥趸们,给公民教育戴上了一顶“新”帽子,他们也承认,他们要讲解的还是政府的权力、公民的权利、公民与日常所说的“老…  相似文献   

3.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所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引发了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由“自然人”(自由公民)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新社会是卢梭的政治思想。在《爱弥儿》中,卢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无论对于自由公民的培养还是对于新社会的创建、存在及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爱弥儿》不仅仅是一部教育著作,更是卢梭启蒙哲学思想和民主政治理想在教育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李荣安 《德育信息》2002,(10):65-72
培养良好的公民一直是全球性的教育关注热点。正如最近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发表的一份关于公民教育的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所有社会都一直对如何使自己的年轻一代成为合格的公民和学习参与公共事务感兴趣”(Tomey-Purta,Schwilie &;amp; Amadeo,1999)。他们的观察实际是对20多个国家公民教育个案报告的分析总结。例如,澳大利亚的一章说,“积极的公民教育”在90年代转折期被强调为课程的主要目标(Print,Kennedy &;amp; Hughes,1999)。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俄官方推荐的两本《教育学》分析了当今俄罗斯在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理论层面上的变化,主要涉及“教育的”、“世界观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四个方面的探讨及其中的矛盾与问题、方法论视角、主流导向、理论构想、实际建议等。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评价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公民教育,使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在美国,学校被看作是“公民教育的中心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是西方民主社会的所谓典范。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当数政治社会化理论,其主要目标就是宣扬西方核心意识形态,培养忠于美国制度的公民。其主要内容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号称是世界上最民主的社会,自认为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先进的。长期以…  相似文献   

7.
许新海 《中国德育》2010,(12):50-54
江苏省海门市是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在新教育实验倡导人朱永新教授的指导下,自2006年起,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公民教育行动研究”为抓手,在全市层面开展了区域推进公民教育行动,以培养全体儿童的公民素养为核心目标,以项目推动为主要载体,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改革学生评价方式。经过近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区域推进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德国1949年通过的基本法,历经50年时间,以其国民教育成功清除了纳粹思潮的影响,造就了三代成熟的现代德国公民。他们国民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把宪法的核心精神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很好地融合到国民教育的日常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中,着力营造的是良好的国民教育环境,着力培养的是为他们的价值理念所需要的成熟的政治人,也就是懂“规矩”守“规矩”的公民,而不是懂“道理”说“道理”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教育必须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一个技能统治一切的时代,教育的真义被遮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失落了,教育成为“训练”的代名词,成为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完整的人的教育,它至少应该包括:信仰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公民教育,并且需要我们确立新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相似文献   

10.
当下,许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只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想的教育目标而已,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情,离普通的教育主体自身似乎还很遥远。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自然既没有素质教育的自信,也没有素质教育的热情。于是素质教育只能作为“漂亮之花”而被束之高阁。殊不知,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怎样受教育”也是一项公民权。从这一点来看,素质教育应当首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其经济上获得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国成功地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公民教育。本文对公民和公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界定,以美国在中小学校开设“公民科”为起点.简单地回顾其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且对美国中小学校公民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说明,以期读者能够对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概貌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此后,公民教育在我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一些教育机构开展了如“新公民教育”“中美合作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等,就公民教育作了积极尝试,拓宽了公民教育的路径。在此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在理念、内容、方式上积极变革,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校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在战后日本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随现代化的进展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战后改革时期,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主主义价值上,其目标是培养“有为的民主社会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族主义价值上,以培养“国家公民”为目标,强调国家意识和为国效力的精神;在成熟化社会时期,公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驰骋于世界的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尽管战后日本公民教育与其现代化建设基本适应,但是改善的余地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4.
章敬平 《教书育人》2005,(11):11-11
70年来头一回 新教育实验是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朱永新主持的一场民间实验,意在修补“人的教育”的缺失,让人不要成为爱因斯坦所谴责的只有知识没有人文精神的“技术狗”。70年后第一部新公民教育读本在今秋进入小学。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以为,公民意识首先是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与民主意识,而不是学习意识。“我们渴望从中国古代经典所蕴含的道德资源中寻找到塑造心灵的内容,塑造一个合乎中华传统美德的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5.
王领琴 《中国德育》2010,(12):55-57
2006年,海门市启动区域推进公民教育的行动。区域公民教育行动试图把学校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行为习惯,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为突破口,分年段贯穿公民教育的主题,探索区域推进公民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政府治国理政和人民不懈追寻的美好愿景。公民素质,尤其是当前社会建设者和实践者——成人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我国教育“公益性”和“非产业化”的定论,无疑为成人教育反思、重新定位提供新的背景。基于此认识,笔者提出了“和谐社会视域下成人教育的公民教育使命”这一命题,通过对成人公民教育与前成人公民教育的区分界定,成人公民教育原则以及推进成人公民教育策略的探究,以期对和谐社会视域下成人公民教育实践开展与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注重教育的公民属性是德国与法国教育的共同特点。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均在完成这一目标。社会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公民重要的教育场所。通过这个“社会大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活动,其中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能力,规则意识、责任能力,成就感和受挫能力,职业兴趣和择业能力等,都会有极大的提升。“大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公民,培育良好公民是“德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将公民教育纳入“德育”。但是,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失培育权利主体、理性主体等现代公民教育理念。本文将从几则课堂教学案例说起,进而揭示出“我在·我思·我言”,是当代公民教育的进路。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是个讲究民主与平等的国家,而这种“民主”与“平等”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澳大利亚公民早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澳大利亚各州联合发表的《21世纪国家教育目标阿德莱德宣言》中说:“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年轻的澳大利亚人在知识、身体、社会、道德、精神和审美方面得到发展。为此,学校要创造民主的、支持的、和谐的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激情和自尊自爱的品质,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公民身份都是源于西方的历史性概念.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臣民”、“国民”和“人民”是公民身份的异化表现,都忽略了公民“个体自身”的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公民”的身份诉求显得愈加重要.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当下中国应倡导公民即“个体公民”,公民教育即“个体公民教育”.个体公民教育应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优先下的权责统一为核心,以底线伦理为取向.它的内容大概包括主体教育、权利教育、责任教育、协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