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一流大学的“四个应该”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出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是有可持续创新力,为此,在建设一流大学进程中,一定要以形成可持续创新力为核心来组织实施,从大学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型文化氛围的营造,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大学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学创新力评价要追求本源的东西,以避免舍本逐末的工具主义给大学发展造成危害。这些本源的东对常常在评价大学成果的时候被忽略,而恰恰是这些看不见的因素决定着大学创新力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从大学的特点与规律上探讨了大学创新力的要素,论述了这些要素形成的原因,大学创新力与知识生产力、综舍竞争力的关系,不同层次大学创新力要素的内容、结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创新力形成的制约因素——内部系统机制、外部系统机制、体制、制度、文化、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创新力评价要追求本源的东西,以避免舍本逐末的工具主义给大学发展造成危害。这些本源的东西常常在评价大学成果的时候被忽略,而恰恰是这些看不见的因素决定着大学创新力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从大学的特点与规律上探讨了大学创新力的要素,论述了这些要素形成的原因,大学创新力与知识生产力、综合竞争力的关系,不同层次大学创新力要素的内容、结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创新力形成的制约因素——内部系统机制、外部系统机制、体制、制度、文化、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我国大学实现转型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大学的经验,还是从我国大学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和困境来说,都需要大学制度不断创新.当前,在我国宏观的大学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还要不失时机地着手大学内部制度的“再造”.鉴于我国大学较强的外部约束以及内部行政权力泛化的现实,我国大学制度创新主要围绕回归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展开,建立既能适应社会需要又能激发学术创新力的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创新力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决定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在于高等教育制度,而我国的相关政策在激励创新方面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中美学术成果产业化、交叉学科及研究型大学的制度建设进行比照和探讨,在展示了美国高等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的同时,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大学的创新力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以“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分析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创新力的差距,提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匮乏、原创性研究成果的不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我国大学创新力不足的外在表现。大学理念与制度是大学创新力的根源,只有从这些隐性因素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大学的创新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时代的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创新成为社会发展核心动力的时代,大学创新能力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以大学创新力评价为核心、以国际和跨学科合作为运作机制、以“SOCIAL”为原则,精心设计大学创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首度开展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的探索。在评价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大学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创新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创新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与世界名校相比,我国大学无论是在整体创新力还是在人才培养创新力、科研创新力和社会服务创新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大学创新力,我国应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学术自由,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应运而生.作为现代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跨学科研究中心在推动知识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创新力的发展.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对跨学科研究中心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作为新知识与技能的首要来源,其创新能力建设关系着经济及国家竞争力.而当前大学组织生存所系的外部制度环境及内部治理结构上所存在的问题,阻抑了大学创新能力的发展.推动大学创新能力建设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变革内部治理结构,以此为提高大学创新能力提供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