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则幽默的故事:一个牧师的烟瘾非常大.有一次,他问他的上司:"祈祷的时候能不能抽烟?"上司回答:"绝对不行!"后来,他又换了一种问法:"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呢?"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由此可见,问法不同,有时  相似文献   

2.
以前读到一则故事,一位基督徒问牧师:"在祷告的时候可不可以吸烟?"牧师干脆地说:"不可以!"基督徒又问:"那么在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祷告?""当然可以!"牧师赞赏地说.显然,基督徒问的是同一个问题,可得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幽默故事:一个牧师的烟瘾很大,有一次他问上司,祈祷的时候能不能抽烟?上司回答说不行;后来他换了一个问法,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可见问法不同,答案就会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正幽默笑话都同意老师问:"下面的回答问题我们点名好不好?"学生齐声道:"不好。"于是,老师问女生:"提问男生好不好?"女生齐声答:"好。"老师又问男生:"提问女生好不好?"男生齐声答:"好。"老师:"这不都同意了嘛……"不同的选择原因大学时,教授问我们:"金钱与智慧,你们选哪样?"一哥们不假思索地  相似文献   

5.
程颖 《安徽教育》2010,(11):46-47
<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们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理解?""……行不行?""……对不对呀?""……可不可以?""……好不好?""是不是这样?"……或者诸如"看完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读完本文后你有何启发?""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提问要么是过于简单,毫无意义;要么是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下"口";或是回答时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6.
成功之道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被人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有一次被人问到:"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你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那人又问:"我该如何提问呢?"  相似文献   

7.
正一、提问的准确性老师的提问语言对学生的思维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一位老师在教低年级的孩子读书时。读到词语"牛顿",老师便问:"谁知道牛顿是什么?"刚问完,好多孩子就嚷起来:"我知道,我知道,牛顿是一头牛。""牛顿是什么?"该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明确的。如果老师的提问是"牛顿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这样才会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思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问题我们都没有刻意去组织语言,而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去设置,这样的语言是否可以使学生理解,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我们想说的话?教  相似文献   

8.
问的技巧     
<正>杰克和马克斯做完礼拜从教堂出来,杰克很想知道祈祷时能否抽烟。马克斯对他说:"何不去问问神父?"于是杰克回到教堂,问神父:"神父,祈祷时我可以抽烟吗?"神父摇着头说:"不可以,孩子,这是对我们的信仰大不敬呀。"杰克回来了,把他与神父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马克斯。马克斯说:"难怪,你问的不对。我来试试。"说着,马克斯进入教堂,问神父:"神父,我抽烟时可以祈祷吗?"神父听到问话,急不可耐地答道:"当然可以,孩子,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9.
表达的技巧     
同样的意思,因表达的方式不同,效果会迥异。 有个烟鬼,正在教堂里祷告的时候,突然,他的烟瘾发作了,他只好问神父说:"我可以在祷告的时候抽烟吗?"神父一听说:"绝对不行!"那个烟鬼想了想又说:"那么我可以在抽烟的时候祷告吗?"神父一听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其实,两句话在内容上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结果,产生了迥然不同的表达效果。烟鬼的机智就在于通过巧妙改变表达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困难"的现实困境,有效提问是破解之道之一。我尝试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认识和实施有效提问。问题引趣,让学生关注文本上课伊始,我即通过基本信息的提问,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一问:"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同学们听说过吗?"二问:"课题用了引号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上班前,他突然问我":你上班好玩吗?"我想也没想地回答:"怎么会好玩!很辛苦的!"他说:"很辛苦,那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说":那怎么行?不上班怎么能挣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呢?"想了一会儿,他说":那我去上班吧,我  相似文献   

12.
童言无忌     
正没见过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女儿:"没有,妈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牛会抽烟吗两个农家的孩子在聊天,一个突然问:"你家的牛会抽烟吗?""你疯啦?牛怎么会抽烟?""哦,那么,也许是你家的牛棚着火了。"  相似文献   

13.
以前读到一则故事,一位基督徒问牧师:“在祷告的时候可不可以吸烟?”牧师干脆地说:“不可以!”基督徒又问:“那么在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祷告?”“当然可以!”牧师赞赏地说。显然,基督徒问的是同一个问题,可得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回答。之所以这样。仅仅是因为换了一个提问的方式而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忌捞针式即提问要求学生像大海捞针一样回答问题。例如有位教师上《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齐读课文后即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诸如"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范围太广又无中心,学生回答摸不着边际,且与课文意思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陈丽 《辽宁教育》2015,(2):95-96
这是一段简单的对话:一个基督教徒问牧师:"在做祷告时可不可以吸烟?"牧师干脆地说:"不可以!"基督徒又问:"那在吸烟时可不可以做祷告?"牧师赞赏地说:"当然可以!"这是一个简短的故事:曾经有个花园,花园里的花非常美丽,很多游客都慕名前来观赏。但游客中总是有一些不自觉的摘花者,甚至有好多花骨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被摘了下来,让人心痛不已。尽管公园的管理者写了许多诸如"摘花可耻""禁止摘花""摘花一支,罚款十元"等牌子,但是,人们似乎对这些牌子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16.
周六的讲评会上,我对孩子们的一周表现进行了讲评。突然,快嘴快舌的吉祥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给你提意见呀?"对我有意见吗?"我感兴趣地问。  相似文献   

17.
在一节三年级的投掷课上,我给每位学生设定了不同的目标。一个男孩子跑来问我:"为什么我和其他同学的目标不一样呢?"我说:"因为大家的能力不一样,老师给你们不同的目标,是为让大家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小男孩想了想说:"那我可不可以不要成功?"简单的一句话对我却是当头一棒,"不要成功?"这是我绝对不会想到的回答。望着学生倔强  相似文献   

18.
上班前,他突然问我:"你上班好玩吗?"我想也没想就回答:"怎么会好玩?很辛苦的!"他说:"很辛苦,那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说:"那怎么行?不上班怎么能挣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呢?"想了一会儿,他说:"那我去上班吧,我去挣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内心的光明     
<正>黑暗中,师傅问弟子看到了什么,弟子说什么也看不到。"不要用眼看,而要用心看。"师傅提醒道。"怎样用心看呢?"弟子问。"你在心里默想一朵花。"顿了一会儿,师傅问,"你现在看到花了吗?""看到了。"弟子说。  相似文献   

20.
可乐吧     
清晨,唐僧从梦中醒来,发现孙悟空跪在自己的床前,于是便问:"悟空,你怎么了?"孙悟空满脸泪水地说:"师傅,我求您了,下次说梦话,别念紧箍咒,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