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仿拟是英语文学里经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它主要是改动现有的成语、谚语、格言等部分词语,以增强表现力。更换词语、改变句子结构、颠倒语序以及增加成分是最基本的四种构成方式,灵活性、生动性、幽默性和讽刺性是其最鲜明的四种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2.
仿拟在英语广告中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广告文作者在现代英语广告及标题中经常使用仿拟辞格以使广告形象、生动,吸引消费者。仿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仿拟与谚语、成语;仿拟与名言佳句;仿拟与篇章。仿拟在广告及标题的运用中具有明显易辨和临时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仿拟成语是一种仿照某现有成语而"拟创"出来一个具有新意、临时性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内研究汉语成语仿拟,将突显原则和构式压制理论整合为PC(突显加压制)认知分析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对404条仿拟成语进行系统研究,即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语音四个层面分析仿拟成语的特点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论出发,重新审视成语仿拟广告词,分析其生成的认知本质,即成语仿拟广告词的生成是在认知参照点作用下择取本体背景和确定仿体图形的认知过程,从而扩展了图形-背景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同时也丰富了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作语言通俗易懂,脍炙人口,表现力强,而成语活用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邓小平作中的成语活用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换字、仿拟、插入和异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所使用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发生了语义转移。成语语义转移主要有多义语素义位转换、语素通假义消失、联绵语素重新分析和构成成分意义未变而整体义转移四类。语义转移的动因主要与语素高频义项的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和字面义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论成语活用手法及其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本身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构成辞格的特殊功能,它是汉语言的精萃,是我国宝贵文化的财富。它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本文就以论其灵活性,即成语活用。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主要有仿拟,误解,易序,拆词,转用,省略,化用,离析等辞格,体现了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上,同时也体现了“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的规律。它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谐趣幽默精当有力,生动形象的特异功能。显示出它的生机勃勃,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这对于成语的形成,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成语。现对成语识字教学谈点应该注意的问题。若把成语看作固定词组,其构成成分可称为“词”。若依成语的作用在句中相当于一个“词”,则构成成语的成分可称作“语素”。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按传统说法,姑且把构成成语的成分称作“字”。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并列式成语可以采用二次界定的方法来界定。首先确定其是否是聚合词,其次通过经典性理论对其进行界定。并列式成语有如下几点特征:并列式成语在整体结构上只存在一种构词法——复合式合成词中的"并列"型构词法;并列式成语的构成语素基本上只有4个;并列式成语的语素均为"类义语素";并列式成语具有经典性的特点,语言古朴、凝重,多源于书面语。  相似文献   

10.
由颜色语素构成的成语在英汉成语中广泛使用,形象生动,语言洗炼,富于哲理。要正确使用这些成语就必须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英汉颜色语素的对比分析揭示颜色语素在中西文化里所折射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正确使用成语进行成功的言语交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象形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而几乎所有的古人类文化遗迹中所发现的文字都是从最直接的视觉传达方式开始的。拟形和拟意是象形文字的两大表现特征。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象形文字的视觉传达方式对于现代视觉传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古代汉语词义的反向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重要途径。词义可以通过相似、相关、相因等多种方式进行引申。反向引申是汉语词义引申系统中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个被学们忽视的问题。这种引申与传统字学上所说的“反训”不是一回事。词义引申取决于词本义中是否具有可供人们充分发挥联想的意义因子。如果一个词的本义能分析出意义相反的因子,那么词义就极易发生反向引申,孳生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流行语的仿词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流行语是目前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形成方式是仿词.这种修辞方式使现代流行语含义明白易懂,表达新鲜活泼,幽默风趣.有些还有强烈的讽刺性。仿词类型丰富多彩。是现代流行语中颇受欢迎的一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4.
高仿陶瓷的出现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艺术仿制品,由于陶瓷器材料、制作、烧戍等方面的特殊性要求,在制作高仿陶瓷时不仅追求形似更要以神似取胜。高仿陶瓷独有的艺术魅力让其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变成了一个产业,有专门从事高仿陶瓷制作的团队和单位,也有集兴趣爱好与研究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个人等。总之,高仿陶瓷在满足不同阶层人士对传统瓷器爱好的同时又以精湛的技艺和特殊的艺术价值而获得大家的认可。主要从现代高仿陶瓷的存在现状、高仿陶瓷的艺术价值、高仿陶瓷的历史文化价值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素仿词造词是现代汉语产生新词的重要途径。从仿造词和原型词的构词形式来看,有仿构造词法;从意义上看,有仿义造词法;此外,还有修辞式仿词法和不定量仿词法。这些造词法有相交或重复之处,具有很强的传递性,往往形成系列词或词族。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模仿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本能仿造行为,而是一个有意识的学习与创新的认知过程。模仿与创新属于同一个认知过程的两个方面,反映了人类语言模因的生成与进化的过程。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语言模因的模仿认知运行机制,提出模仿是人脑在语言思维的“再思”作用下,通过突显象似性与投射同构性信息,生成遗传型或者变异型模因认知图式的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语言模因中模仿或创新的认知理据,对于进一步完善模因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模因旨意是人们联想到其实质的模仿现象,也是一种与基因相类似的现象。模因论具有的模仿和创新的理论属性,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启迪的价值意蕴,以模因论作为大学英语改革的指引,就要坚持观摩、集体备课以及借鉴创新等环节,才能提高大学英语改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奇、克鲁斯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意义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言具有三大元语言功能,词汇意义包含三个部分: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概念意义体现符号的外在含义,从义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人际意义体现词汇的语体意义和情态意义,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意义;语篇意义体现词汇在语篇中形成的前后连贯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符号学这一全新的视角探讨语用失误的成因,采用了Morris的观点来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并分析了Morris符号学意义观中的三个要素,即言内意义、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指出在两种符号进行转换的时候,任何一种意义没有被精确地转换成目的语符号,都将引起语用失误。而此前,在进行符号转换的时候,往往只重视语用意义的转换,忽视了言内意义和所指意义,尤其是言内意义。基于上述从符号学意义观角度对语用失误这个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窟艺术自北魏迄盛唐,多有模仿之迹,至宋代而成为真正的佛教艺术。宋代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主要表现为民族性、世俗性、含蓄端庄、重细节刻画。宋代石窟艺术在我国漫长的石窟艺术史上抹上了最后一笔耀眼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