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从重庆到宜昌700公里范围为大三峡地区,其独特的考古学文化、丧葬文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的大三峡文化内含。这其中丰都鬼城文化以其系统完整、形象生动的鬼文化成为大三峡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三峡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3 校本研修的形态与功能 学校教研制度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应对课程改革的挑战,目前学校教研工作正在发生如下的转变:(1)从技术操作熟练取向到文化生态取向;(2)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3)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4)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活动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因此,将其称为校本研修更为妥当.在“行动教育”的理念推广过程中,我们对多种形态的校本研修进行了大样本调研(顾泠沅、王沽,2004),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校本研修形态与功能分析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3.
从思维态势与艺术方法的角度去理解后现代主义,鲁迅的创作具备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具体表现为:(1)反体裁;(2)“游戏”与“反文化”的历史深度消解;(3)艺术表现手法:戏仿;(4)对本体存在的怀疑;(5)文本语言的“不确定内在性”。  相似文献   

4.
重庆直辖后,三峡文化成为重庆文化的一个方面。三峡文化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特点。三峡文化的开放性特征入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关于三峡文化研究的定位上都给我们对三峡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对“关东州”实行殖民统治40多年的岁月里,其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同化,总是伴随着文化渗透和文化专制而进行的。纵观日本对大连的文化侵略过程,大致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军政、关东都督府时期(1904.5~1919.4)的殖民文化思想渗透、文化设施初具规模阶段;2.关东厅时期(1919.4~1934.12)的殖民文化统治的推行、扩张阶段;3.关东州厅时期(1934.12~1945.8)战时殖民文化统治强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三峡旅游商品是三峡旅游文化的重要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针对目前三峡旅游商品极不适应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这一事实,开发三峡旅游商品势在必行,具体办法是:充分利用好三峡丰厚的资源;创立三峡旅游商品的特色与品牌;提高三峡旅游商品的科技与艺术含量;建立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研究法,利用网络资源分别以“文化地理”、“三峡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以选出的220多篇文章为基础,并参考了部分专著,应用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长江三峡文化地理理论研究、长江三峡文化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长江三峡文化地理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三峡文化地理研究的现状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数学文化”以单独板块2003年首次出现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至今已有3年.不可否认,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行者,大多中学数学教师对它仍心存疑惑;中学数学课程与数学文化之间能产生确切的联系吗?这些联系能否进入数学课堂?它与数学教学任务的达成会不会出现矛盾?……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数学文化”便难以走进中学数学课堂,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将只是一种形式.因而,对于“数学文化”的教育,中学数学教师迫切希望得到事实的明证,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断言,由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博士等著的《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实证研究,与该课题前期研究成果——张维忠教授著的《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相比,前者更直接地涉及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为数学文化走进中学数学误堂展开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教师文化的变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代教师文化可分为隔离型与合作型两种文化形态。在社会转型期,教师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推动了教师文化的变革:从文化“自在”到文化“自为”;从隔离型文化到合作型文化。当代教师文化的变革为重建教师文化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0.
贺麟的文化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他建构了较为成型而且成熟的文化哲学体系。本文结合贺麟的著作(侧重于1949年以前),从“人与文化”、“历史与文化(古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西)”、“赫然名家的‘新心学’”四个层面梳理其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11.
湖笔是以发源于湖州并以传统的湖笔生产制作工艺生产制作,具有尖、齐、圆、健等四大工艺特色且以“湖”(湖州)字冠称的毛笔。“湖笔文化”和“湖笔文化研究”,是“世界文化”--“中国文化”--“中国物产文化”--“中国笔文化”下的一个分支课题。研究“湖笔文化”需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子系统或三个层面进行探讨,从而发现和把握它的内涵。湖笔物质文化包涵特殊的原料、器械、工艺、工人等;湖笔精神文化主要指“湖笔”的属性认识、工艺流程 、形制标准、美学追求;湖笔的制度文化涉及制笔行业的协调、联络,以至管理、领导的组织和有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余慧斌 《上海教育》2007,(4B):60-60
案例 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在呼和浩特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议,参观了名的蒙牛企业,我深感震撼。震撼的不在于蒙牛的现代化牧场(奶牛也有“两室一厅”确实让我开了眼界),不在于它的发展速度(从1999年的年销售0.43亿到2004年的72亿),也不在于它的老总(恰巧我见到了这位把温总理“每个孩子每天一斤牛奶”的嘱托时时记在心上的牛总)。让我震撼的是一种化的力量,是在蒙牛公司作业区时时看到的那些“理念自白”:“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生产部);“销售的不只是产品,更是服务”(销售部);“设备无故障是最大的快乐”(设备部);“让平凡成功,使成功卓娥”(人事中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9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八),“河东文化研究成果应用与普及交流恳谈会”在运城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由运城学院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和运城电视台联合举办,40多位相关学者和传媒人士到会并参与了讨论。会议共分五个议题:(一)尧舜禹文化、关公文化、盐文化、河东戏曲、世家大族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二)河东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河东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三)河东文化传播内容、方法、途径等的创新与深化;(四)河东文化研究与河东文化传媒的常规合作机制;(五)河东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保障。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当前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保证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安全尤为重要。文章界定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安全”的内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安全现状,根据现状探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安全路径:(1)选择和编写大学英语教材时都要注重中、西文化比例均衡;(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适量增加中国文化的融入;(3)开设独立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课程;(4)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5)适当提高大学英语课程考核中对中国文化的考核比例。  相似文献   

15.
你能区分吗?     
一、弹簧的“长度”、“伸长”和“伸长到”弹簧的“长度”:指弹簧的顶端到指针位置的距离L;弹簧的“伸长”;指弹簧受到拉力作用后的长度(L),相对弹簧自由状态(不挂任何重物)下的原长(L0)增加的长度(△L),△L=L-L0;弹簧的“伸长到”是指弹簧受力后的全长,即此时(受力时)的弹簧的长度(L).思考题 一银弹簧不控物体时的长度为18厘米,在它下面挂3个钩码时,伸长了6厘米,如果再加挂2个钩码后,弹簧将伸长到()a.4厘米;b.10厘米;c.22厘米d.28厘米.二、重力和质量1.区别:a.只有大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相似文献   

16.
论"酷"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酷”文化是当今青年的时尚文化.它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有鲜明的表现与特征;对青年有着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应对,加强引导,发挥“酷”文化的正面作用,减少、消除“酷”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重庆是中国最大的直辖市,又是古老巴渝化的发祥地。其丰厚的历史化遗存,滋养和培育了古老的重庆学;大禹娶妻重庆涂山,神女定居三峡巫山,“灵山十巫”升降巫溪——这些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从烟波浩淼的历史海洋一直延续至今,使我们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相似文献   

18.
秦为胜 《地理教育》2013,(11):63-63
2013年3月18日,“渝(重庆)新(新疆)欧(欧洲)”国际铁路首趟回程货列,顺利抵达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不仅标志着“渝新欧”站上了常态化、成熟化运行的新起点.更为改变“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对外开放格局埋下伏笔。看中国地图,重庆地处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距离出海口2000多千米。然而,打开世界地图,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寻找重庆的方位:向西,从重庆到欧洲,不是比从沿海更近吗?这不就是扩大开放的“新通道”吗?所以,视野变则思路变.思路变则天地阔。  相似文献   

19.
重庆是在古代江州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巴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源头,构成了重庆城市文化重要的人文传统。基于地貌特征形成的“江-山”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自然传统。重庆城市文化在几千年的变迁过程中,逐步完成了传统与更新、古老与现代的交替,实现了从旧到新的涅榘和更生。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移民活动和近代化是重庆城市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巨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学术界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理念的原质性延伸,整体文化与文学是区域文化与文学的整合,区域文化与文学是整体文化与文学图谱中的区域文化与文学;区域文化与文学既具有异于他者的区域性,又具有同于他者的整体性。城市发展的任何战略都必须立足于文化战略,现代化都市发展的战略原则是“大都市以文化论输赢”。重庆无论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丰沃的文化土壤和密集的文化人才方面,还是在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开放的文化心理方面,与其他一些大都市相比都有着绝对的差距。重庆已逐渐表现出其文化自觉,正在努力将重庆的城市文化特征经过现代整理,实现创造性的转换。区域文化形成作家不同的内在气质及其作品的外在特征,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重要原因。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学的摇篮,又是重庆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重庆目前并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文学面貌,成就和影响都极其有限。但是时间一定会孕育出具有明显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重庆作家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文化选择和文化开放中形成自己的文学禀性和特色,完成具有特色区域性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