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倩 《中国传媒科技》2022,(11):126-129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古籍数字出版相关资料,对出版社数字出版环境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数字赋能古籍出版转型发展提出问题和建议,丰富数字赋能古籍出版转型发展的理论材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数字出版进行保护。【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出版业态转型、数字出版、出版数字化转型等研究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形成本文古籍数字出版研究的基础;采用访谈与研讨法了解古籍数字出版的现状与问题。【结果】古籍数字出版质量、题材与供需问题亟待强化,安徽“古籍大省”古籍文献整理、组织全省古籍保护、数字赋能古籍出版和保护为推进古籍数字化提供借鉴参考。【结论】古籍数字出版优化要提高古籍数字出版质量,基于用户需求合理选择古籍数字图书选题,做好数字媒介融合提供差异化图书产品,基于现状与问题完善古籍数字出版模式,选配复合型出版人才支持古籍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2.
徐小滨 《出版广角》2016,(20):47-49
古籍出版既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出版类型.借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及检索学界、业界对古籍出版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探寻我国古籍出版研究取得的进展与成绩,同时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期更好地研判、预测古籍出版研究的未来趋势,推动古籍出版学术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0年,国家加大了对古籍整理研究及出版项目的支持力度,古籍整理研究出版成果丰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古籍图书的出版,与往年相比同中有异。同者,2010年的古籍出版仍可分为当代新编纂的古籍文献、校点与注释的古籍文献、编目和辑  相似文献   

4.
出版策略问题是古籍电子文献出版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古籍电子文献出版的成功案例总结出我国古籍电子文献出版应坚持市场化和公益化运作互为补充、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彼此促进、从古籍保护到智能化分析延伸的基本策略。这些策略对引导我国古籍电子文献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籍文献以统一、规范、灵活的数据库形式整合出版,打破了散乱慢的旧局,利于学术研究、学习应用.从出版角度看,古籍数据库也是优质内容资源与数字出版形式结合的典范,既有利于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合持续运营与滚动发展.本文结合《汉籍数字图书馆》探究分析了古籍数据库出版的背景意义、出版运营、比对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6.
古籍出版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当前古籍数字化成果初具规模,日益成熟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为古籍内容价值的再发现、再利用打开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文章通过阐述数字人文为古籍出版内容增值所带来的新机遇,指出古籍出版可以进一步通过统一的内容获取机制、集成化的内容管理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内容利用方式来增进古籍数字内容的价值实现,古籍内容数据要素潜力的挖掘与发现将有助于推动古籍出版实现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古籍数字化技术为传统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具体包括文档录入系统和数字出版系统。文档录入系统解决的是古籍数字化的汉字信息输入问题,主要涉及文档扫描系统和OCR识别技术。古籍数字出版系统解决的则是电子古籍的支持系统问题。随着古籍数字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彼此促进式的复合出版将成为古籍出版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nternational Image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IIIF)通过定义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规范来确保全球图像存储的互操作性和可获取性,为古籍资源的统一发布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网络调查和案例分析,揭示了基于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古籍图像数字资源库的资源主题、出版形式以及实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在古籍资源整合与重用、智慧应用以及古籍出版转型中的价值与挑战。同时,本文从古籍资源库的内容建设、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应用和深化研究以及出版行业规范与服务水平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助推基于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古籍数字出版与古籍研究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背景下,古籍出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古籍出版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本文从古籍出版主体的合作与融合、古籍出版流程再造、古籍产品功能的重新定位等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重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拟从古籍版本源流研究、古籍版本鏊定研究、古籍版本学家、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明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毛瑞方 《出版广角》2022,(12):31-34
中国古籍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文献典籍能够代代传承,主要依靠古籍研究、古籍保护与整理以及古籍出版与流通等。新时代,古籍出版社及相关从业者应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做好古籍保护与古籍整理工作:保持和加强古籍整理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古籍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籍网络出版概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中国古籍网络出版的概念,概述了中国古籍网络出版的特点及意义,并将中国古籍网络出版划分为公益型古籍网络出版和商业型古籍网络出版两种运作方式,同时指出了现阶段中国古籍网络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拟从古籍版本源流研究、古籍版本鉴定研究、古籍版本学家、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明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杨嫚 《图书馆学刊》2005,27(2):44-45
民国时期丛书的出版十分繁荣,其间短短几十年出版了大量古籍丛书。古籍丛书出版的兴盛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民营出版机构成为当时古籍丛书的主力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丛书集成》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是当时古籍丛书的集大成者,它们的出版说明,民国时期的古籍整理、编辑与出版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古籍出版是对历史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字传播日趋成熟的今天,古籍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在古籍数字出版领域中,存在图书出版社、数字技术提供商和图书馆(或学校、研究团体)三方主体,他们在古籍数字化出版中各拥资源、各具优势,却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最终这三方将成为古籍数字化出版的联合主体,形成以数字出版转型后的图书出版社为主导的全方位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16.
毛建军 《图书馆论坛》2012,32(2):155-158
古籍数字出版权利制度的构建是古籍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的保障。为此,我们应在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明确古籍数字出版的立法宗旨,完善古籍数字出版权利主体制度,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以有效保障古籍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广泛调查我国古籍数字出版概况的基础上,思考古籍数字出版中存在的著作权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台港澳之窗     
台湾对中国古籍 的研究和出版 十年前我们在海外参观华文书展时,常常看见台湾出版界展出的书籍中,一类是翻译西洋的书籍,一类是翻印中国古籍,展出书籍这两类居多。后来两岸出版交流展开,才听台湾友人说,这两类正是台湾的优势。 五六十年代台湾出版校订与评注古籍的著作不多,大多为翻印古籍,或以专题辑录古籍原文出版。一些出版社如艺文印书馆在50年代影印《十三经注疏》、前四史及部分诗词,60年代还印行了《百部丛书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和北京语言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古籍整理研究出版现代化国际会议”将于1995年7月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将本着交流学术成果、沟通研究手段、探讨合作方式、弘扬中华文化的宗旨,积极探讨以下课题:古籍语料库的整理与研究,古籍整理研究用的字体与字形、字库与词库,用于古籍整理、研究出版的中文平台,古籍语  相似文献   

19.
做好地方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当今地方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桂林图书馆整理出版地方古籍文献的实践表明:图书馆作为地方古籍文献重要的收藏机构,开展整理出版地方古籍文献的工作,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建设,也有助于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古籍数字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构建可持续的古籍数字化出版产业链显得更为重要而紧迫.古籍数字化出版产业链构建应引入国家控制与管理模式,以资源整合为基础,注重共享性、通用性、结构性和层次性,不断创新古籍数字化出版的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