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育惩罚正误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物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惩罚过重在舆论界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所以现在大有“谈罚色变”之势。为了澄清在惩罚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避免其给教育带来不利影响,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对惩罚的正误作一分析。1.从惩罚的性质来看,有正当惩罚与不当惩罚(1)正当惩罚。这种惩罚是与学生的不良言行相称的。它有利于学生坚强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衡量自己言行对错的正确标准,是一种能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惩罚。(2)不当惩罚。这种惩罚与学生的不良言行是不相称的,会损害…  相似文献   

2.
切勿只“惩”不“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是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光有惩罚没有警戒的教育更糟糕!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道:“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位中国校长问新加坡的一位中学校长:“是否…  相似文献   

3.
宋炎玲 《河南教育》2005,(11):42-42
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芎粤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4.
王文生 《教育探索》2005,(11):40-41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可以分为良性的教育惩罚和不良的教育惩罚。不良的教育惩罚具有很大的危害。是我们应极力避免的。而良性的教育惩罚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保留。但教育惩罚的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勇 《课外阅读》2011,(10):112-112
惩罚教育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不能把体罚与惩罚混为一谈。每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必须对所犯错误负责任,惩罚可以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意识,艺术性地运用惩罚,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惩罚是对受教育者的不良思想言行予以否定性评价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负“强化”,能使受惩罚的对象产生羞愧、内疚和自责的情绪,从而鞭策自己从中吸取教训,改过迁善。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惩罚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承受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是不可缺少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罚”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罚”的行为为结果。它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如果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接受,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产生误解、抵触甚至怨恨等消极情绪。但是,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又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只要教师讲究惩罚策略,让学生理解、接受并感激教育惩罚的目的还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金捷 《文教资料》2010,(5):151-153
在当前中学教育实践中.对违纪学生的惩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其实,将合理的惩罚制度及方式运用于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对学校管理者及教师的惩罚教育观和惩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求冷静分析学校教育者的惩罚教育观.并深入思考如何正确地运用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教育史中教育惩罚曾被广泛使用,正当的教育惩罚可以激励学生,使其不断发展。但不良的教育惩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导致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应该消除不良惩罚,多采用赏识教育,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惩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以防止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教育手段。以合理性作为标准可以将教育惩罚分为合理的教育惩罚与不合理的教育惩罚。合理的教育惩罚舍乎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具有教育性。合理的教育惩罚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当予以保留。教育惩罚的实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艺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谈惩罚教育     
在现在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教育,社会、学校大都提倡赏识教育,避免惩罚。杜绝体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谈罚色变,放弃惩罚,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它将失去教育力度,使学生思想涣散,行为会随心所欲。应该明白我们所说的教育惩罚与体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等同。教育惩罚是纠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手段,通过惩罚能引起畏惧和悔恨,从而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并通过意志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体罚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某些问题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宁夏教育》2005,(6):70-70
把握目的的正确性。对学生实行适度的惩罚,其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提供承认并改正错误的机会。学校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惩罚为辅,坚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身心为前提,坚持耐心、反复诱导的原则,反对无原则地滥用批评惩罚,严禁体罚。  相似文献   

13.
现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而少用惩罚性手段。惩罚似乎被人们视为异端,视为人权的侵犯。事实上,这是对惩罚的误解。惩罚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学生觉得难堪,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够且乐于接受的、充满理智和情感的一种教书育人的挫折艺术。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的教育史,会很容易发现惩罚的身影,并且它的影响力,极其深远。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平等民主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收,赏识教育普及,偶尔出现的恶性体罚学生事件,致使社会对惩罚特别反感,教育界对惩罚也持反对意见,在现代教育中,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惩罚这个词,甚至在教师培训或者校长讲话中一致要求教师不要惩罚学生,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缩手缩脚,对犯错学生不敢惩罚,放任自流。课堂纪律一团糟。正确认识惩罚,如何科学有效对学生实施惩罚,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实现惩罚的目的,通过本文,希望可以给予教师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雒宏军 《江苏教育》2007,(13):83-84
前几年,关于教育要不要惩罚的问题讨论的火热。以情动人、赏识教育等等。很长一段时间让我们对教育惩罚讳莫如深,但是学校的现实不容乐观.一是打骂之声不绝于耳,甚至纹脸刺字、致人伤残;二是一些学生肆意妄为、胆大包天.教师却慑于“体罚”的恶名不敢管理,不愿管理。后来,总算搞明白了,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是残缺的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和赏识教育。并不否认对学生的批评与合理的惩罚.  相似文献   

16.
现今教师对惩罚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表扬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且认为惩罚属于传统的教育观念,这与教育的现代性与人文性相背离,甚至认为惩罚就是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罚是一种促进学生改正错误的教育手段,通过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痛苦而发挥作用。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方法本身没有好坏,只是由于一些教育者没有充分理解其功能、目的及要求,较少考虑受惩罚学生的主观感受,忽视激发并利用学生的内在力量,而主要借助外在教育压力进行惩罚,因此在使用时造成了许多伤害问题。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根据惩罚的功能和要求,以及学生主观方面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学生内在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教育惩罚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性。对违反学校规范和纪律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有效的惩罚不但能维护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大多数学生的权利得到保障,也能使被惩罚的学生对过错行为有深刻的认识,真心改正自身缺点,不断提升自我;而且能对周围的人产生警示和告知的作用。告诫他们同样的错误不可以再犯,否则要受到惩罚。但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教育实践中,惩罚确实又是人们最容易采用而又使用不当的教育手段,各种因不当教育惩罚而导致恶劣后果的问题却频频出现。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惩罚量度不好,以至于体罚造成了学生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有些教师运用惩罚顾虑太多,干脆放任学生的所作所为,对明显影响课堂纪律或犯有过错的学生也是睁只跟闭只跟.惟恐成为众矢之的;有些教师对惩罚的时机把握不准,喜欢“秋后算账”,或“新帐老帐一起算”.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惩罚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所谓惩罚,无非是施以痛苦及剥夺需要。教育中根据需要让被教育者有痛苦的经历及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都属于教育惩罚行为。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布鲁纳称之为负强化。目前的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精神类惩罚与行为类惩罚。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后者如将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请出教室让其反思其过、对做卫生不认真者罚其重做等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惩罚与奖赏一样,是教育…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是对学生闪光点的正面的激励,激发学生的自信与动力。惩罚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学生过失负责的责任感。单纯的、泛滥的赏识和惩罚对学生并没有帮助,甚至产生反作用。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殊性,必须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更多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