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从新课程实施保障系统、教师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转变、课程评价制度三个方面对山西省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三方面发生了转变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今后在教师培训方面应注重知识培训、教学方式培训、教师合作培训、教材培训和课程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以山西省太原市两所学校66名学生为对象,从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科学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发生了转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形式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以山西省太原市两所学校66名学生为对象,从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科学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发生了转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形式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分析,从国际通行的三个维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分别测量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出中小学教师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同时对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水平作了群体性对比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水平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于江 《中学教育》2011,8(2):36-39,35
科学知识观是科学教学的前提与先导.科学知识观主要包括对科学知识的性质和获得两个方面的认识.科学知识的性质在原来传统的、确定的、客观的、普遍的、价值中立的基础上增加了不确定性、文化性、境域性、价值性等因素,科学知识的获得已由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过程,向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转变.科学教师树立现代科学知识观,有利于调...  相似文献   

6.
王慧 《教育导刊》2014,(7):24-27
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是教师培训的起点。采用调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系统地了解不同教龄和不同职称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师资、培训目标、培训考评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旨在为教师培训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信息,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做好培训工作,对2016—2018新疆地区在盐城师范学院参加"国培"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主要从中学物理教师的基本情况、培训内容需求、培训方式需求以及培训安排与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同时通过开放性问题了解他们的其他想法。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基本了解到乡村初中物理教师的现状,明确他们在培训内容、方式以及时间安排与效果等方面的想法,为培训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地制订培训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小学科学课程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送教下乡的国培培训工作中,本文对云南省近106名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从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基本情况、实验课开设情况及信息技术应用基本情况、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等方面,揭示了云南省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9.
明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采用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调查对象个体基本情况、专业发展内在动力、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需求4个维度17个考察点对襄阳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进行相关调查。发现本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愿望迫切,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大,希望得到提升;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域幼儿园的教师在知识需求的内容和培训形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特点和差异,文章提出了满足其专业发展需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基于审美素养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调查问卷》,在浙江地区进行纸质和网络问卷发放调查。结论为:中小学教师审美素养不高,和社会期望值不匹配;培训机构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培训机构重视与否和教师审美素养高低有显著性关系;实践性主题式培训,对教师审美素养提升效果明显;审美素养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生活幸福指数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粤西某市37所城乡小学的科学教师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在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解能力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市区、县城与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在整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任教科学课的理科教师少,但科学素养水平比文科教师的明显偏高;专职教师少且科学素养水平比兼职教师的低,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教师素质是其中之一。对长春市未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15所初中理科教师的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总体上来说,目前的分科教师还很不了解综合科学课程;对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持否定态度;不具备符合综合科学课程要求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技能。可以通过高师院校改革、调整教师培训策略、增进交流等方面来增强教师对综合科学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陈亦人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5):69-73,82
对台州市部分小学骨干科学教师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科学教师兼课兼职过多过重,学生班额过大,实验室和仪器不足,教师科学素养存在缺失和差异性,制约着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会爱科学、会学科学、会懂科学、会用科学、会教科学是小学科学教师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建议从关心重视、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自身养成四方面加强小学科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不尽人意:专职科学教师数量极其缺乏;科学课程开设严重不齐不足,兼职教师挪课现象相当严重;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科学专用教室和设备严重缺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小学科学教育正常开展。因此,必须提高对科学课程开设重要性认识,配备专职科学教师,保证开齐开好科学课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科学教育已发展成为科技教育,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科学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是发展学生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过程的载体。我国应加强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注重在中小学开设的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设计理念与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对科学课程各学科内容进行改革,将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教育相结合,将技术因素渗透在理科教材中,并且重视培养技术教育方面的师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教育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师。根据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国际发展趋势,根据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新课程的科学教育专业的能力构成应该有以下几部分:以"综合"为特征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能力、技术设计的能力、教育教学尤其是探究教学的能力、扩展专业的能力。而对于科学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完善实践类课程、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加"专业技术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17.
A recent framework on nature of science (NOS) is the Family Resemblance Approach (FRA). FRA presents NOS as a cognitive-epistemic and social-institutional system with a set of categories: aims and values, scientific methods, scientific practices,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social-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science. Although FRA has been problematised philosophicall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 have been considered by science educators, its empirical adaptations in science education are limited.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educational adaptations of FRA, we refer to Reconceptualised Family Resemblance Approach to Nature of Science or RFN. We present a study based on a funded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project whose aim was to design, implement and evaluate the impact of RFN strategies. Fifteen pre-service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a 14-week teacher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hat infused RFN. A 70-item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s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pre-service teachers were also conducte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teacher education intervention had an overall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e-service teachers’ views of NOS.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NOS can be incorporated in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using a new orientation to NOS based on FRA.  相似文献   

18.
我们潍坊教育学院承担了小学《自然》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任务 ,并且圆满完成了首期集中培训。本文就培训工作的理念、模式、程序等几个基本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课程的教师培训极为重要,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介绍和分析美国科学课程师资培训的做法与经验,反思和研究我国科学课程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对如何实施科学课程教师的培训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erent ways that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Uganda navigate the boundary between school science and everyday knowledge in the context of a centrally mandated curriculum innovation. The paper is based on a study of the pedagogic practices of 16 teachers in eight Ugandan primary schools that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having a track record of either high or low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the public primary school‐leaving examination. The official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in Uganda prescribes that science be taught in an integrated form, including integration between science subject knowledge and everyday knowledge. The strategies that teachers in the study adopted in relating science to everyday knowledge was a key feature that differentiated between pedagogic practices in the high‐performing and low‐performing schools. In high‐performing schools, teachers recruited everyday knowledge as a resource for learning science as a specialised discourse; whereas in the low‐performing schools, acquiring everyday knowledge was viewed as an end in itself. The paper, then,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pedagogic strategies for the kinds of knowledge to which learners are given ac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