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所指的大学生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大学生自杀现象层出不穷,屡见报端。文章主要从社会因素分析大学生自杀原因,探讨自杀现象的介入策略,试图从大学生自杀现象中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归因分析及预防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干预策略,为大学生的自杀预防以及学校自杀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研究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可谓是司空见惯.如花似玉的生命骤然陨灭不仅让人痛惜更引人深思.本文从分析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入手,就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自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怎样预防大学生自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个层面对大学生自杀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一种预防大学生自杀危机的模式,此预防模式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的全员参与。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美国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列举了美国大学为防范大学生自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期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自杀死亡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探寻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文章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诸方面分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自杀倾向的成因,为应对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持,以期控制和杜绝大学生自杀惨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国内高校存在大学生自杀的社会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大学生产生自杀心理的三个阶段、原因分析;合理地提出了干预大学生自杀心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的高危人群的分析,阐述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提出预防与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对大学生自杀心理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并且给出了自杀心理防治的有效措施。期待从这三个方面将大学生的自杀心理解析透彻并给广大学生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起到一定的预防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博 《华章》2013,(14)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自杀现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在给家庭带来无尽伤痛的同时,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自杀法律责任的归责,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自杀现象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在给家庭带来无尽伤痛的同时,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自杀法律责任的认定,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列出了不同情形下高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处理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高校研究生自杀,学校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目前,很多高校都避开这个问题,致使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文章从对研究生自杀的原因分析入手,通过对高校和学生法律关系的梳理,进而对高校在研究生自杀案件中的责任认定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要建立高校学生自杀事故归责体系,进而规范高校学生自杀案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All published studies and selected unpublished reports on the incidence of suicide among student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reviewed. Compared with studies relying upon official (i.e., governmental) records of suicide, studies relying on informal sources are found to underestimate the incidence of student suicide by about 30 percent. Both sources of data, however, indicate that the incidence of student suicide is significantly and dramatically lower (about 46 percent) than that of non-students. For female students it is only marginally lower (about 91 percent). Institutional size and prestige a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student suicide, nor is class standing. The presence of psychosis is the most discrimina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 variable, increasing the risk of suicide by a factor of 200 over baseline rates in the student population. Contact with campu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six fold) increase in risk for suicide. Depression is upiquitous and signals only a doubling of risk for suicide among students. Method of suicide is a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variable. Most importantly, male students are half as likely as males generally to employ the most common means of suicide, firearms. The same trend is found for female students. There is suggestive evidence that student suicides occur more frequently than would be expected during the months of September, January and March. The incidence of student suicide i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during weekdays (Monday-Thursday. Student suicide occurs disproportionately often during the midnight to 6:00am period, but this finding is only suggestive and may not be a contrast with non-student suicides. The im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udent suicide are briefly discusse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student suicide are made.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杀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已开始对平安校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构建有效的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已成为当代的迫切需要。辅导员作为高校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依据大学生自杀的特点和原因,确定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防控中的关键角色及其功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杀是高校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并在理顺高校与在校大学生法律关系的前提下,对在校大学生自杀案件中高校是否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责任进行探讨。将高校在大学生自杀事件中的责任归属划分为不承担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及基于人道主义原则所应承担的责任等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预防和危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编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I-90)、Beck抑郁问卷对我院1240名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通径分析探索自杀意念与各类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20.25%的高职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女生略高于男生,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应制定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杀行为及预防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其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难题之一。文章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杀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预防大学生自杀要加强大学生成"人"教育;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组建温馨家庭环境;健全大学生自杀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杀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杀态度的关系,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SA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32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自杀态度和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的差异均不显著;(2)不同家庭关系的学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安乐死的态度上存在差异,在家内支持和家外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3)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在对安乐死的态度、家内支持、家外支持上存在差异;(4)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杀态度密切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自杀态度各因子都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的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而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自杀的外显行为.以大学生中自杀意念预警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