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福柯从多个角度寻找构成社会制度背后的隐蔽规则——权力关系。权力思想反映了知识与权力由相互对立排斥、相互外在影响到相互内在、相互生成的思想发展新走向。要考察福柯的权力观以及福柯的"人之死"的观点,权力与知识的话语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2.
解读福柯:从“知识考古学”到“系谱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系谱学就其含义、基本思想有所不同 :知识考古学重深层结构、重知识 ,系谱学重表面细节、重权力。但二者并无性质差别 ,它们都试图从微观的角度重新考察社会历史 ,都试图打断历史连续性的巨大链条 ,倡导非连续性或断续性 ,非连续性或断续性是福柯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从新颖的角度用非常规方式思考问题,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意义丰富的言说之路。作为《知识考古学》中的当代重要哲学方法论之一的考古学,其秉持的独特视角与研究思维,不仅改变研究者的问题目光与常规思考,而且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即:一切问题应从"根"上来研究,教育研究应是批判的,教育研究应是思想的。  相似文献   

4.
米歇尔.福柯的思想博大精深、纷繁复杂,其研究主题、方法都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谱系学方法不但体现了福柯匠心独具的个人思想风格与研究进路,而且借此福柯将目光投向历史,通过各种历史人文景观的深层梳理、把握,展现各种知识、话语、权力等社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本文着重就谱系学方法的内蕴、逻辑、渊源,及福柯对于谱系学方法的丰富与发展做了梳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约翰·加尔通被称为"和平学之父",是和平学的领军人物和集大成者。加尔通作为一个西方人,多年在欧洲、美国等地研究执教,所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不言而喻,其中福柯对其影响可谓深远。加尔通继承了福柯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发现其中潜在的暴力因素;并在福柯所提出的"微观权力""知识规训"等理念的引导和启发下提出"结构暴力"与"文化暴力"的概念,推进了和平学的发展与研究。了解加尔通和平思想中的福柯元素有助于对加尔通和平思想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从<古典时代的疯狂史>到<知识考古学>可以看作福柯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从福柯在1971年发表的<尼采、谱系学、历史>可以看作福柯第二阶段思想的开始,也可看作福柯第二阶段思想的一个方法论总纲.福柯在1976年发表<性经验史>第一卷"认知的意志"后有一个思想转向,可以看作福柯第三个时明的开始,福柯此时转向古希腊罗马和早期基督教研究,他这时思考的问题是"关怀自身"和"认识你自己"的主体之思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知识考古学》是关于福柯思想体系方法论的重要著作,本文通过分析福柯“话语系统”的目的和结构,厘清其话语概念、领域和方法。尝试描画出福柯思想方法论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8.
李洪青 《英语辅导》2014,(2):195-197
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从考古学的角度将西方社会对疯癫的态度分为三个阶段,认为疯癫不仅仅是生理病变的产物,而且还是文明或文化的产物。《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莎拉的经历可谓是对西方几百年来疯人境遇的较好诠释。本文拟运用福柯的理论来对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主题分析,以期解读出作品的历史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9.
福柯在反思前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立足知识考古学、思想史、话语规律,利用语言分析法和后结构主义对人类文化史、知识史、科学史,及有关社会结构、话语背景、概念形成和权力性质进行了透彻分析;并从各个方面对长期统治人类历史的理性、主体性和现代性进行了激烈否定;将以理性和科学为根基的结构主义推到一个历史学和解释学层面,形成一种独到的批判理性主义、逻辑主义和当代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后结构主义;确立了一种具有颠覆性认识价值和多元论特质的知识考古学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西方式管理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现代管理,如今进入了知识文化管理的时代。日本将西方管理理论与自身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日本式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如今两种管理思想相互渗透,管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两种文化思想的融合对于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福柯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知识考古学》是其重要著作。在《知识考古学》中,他用其考古学分析对话语进行了独特的解释和阐明,为后现代主义和哲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对其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教政策研究:两种可能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求通过对两项政策研究的回溯,把方法论的探讨与对研究实践的省思结合起来,推介中国高教政策研究的两种可能范式--高等教育政策"过程研究"范式与"知识考古学"范式,以增进政策科学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福柯在《词与物》中批判了两百年来西方主要的理论形态——人类学主体主义,认为文艺复兴、古典时期不存在主体,主体是19世纪第二次知识断裂的结果.福柯的“人之死”指的是与人相关的知识、人文学科的死掉,这里的“人”是概念上的人,并非真正意义上实体的个人.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道德是知识主体对知识所秉持和恪守的一种道德态度。它包含尊重知识、追求知识、创生知识、传播知识四个层面的内在规定。对待知识的道德态度,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承和递交的历史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解知识更新的道德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知识更新和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教育学应属于两个位面的概念,前者强调操作,后者着意研究;前者重在实践,而后者落于抽象。由此而产生了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区别与教育学科的分化。教育知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供参照的行动方案,具有经验性和操作性,是一种实践知识,属形而下;教育学知识以价值观的引领为主要参照系,具有论理性、抽象性的特点,是实践哲学的理论范畴,属形而上。而且区分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获得的心理过程及其在头脑中的表征、保持与激活等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促进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有效提取的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明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从程序性知识到陈述性知识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教育学应属于两个位面的概念,前者强调操作,后者着意研究,由此而产生了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区别。教育知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供参照的行动方案,具有经验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是实践知识;教育学知识以价值观的引领为主要目的,具有论理性、抽象性的特点,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知识管理成为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知识管理是以知识的转化和创造为基础的。本文以笔者上学期一门网络课程的学习为实例,具体分析了网络教学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以及知识创造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知识与知识进步的两个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知识(local knawledge)是与普遍性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相对应的学术概念,它不是狭义地指某个地城或某种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人们领悟到,从地方性知识向普遍性知识的进化是知识的进步,同样,从(貌似)普遍性的知识向更高层次地方性知识的进化也是知识的进步,这两种进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本文以湖南衡阳农民为个案,探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素质现状,试图寻求提高农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