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莽以新代汉,长久以来被看成是一次典型的篡夺政权的事件。王莽本人也成了外戚权奸谋朝篡位的代表人物。文章力图不受《汉书》等史书中贬抑挞伐王莽及"新莽代汉"的内容的束缚,而着眼于西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以及西汉末年王莽的个人表现等因素,从客观和主观方面综合论述"新莽代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人们对"新莽代汉"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莽以新代汉,长久以来被看成是一次典型的篡夺政权的事件。王莽本人也成了外戚权奸谋朝篡位的代表人物。文章力图不受《汉书》等史书中贬抑挞伐王莽及“新莽代汉”的内容的束缚,而着眼于西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以及西汉末年王莽的个人表现等因素,从客观和主观方面综合论述“新莽代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人们对“新莽代汉”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莽在代汉立新后颁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诏令,在工商业经济管制方面,他颁行了所谓的“五均六管”(同‘笼’)制度,其中五均赊贷政策的颁布及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囤积居奇,打击了富商大贾,稳定了物价;扶持了民用企业.保护了市民和中小手工业者利益,避免了两极分化。当然,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和用人不当等因素,又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从而最终导致了其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两个方面论述了新莽代汉的历史:一、西汉皇朝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新莽代汉是王莽政治技术成功运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曾以西汉皇室外戚的身份代汉建立新朝。新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但它却是连接西汉与东汉的一个朝代,而且还以曾经发生过不同寻常的王莽改制和声势浩大的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而著称于后世。总之,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件大事,而王莽建立新朝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学、大学中国历史教材和许多中国史论著,以及《辞海》等大辞典,普遍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定在公元8年。然而,事实上王莽建立新朝的公元纪年应该定在公元9年,定在公元8年是错误的,必须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6.
自东汉以来近两千年间,王莽成了“篡窃”的代名词,篡窃的始祖也非王莽莫属。笔者欲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谨就王莽代汉立新的社会背景,自身因素及“篡窃”概念形成的原因作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7.
外戚势力影响着整个西汉历史,到了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加,外戚势力空前膨胀,威胁到汉室政权的存在。王莽势力在这种形势中逐渐发展壮大,最后取代汉室统治,本文拟从王莽如何发展实力,又采取了哪些手段,来探讨王莽最终代汉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莽篡汉”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的一大冤案,通过追溯王莽代汉历程中的政治文化演变并分析其禅让论同之前禅让论的关系,可揭示出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两种政治原则之间以及儒生同世袭权力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汉中期以后,随着西汉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在士人中间产生一股质疑或否定汉祚存在的厌汉舆论,在这种情况下出身外戚并拥有儒生身份的王莽成为儒士阶层瞩目的对象。并最终在士人群体的支持下和厌汉舆论的造作下,促成王莽代汉自立。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罢黜百家,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宗教,但其郊庙礼乐制度多依据神仙方士之说,不合西周古制者甚多,于是在西汉中后期兴起了一场以复兴古礼为目的的儒学复古运动,其高潮便是“元始改制”,其结果便是王莽代汉。王莽虽然身败名裂,但“元始改制”的成果,西周模式的郊庙礼乐制度被东汉王朝承袭,并成为历代郊庙礼乐制度的正统。  相似文献   

11.
在汉代出土资料中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汉代幕府职官的内容,如西汉将军幕府职官有军候丞、卒长、军武库丞等,新莽将军幕府职官有左率、理军、军库长等,东汉将军幕府职官有军曲、中部护军、部曲督等。这些出土资料所见的汉代军事职官的发现,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清汉代军事官制的全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充以“疚虚妄”的战斗精神批判汉代儒生们主张的“天人感应”、“谶纬迷信”,并且权衡是非、确立标准。《论衡》集中反映了东汉初年儒生们的学风,对于认识当时的思想帮助很大。王充在《论衡》中将个人遭遇归于“命”,没有触碰到东汉初年豪强政治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旺莽传>作为<汉书>的"第一巨篇"、"第一变体",在历史编撰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体例上"名为列传,例依本纪",纪年上"纪莽事用莽年",篇目安排上"传终全书,别为一代",且"广收文诰,为文增色".这些别识心裁的编撰特色,使史家能更全面、真实、深入,客观地反映历史进程,也使<王莽传>成了体现<汉书>历史编撰成就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收录的汉代楚辞作品,都是祖述屈骚的模拟之作。这些作品在模拟的过程中沿着屈骚的游仙情节,大肆铺绘神仙幻境的离奇缥缈,在对游仙幻境描绘的指向上,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游仙幻境被有意放大;同时,在游仙修德的想象中,以人间的社会现实为立足点,刻意将隐居仙境描绘得十分清新优美。但由于汉人已经少了屈原的那份执著与刚烈,这些拟骚体诗作在寓托屈原式思君贤臣之形象的哀怨主题、落拓志士远游自疏的情结时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隐逸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孔子强调诗歌讽谏功能的诗教、诗学观,对汉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毛诗》大小序、三家《诗》、司马迁、班固、王逸、郑玄等皆继承了讽谏论诗的传统。汉儒不仅在文学批评中强调诗歌的讽谏功能,还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以《诗经》当谏书;在创作上,仿照《诗经》作者“大谏”的传统,在诗歌中寄寓讽谏之义。重视诗歌的讽谏功能,是汉代诗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乘传制度是在先秦、秦代乘传制度基础上发展和完备起来的。这一制度基本上存在于整个汉代。乘传通常有四等;但亦有超常规的六乘传、七乘传。乘传级别固然由使用者的地位、身份决定,但事情的紧急程度也起重要作用。乘传主要是在有军国大事时使用,因而对汉朝的统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制度的缺陷性,特别是王莽时期的滥用,使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弊端,从而降低了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借用佛教心性理论阐释《大学》,憨山也从佛教角度分疏《大学》,两人解读《大学》的思维理路大致相同:畅明本体的内在精神超越。王阳明是儒家向禅的靠近,虽充满禅意却不失儒家情怀。憨山是佛家向儒家的靠近,虽隐含救世情怀但终归于佛家。儒佛两家相互交融却不失各自的主体性,这成为晚明儒佛合流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先秦典籍在汉代流传 ,经过了汉人不同程度的整理 ,甚至改造。传世的“群经诸子”,主要是汉人的文本。汉王朝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儒学占主导地位 ,从而形成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时代”。“经学时代”之形成 ,除了社会政治的“外因”,也有学术本身及发展的“内因”,那就是 :各学派的“同源异流”、“其务为治”,以及彼此间的“相生相灭”、“相反相成”,发展为各学派均“兼综”他家的自我调适。从而形成新的学术“整合”。汉代新的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实际源头  相似文献   

19.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爱国者,他的地位的确立离不开发生在汉代关于屈赋的论争。本文着重探讨汉代关于屈原自杀以及人格论争。关于这场论争,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汉代学者对于屈原自杀和人格的看法;二、汉代学者对于屈原自杀和人格的看法的观点缘由;三、汉代这场关于屈原自杀以及人格论争的意义。关于第一方面,本文重点探讨了贾谊、司马迁、扬雄、班固和王逸五位学者的观点;关于第二方面,本文着重从各个学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奉行的思想以及个人遭遇三个方面探讨其原因;关于第三方面,本文着重从这场论争让屈原走进历史并成为爱国楷模和这场论争为当时文人士大夫指路这两个方面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