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选州长》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不具有一般小说所具备的故事性,也不具有一般小说所具有的典型环境和场面,而是大量摘引报纸和信件中的内容,构成小说的故事情节,成为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引文也是情节发展的标志。小说的大量“引文”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从三个角度进行具体解读:一、妙用引文,组织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是指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过程,它是由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但这篇作品与一般小说不同它既没有写竞选的过程,也没有写竞选活…  相似文献   

2.
微型小说:空白的艺术徐高明微型小说是一门精致的艺术样式.言其“微”,是指这种小说篇幅极短.长不过千字.短的只有一、二百字。尽管如此.它却具有在这方寸之间达到“以小见大,以少显多”的艺术张力。在这用有限的文字、形象和画面构成的艺术空间中.把一切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3.
学写小小说     
小小说是小说的一种,也称微型小说,掌小说等。一般长几百字,多则一二千字,不过是一两个人物和瞬息场景的扫描。它篇幅短小,情节单纯,结构紧凑,但却能反映深刻的主题,体现人物的精神风采。所以说小小说容量大,主题深,能以小见大。小小说与记叙文的区别在于:一、记叙文记叙的是真实之情;小小说则可以虚构;二、记叙文按照事情的经过安  相似文献   

4.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超短篇小说、千字小说等,少则几十字、百把字,多则千余字,是小说中篇幅最短、容量最小的一种,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在生活节奏飞快的当今社会颇受读者欢迎。 微型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微”与“小”,但能以小见大,微中显著。它往往描写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一瞬间、一侧面,情节单一,人  相似文献   

5.
“情节”方面的内容几乎是高考小说阅读中必考的一个板块。众所周知。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有机地统一则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在小说中.情节。“它主要是指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经历、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一系列能显示人物自身、  相似文献   

6.
所谓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在人物刻画方面,它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能够精当地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不仅长篇大论的小说离不开细节描写,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也常常与它分  相似文献   

7.
<正>"情节"方面的内容几乎是高考小说阅读中必考的一个板块。众所周知,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有机地统一则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在小说中,情节,"它主要是指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经历、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一系列能显示人物自身、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某种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因而,广义上的情节就是事件,是作者根据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一、几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1、“扁平人物”和”园整人物”。 小说吸引我们主要是因为它写人。小说中的人我们称之为人物。在短篇小说中人物类型是内容的基本要素。 E·M·福斯特说短篇小说里的人物是“扁平”的而不是“圆整”的,因为他们是按明确规定的性格来描绘的。另一方面,没有一个作家能用几千字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3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根据小说的特点,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一、导语设计 课外,同学们都喜欢读小说。大家常有这样的感受:每每拿起一篇小说,很为那曲折生动的情节所吸引,又为鲜明感人的形象所感动。那深刻的主题,动人的情节,别具一格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常常使人们爱不释手,不读完茶饭不香,寝食不安,简直到了入魔的程度。这是很好的现象,我们学习就应该有如此的劲头和毅力。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一般有长、中、短篇之分。近年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比短篇小说更短小精悍的小说,它篇幅更短,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字数一般在千字以内。它往往只截取生活的一个小  相似文献   

11.
法国新小说派代表罗伯-葛利叶是二十世纪在小说实验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人物之一,《嫉妒》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本文通过细读,探析它与传统小说的区别以及它对读者接受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情节是小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指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的。同时,小说是由细节组成的.把握细节是解读小说的钥匙;小说又是靠细节支撑的,解读小说,其实就是通过对诸多细节的解析把握全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把握情节与细节的关系,直接影响我们对外国小说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3.
新小说派是法国战后当代文学中声势最大的流派,它以反对巴尔扎克式的传统小说、对小说技巧进行激烈的变革、试验和创新而独树一帜。总地说来,新小说反对典型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有机完整性;回避社会问题,主张作家应以客观、超然的态度,真实自然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反对对人物和事件作社会的、阶级的、伦理道德的或心理学的评价分析,声称自己只对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探索创新感兴趣。新小说派对传统小说技巧的变革,是以追求客观、真实为基础的。萨洛特对人物潜意识活动的描写、罗布一格里耶对人物视线内  相似文献   

14.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情节不是那么错综复杂.人物关系比较单纯.学生新学期拿到新教材。就已经看过它了,作为新授课再进:行教学时,可能已觉得兴味索然,一但是小说的主题未必理解深刻.另方面.如果按照小说体裁的一般教法.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小说三要素个个都落实。未免略显烦琐。于是笔者拟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力求开拓创新.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形成浅文深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情绪型微型小说,情绪型小说和一般小说有明显区别。一般的小说重视描绘场面,叙述情节,它描绘场面,力求再现真实,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而情绪小说则淡化情节,幻化事实,重在抒写人物的感受和情绪,在描写人物的感觉时,往往采用变形手法,通过变了形的感觉折射出主人公真实的情感和情绪。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发生在马路上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一个秀外慧中的年轻姑娘在一刹那间死去了,而  相似文献   

16.
<正> 抒情散文写人,与小说、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不一样,有其自身的审美特点,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人物基本真实,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小说的人物一般是虚构的人物。作者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刻画人物,使之典型化。散文的人物一般是真实的人物。如《范爱农》中的范爱农,《藤野先生》中的藤野,《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一个是鲁迅先生的朋友、同学,一个是鲁迅留学日本,于仙台读书时的老师,阿长则是他幼年时的保姆,都是真名实姓。作者所写的人物的精神、气质、道德修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没有不侔之处,所写事情也是真实的。自然,抒情散文中的人物也要求有典型性,但这种典型要求是:在生活原型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情节故事,使之典型化,而不能象小说那样以一种原型为基础,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散文作者一般只在丰富广阔的生活中搜寻,捕捉一些基本成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描写,而不能移花接木,将其他人的品质、行为、事情加在原型人物身上。散文作者由于受到“纪实性”特点的限制,不能如小说那样自由地运用各种手法表现人物。散文作者的自由是在切近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自由。与小说等虚构的人物比较,散文中的人物的美主要在一个“真”字上。因其“真”,与读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小说被普遍地称为“成年人的艺术”,说明这种艺术样式较之其他艺术样式有其内在的构成上的复杂性和成熟性。小说的背景地,也是其产生复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背景地,主要指小说所刻划、描绘和叙述的人物和故事所活动和发生的包含着审美和文化意蕴的空间。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自然环境”,但这个术语却并不是十分准确,特别是“自然”二字,  相似文献   

18.
晚清特殊的社会和时代背景造就了新小说这一异于传统小说的样式,它不仅充满新概念新事物,还具有新的化内涵,并通过独具一格的人物命名体现出来。人物命名的目的在新小说中分为三大类:一为讽刺人物,二为表现主旨,三为构造情节。通过这一类型化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晚清新小说的价值作一番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叙事诗是一种用诗的形式来描述故事和描写人物形象.以反映现实和抒发感情的诗歌。有一般的人物、故事、情节,它虽有叙事文学的一般特点,但与小说、戏剧又有明显区别。它一方面要叙述故事,一方面又要抒发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强烈思想感情,所以它是叙事与抒情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在指导学生学习小说的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感受小说的情感,分析小说的人物。但是却往往会忽略让学生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其实如果能深入探究小说的环境描写,则能以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旨,对小说的认识会更加深刻。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利用环境描写作者能介绍社会背景,暗示人物心理,反衬人物形象,因此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其实是十分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