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以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内容宣告一个新的视觉文明的到来,我们正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过渡.现代社会日益被图像和符号所包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以影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媒介加速了这种效果的释放.电视不仅担负着视觉文化的传播者角色,也是建构者和缔造者.视觉影像塑造了一个媒介主导的现实和电视构筑的文化,图像传播表征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图像成为建构和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状态的必然手段,成为构成文化中群体的主导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汤劲 《新闻界》2007,(1):97-98
一视觉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它“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是“经由视听媒介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与单纯由文字媒介传播形成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相区别”。视觉文化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致力于“精英文化”传播的电视讲坛类节目,因一直未能找到与普通大众的契合点而遭到冷遇。在多种文化形态飞速发展的今天,以易中天为代表的学者们与时俱进,他们走出象牙塔.在央视《百家讲坛》中以“高雅品位,大众口味”的学术风格打破了持续已久的坚冰.顺利地实现了“精英文化”与普通大众的融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电视文化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文化逐渐赶超了文学的影响力,语言在文化构成中的中心地位已被形象所取代,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所指出的,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①而海德格尔也早就指出,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演变为一个现代的  相似文献   

5.
能向群 《出版经济》2005,(10):32-35
当代传播文化,正在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这便是"视觉文化",或称"图像文化".视觉活动已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视觉形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6.
“汉服”先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人羽衣飘飘走过街头,他们的古典风范,与自己生活的城市背景形成鲜明的落差。在到处充斥着西方文化的工业时代,他们产生了复兴自己民族文化的冲动,而汉服只不过是一个载体或者一种寄托。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诞生了电影、广播、电视,同时电脑、多媒体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也向我们走来……现在,一个电视文化的时代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视。电视不是一切,而一切又都出现在电视里。我们可以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电子电视、信息时代,让您足不出户便知道天下大事,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二十一世纪的文化艺术,足不出户便可与外界沟通,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而是多元的电视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元素。因为,电视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工具。人类在自己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使用着工具,当一种工具被创造并加以使…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或文化的多元性是近年来被学术界、思想界广泛使用和接受用以描述当今文化状况、文化趋向或文化努力方向的一个术语或概念。提倡多元文化的初衷无疑是反对一极化、一体化和中心霸权主义,企图为边缘/弱势群体寻找生存的理论依据,以及为他们争取自身权益的抗争给予道义上的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杨向荣  刘鑫 《新闻通讯》2010,(11):39-41
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来看,文化的外在表征体现为四个不同阶段: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和网络文化。在网络传播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在日益加强,并影响着当代个体的文化生存。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文化传播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论图书馆博客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客是一个中立、开放和人性化的精选的信息资源平台,被视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4种互联网沟通工具,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将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博客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图书馆博客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从《一无所有》,崔健开始了,中国摇滚开始了,原创的流行音乐开始了,它的背景是:一个新的文化时代开始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以期刊集约化为背景,以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为例,提出期刊编辑部“3级五维”文化建设路径(三级指“编辑部—专业版块—集约化中心”,五维指“赛—培—研—交—读”),即:编辑部、专业版块和集约化中心3级层面通过举办比赛、培训、学术研究、交流会、读书月等活动,立足于期刊集约化,以编辑个人和期刊编辑部为主体,通过提升编辑综合素养,促进编辑部文化建设,从而实现期刊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读者展现了当代社会的一循变动不居而又斑斓庞杂的文化理论图景。在一个全球化了的世界上,文化是不是也能被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子乐 《中国编辑》2007,(2):95-95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的“视觉转向”。相对于印刷文化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有基本的要求,视觉文化时代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从而使得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能进入文化传播的圈子。在所谓的“视觉文化”时代,“读者死了”,但是“观众”们却依然“活着”。视觉文化中的人们并不都是电子游戏和电影的被动消费者,他们依然存在着对“内容”的渴求。因此,视觉时代的职业读书人便应运而生了。同经典名著的影视作品相比,“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所做的工作是“替”观众们看书。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甚至“浅入浅出”的解读,满足了观众们对阅读的渴求。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眉飞色舞地讲了个笑话,一些人捧腹大笑,但有人则板着面孔一巴掌甩在说笑话的人脸上——这是“搞怪分子”目前的社会处境。 近日,“防止网上恶搞成风”的呼声,似乎一夜间将这种文化对立推在人们面前。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广电总局也正在制订互联网视频的新管理条例,而针对网上搞怪和恶搞之风也是该条例判定的应有之意。 当娱乐遭遇严肃,只能是互讨没趣。一个缺乏幽默感的氛围,难道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乌托邦?恶搞究竟惊扰了谁? 反对者认为,一些红色经典被解构,某些传统文化被颠覆,伤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刺痛了人民对主流文化的骄傲情绪,在事实上也扰乱了社会正统的价值观。 中国有个成语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说明传统中国就有过搞怪的人和搞怪的文化,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如果你自认为主流,并觉得搞怪不能入你之法眼,不做理睬便罢——这也是聪明人对付搞怪行为的上策。 文化多元化的社会里,人民的智慧需要充分的尊重和宽容。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也许我们更应该想想古人的治水之策,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告诫,“堵”永远是下策。 互联网确乎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加以盘整和矫正,但一刀切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对某些恶搞的作品或行为提出不同的意见,一旦恶搞者违反了第三者的权利,也可以诉之于法律解决。但如果仅是一种娱乐,似也不必动辄就放到道德评判的高度横加讨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江苏中部有维扬、海盐、江海三种地域文化。其中,维扬文化以扬州为中心,主要特征为正谊明道、精致秀美、兼容并蓄;而江海文化以南通为中心,海纳百川是核心内涵,崇文重教为鲜明特点,开拓创新乃外部表现;海盐文化以盐城为中心,独具"浓郁咸卤味"。三种文化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苏中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记者"走转改"活动为例,在文化视阈下对"走转改"活动的意义进行理性审视与剖析。"走转改"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通过发挥文化的主体功能、育人功能、引领功能,以及对文化的构建,在新闻宣传思想战线上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广播人要解放思想,再创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广播电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这是一个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产业性质的定位已经很明确,必须找出这种特殊产业的发展规律,才能把产  相似文献   

19.
刘敏 《档案天地》2012,(7):44-45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其必然趋势,企业的一切活动时刻与文化相伴,经济竞争正在渐渐变为更加隐蔽的文化建设竞争。企业档案是文化事业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企业文化存储的主要形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艳 《中国编辑》2006,(2):37-40
近几年来,国内时尚杂志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令人目不暇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时尚杂志逐渐成为中国与西方进行文化、经济对话的一个窗口,成为时尚信息的传播中心,成为都市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调味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