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稳健性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晔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11-112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在会计工作中,稳健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财政部最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下文将就稳健性原则及其在《制度》中的运用试作简要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稳健性”原则。本文围绕目前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现状及建议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广泛运用,对防止企业虚夸资产、扩大利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着重要作用。但因其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主观性的弱点,在运用该原则时应注意适度。  相似文献   

4.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运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从《企业会计制度》开始生效为标志,我国在运用稳健性原则方面已经和国际惯例接轨,实行了“广泛的稳健性”原则。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并将其运用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本文旨在研究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必要性、具体运用及适度性。  相似文献   

6.
2000年12月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贯彻“可比性”、“稳健性”等会计原则方面有重大进展。但是,它在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操作、简化现金流量表列示项目以及土地使用权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尚有欠缺,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准则等相关的会计规范,介绍了会计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探讨了稳健性原则作为一项会计原则有其两面性,对于不确定因素的判断有选择性、倾向性、主观臆断性;指出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会计制度中的稳健性原则郑波稳健性原则是西方会计学中的一项重大会计原则,也是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但在我国,由于人们对稳性原则存在误解,因此长期以来在会计实务中一直没有采用。直到1993年7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才第一次对稳健性原则作出了明确...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繁简程度不同,体现谨慎性原则深度有所不同,从而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不一样。《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象《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计提八大资产减值准备,而是只要求计提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但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否体现谨慎性原则,似乎从来没有人产生过怀疑。难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真得体现谨慎性原则吗?我们认为,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提供给报表使用者,以便他们进行分析和利用。因此,其真实性和公允性必须得到报表使用者的认可。这就要求发布的会计信息尽可能的接近实际,而不是人为的曲解。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大量的应用,其本意是防止企业人为的高估资产、收益,低计负债及成本费用;尽量避免夸大企业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误导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不正确的决策。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应用主要表现在: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  相似文献   

1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通常表述为“充分预计损失,而不预计可能实现的收益。”其内涵是不可预计可能实现的收益,而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避免经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从而保护企业的种种利益。这一原则,多年来一直是影响各个国家会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并被广泛运用于会计准则之中。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和在我国的具体运用,给企业经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  相似文献   

12.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广泛的一项重要原则,目前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能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同时,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有过多的选择性和主观臆断性,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随之增大,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原则,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浅谈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所面临的客观风险,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认为在会计准则的整体运用中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为企业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了更为公允、真实的信息,这将给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投资者提供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情况,从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对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会计管理核算中,稳健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并且在企业会计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当下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这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会计管理的过程中运用稳健性原则也应该科学合理,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的定义,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也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新制度一经颁布,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在会计实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谨慎性原则广泛运用,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能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弱点。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如何下确运用这一原则,加强会计理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对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原则,这个原则在企业会计中广泛应用,有效防止企业资产虚假夸大利润,能更真实可靠的提供会计信息从而保证债权人利益的同时要保证股东的利益,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要正确应用和理解谨慎性原则,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理论的学习。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保证会计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建立全国统一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互协调与发展,有效解决企业虚盈实亏、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单独作为一章,对其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可见资产减值是《企业会计制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要求企业在期末对各项资产都应当进行全面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资产定义,对于不符合资产定义的各项资产,或计提减值准备,或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以使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资产价值符合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八项资产减值作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