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栎属青冈亚属(壳斗科)的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栎属青冈亚属Quercus subgen. Cyclobalanopsis 48种植物的叶表皮,尤以对叶下表皮的毛被特征观察较为仔细。共观察到8种不同类型的叶表皮毛:单列毛、单毛、乳突、星状毛、溶和星状毛、具柄束毛、多出毛和水母状毛。其中乳突在青冈亚属中较常见,而在壳斗科其他属中仅在石栎属 Lithocarpus 少数种类中有报道;水母状毛首次在壳斗科中发现。毛被可能遵循以下的演化规律:乳突→单毛→星状毛;星状毛依照从简单→复杂的演化途径,分化出各种形态各异和结构复杂的毛系。初步讨论了毛被以及叶表皮其他特征(如毛基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的类型和密度等)的分类和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扫描电镜观察,我国常绿栎类的叶表皮共发现有10种不同类型的毛,它们分别是:单列毛、单   分枝毛、泡状毛、莲座毛、单毛、束毛、短柄束毛、多出毛、星状毛和并合星状毛。  不同的分类单位有不同   毛类型的组合。所有常绿栎类的叶表皮上都出现有非腺毛类型的毛,而腺毛则仅限于某些分类单位   中。这两种基本类型的毛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分别代表了物种的生存适应方式和进化途   径。按叶表皮毛的基本类型将我国常绿栎类划分为腺毛类群和非腺毛类群两个类群,支持将常绿栎类   分成高山栎组(Sect.Suber(Reichenb.)Spach)和巴东栎组(Sect.Englerianae(A. Camus)Hsu et   Jen)的分组处理。综合叶表皮毛的类型、密度以及分枝特征提出了我国常绿栎类各分类单位之间的亲  缘关系图。  相似文献   

3.
睡莲科的系统发育: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外类群,使用PAUP4.0b4A软件对睡莲科Nymphaeaceae植物7属11个代表种的ITS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分析获得了3个最简约树,步长为1125,一致性指数(CI)和维持性指数(RI)值分别为0.7618和0.7214。利用3个最简约树获取严格一致树。结果表明:(1)莲属Nelumbo位于系统树的基部,自展支持率为100%,可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成立莲科Nelumbonaceae和莲目Nelumbonales;(2)萍蓬草属Nuphar是一单系类群,位于分支Ⅱ的基部,并和睡莲科其他属(不包括莲属)植物聚在一起构成姐妹群,故萍蓬草属仍应置于睡莲科中;(3)水盾草属Cabomba和莼菜属Brasenia聚成一小支并构成姐妹群,自展支持率为99%,说明这两属之间亲缘关系较近;(4)睡莲属和芡实属Euryale、王莲属Victoria聚成一小支并构成姐妹群,自展支持率为94%,说明三者亲缘关系较近,仍应置于睡莲科中。  相似文献   

4.
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外类群,使用PAUP4.0b4A软件对睡莲科Nymphaeaceae植物7属11个代表种的ITS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分析获得了3个最简约树,步长为1125,一致性指数(CI)和维持性指数(RI)值分别为0.7618和0.7214。利用3个最简约树获取严格一致树。结果表明:(1)莲属Nelumbo位于系统树的基部,自展支持率为100%,可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成立莲科Nelumbonaceae和莲目Nelumbonales;(2)萍蓬草属Nuphar是一单系类群,位于分支Ⅱ的基部,并和睡莲科其他属(不包括莲属)植物聚在一起构成姐妹群,故萍蓬草属仍应置于睡莲科中;(3)水盾草属Cabomba和莼菜属Brasenia聚成一小支并构成姐妹群,自展支持率为99%,说明这两属之间亲缘关系较近;(4)睡莲属和芡实属Euryale、王莲属Victoria聚成一小支并构成姐妹群,自展支持率为94%,说明三者亲缘关系较近,仍应置于睡莲科中。  相似文献   

5.
 运用PCR方法分别从松科8属、9种植物中扩增出一长约2550bp的cpDNA片段,这一片段包括rbcL、trnR、部分accD及基因间的非编码区(相对于黑松cpDNA中的同源片段而言)。运用1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这一cpDNA片段进行酶切分析,共获得86个酶切位点,其中54个为变异位点。运用PAUP(version 3.1.1)和Mega(version 1.0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Wagner简约树和Neighbor-Joining树反映出的松科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银杉属、松属、黄杉属和落叶松属形成一个单系群,且银杉属与松属的亲缘关系更近于与另外二属的关系,但这一结果未得到Bootstrap分析的较强支持;落叶松属近缘于黄杉属;冷杉属近缘于油杉属。此外,松科中的冷杉亚科和落叶松亚科均不是单系类群,将松科划分为冷杉亚科、落叶松亚科和松亚科三个亚科的系统(郑万钧,傅立国,1978)是不自然的。  相似文献   

6.
老鸦瓣群(Amana群)是百合科中的一个东亚特有类群,仅分布在中国中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该类群在形态上与广义郁金香属Tulipa L.相似,但也具有与子房近等长的花柱以及2-3(-4)个苞片等与郁金香属不同的形态特征。有关该类群是否应置于郁金香属中或是否应独立为属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为了澄清该问题,我们对产于中国的Amana群进行了广泛的标本室和野外形态观察,并采用分支系统学方法,对该类群3个种以及郁金香属的其他15种植物(包括土耳其的3个种)的28个形态性状数据进行了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郁金香属并非是一个单系类群。Amana群与广义郁金香属的其他4个组sect. Orithyia、sect. Eriostemones、sect. Leiostemones、sect. Tulipanum以及Lloydia属的两个种共同构成一个大支的3个分支。我们对广义郁金香属5个组共19种植物的ITS以及trnL-F分子序列综合分析的结果也表明:sect. Tulipanum、sect. Leiostemones、sect. Eriostemones和sect. Orithyia构成一大支,Amana群和猪牙花属的Erythronium sibiricum构成另一大支。因此,我们认为Amana群应从广义郁金香属中独立出来,恢复其老鸦瓣属Amana Honda作为属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7.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8.
对被子植物起源研究中的几种观点进行了讨论。(1)由于被子植物存在着一组共同的性状,它们不可能是从不同祖先起源的,而是有着共同的祖先。被子植物是一个单源起源的类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依据包括形态学(广义)、分子系统学、古植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综合性状建立的,只能表示出现存类群的亲缘关系并且追溯到它们最近的祖先。人们现在还不可能建立一个包括全部已绝灭的类群和现代生存类群的谱系发生系统。因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只能看作是“亲缘”系统。(2)分析了用于推测被子植物起源时间的分子、化石和地理分布证据。我们认为,要确定被子植物起源时间,植物化石是一类重要证据,但化石只能说是植物本身可保存部分和当时当地所提供的化石条件的综合反映,它们不可能就是植物类群或种的起源时间。人们还必须考虑到化石本身的演化历史。应用分子钟也是一种手段,但误差比较大。如果我们除了利用上述两种资料之外,根据植物类群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把植物的演化同地球的历史和板块运动联系起来,以推断它们起源的时间,这无疑会增加其可信度。通过对56个种子植物不同演化水平的重要科属地理分布的研究结果,我们曾提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可能要追溯到早侏罗世,甚至晚三叠世。(3)分析了基于分子证据所提出的被子植物基部类群——ANITA成员(包括无油樟科Amborell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八角目Illiciales、早落瓣科Trimeniaceae、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的性质,讨论了ANITA成员在现代几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系统位置的不同观点,评价了它们的形态学(广义)性状。指出ANITA的成员由于包含大量的祖征,是属于原始的类群。但由于它们的共有衍征很少,如花粉球形,说明它们在被子植物演化早期就分道扬镳了,沿着不同的传代线分化。因此ANITA是一个源于不同传代线的复合群。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国产防己科蝙蝠葛族tirb.Menispermeae9属20种和外类群青牛胆族trib.Tinosporeae 2属3种植物完整的ITS(包括5.8S rDNA)序列。trib.Menispermeae的ITS长527~601 bp,排序后长667bp。当gap处理为missing时具281个有信息位点。PAUP软件分析结果表明:①trib.Menispermeae是一个单系类群,该分支得到hootstrap l00%的支持;②确定了存疑种Pachygone valida的系统学位置,该种是Coc—culus属的成员;③Sinomenium和Menispermum两属有很近的系统学关系,组成族内稳定的一支,它们的ITS序列同源性极高,ITS1比族内其它属长41~73bp;④Stephania和Cyclea也是系统发育关系很近的两个类群。前者具两个主要分支,其IIS1、ITS2的G+C含量差异较大,在种类组成上,该两大支与传统上Stephania属内处理的2个亚属——千金藤亚属subgen.Stephania和山乌龟亚属subgen.Tuberiphania基本一致;Cyclea属内种间的ITS序列差异小,同源性极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唐松草属植物的化学系统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唐松草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并结合其外部形态及地理分布对属内各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 探讨。结果表明:(1)从化学系统学角度看,中国植物志中所安排的属内各组植物间的关系是适宜的。(2)植物中所含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与植物的进化有一定关系。在较原始的组中,成分的类型和含量相对较少;而在较进化的组中,各种结构类型得到较大发展。(3)唐松草属在毛茛科中有较特殊的地位。在科内,它是联系蓇葖果和瘦果植物群的过渡类群;在科外,它使毛茛科与小檗科、防己科和罂粟科发生联系,使其成为一个自然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11.
以白玉簪科和兰科的代表种类分别作为外类群对水玉簪属进行了初步的分支分析。虽然运用不 同外类群进行分支分析产生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它们均显示了属内一些稳定“支”的结构及其种间关系。分支分析还表明:水玉簪属的两个组中,Foliosa组极可能是一个单系类群,而水玉簪组则是一并系类群。如果叶绿素的丧失是一个不可逆的进化过程,水玉簪族中全菌物异养习性的获得只出现过一 次。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属十种三变种的染色体数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s of 10 species and 3 varieties in  Actinidia Lindl.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except A. polygama (Sieb. et Zucc.) Maxim. Two ploidy levels, diploid and tetraploid, are found both in A. polygama and A. kolomikta (Ma- xim. et Rupr.) Maxim. Chromosome numbers are listed as follows: A. kolomikta (Maxim. et Rupr.) Maxim. 2n=58, 116, A. polygama (Sieb. et Zucc. Maxim. 2n=58, 116, A. macrosper- ma Liang 2n=116, A. callosa var. henryi Maxim. 2n=116, A. callosa var. discoler Liang 2n =116, A. cylindrica Liang 2n=58, A. chrysantha Liang 2n=116, A. sabiaefolia Dunn 2n= 58, A. melliana Hand.-Mazz. 2n=58, A. hemsleyana Dunn 2n=58, A. fulvicoma var. lanata (Hemsl.) Liang 2n=58, A. latifolia (Gardn. et Champ.) Merr. 2n=58, and A. lanceolata Dunn 2n=58.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龙眼(桂圆)Dimocarpus longan Lout,和龙荔(疯人果)D.confinis(How et Ho)H.SLo的毛被类型和果实形态进行了详尽的比较观察。龙眼的营养和繁殖体上具分枝的星状毛,果皮表面具平滑瘤状或泡状突起;而龙荔的毛被则为单生柔毛或腺毛,果皮表面具圆锥状小刺。这两个种之间基本没有形态过渡,是分类学上区别明显的种。本文还报道了对商业部门送检样品的鉴定结果。龙眼毛被类型和果实形态在送检样品中均可观察到,而且在这些样品果皮表面未见有组织断裂及破损痕迹,因此,它们不可能是由龙荔果实加工处理的假冒商品,而是真正的桂圆。  相似文献   

14.
桦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阐述桦木科 6属 36种植物叶表皮和花粉的形态及系统学价值 ;首次揭示中国特有属———虎榛子属胚胎发育的全过程 ;化石植物有重要发现 ,发现了美国怀俄明古新世一个化石新属———Cranea和Palaeocarpinus属的两个化石新种 ,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桦木科榛亚科最早的化石纪录 ;利用形态学资料、rbcL基因序列、ITS序列分别对桦木科及外类群进行分支分析 ,并根据化石植物提供的证据 ,将三者结合分析 ,重建了桦木科的系统发育 ,建立了桦木科的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天然种间杂交,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的分类存在着组间界限不清、近缘种之间很难区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属不同组、系的植物花粉及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探讨该属物种的系统学关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猕猴桃属植物21种、 6变种和4个不同种间杂交F1代植株的花粉,描述了它们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1)猕猴桃属的花粉形状主要以长球形至近球形为主,变异较小,而花粉粒大小和外壁纹饰的种间差异较大。(2)多数迁地保护物种的花粉粒以三孔沟为主,不同于以前报道的以三拟孔沟为主,原因可能是花粉样本采集地的环境不一样,以及野外的广泛杂交造成的。(3)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空瘪,无授粉能力,是由于所采用亲本植株染色体的倍性不同,后代不能产生正常花粉所致。(4)人工选育雄株花粉外壁纹饰较野生雄株花粉的精细,这种花粉外壁纹饰变小的特征可能有利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授粉受精。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5)雄株花粉大小与其雌株果实大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这一现象有助于杂交后代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明介绍了现代分支系统学的分支格局原理和组份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李朝銮(1990,表2)的中国白粉藤属14种植物数据的分支分析。得出13个可能的最简约的二歧分支图,图长41步。这些分支图与李(1990)图2:13的比较表明,中值淘汰法不如组份分析方法有效,而且中值淘汰法有表相学和(或)进化系统学的疑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特征的分析入手,阐释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合理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困境,并展开对新时期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向度的讨论,提出现代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多样化遗产保护和遗产保护的多样化以及遗产保护工作走跨学科发展,跨地域合作的观点,以期找到适合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8.
陈纯 《科教文汇》2020,(7):173-17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的文化也在逐渐地融合,各种文化带来的冲击使得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一波三折。19世纪时人们对于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导致了国民与本国文化的严重脱节,崇洋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的传统音乐正遭受着严重的考验。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音乐的概念以及意义,提出了保护与传承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