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菠  王萍 《早期教育》2018,(2):10-13
品格是学前儿童在现代社会中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我国,儿童品格培养是通过幼儿园五大领域之社会领域这种相对显性的课程形态而展开的。本研究首先深入探讨品格及品格教育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围绕儿童品格的培养,对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基本架构、品格教学的实践样态、深化儿童品格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以下简称“恩来红小”)在学生品格提升实践过程中,凝练周恩来精神的深刻内涵,聚焦儿童品格生长的关键要素,秉持新时代儿童培根铸魂的宗旨,形成恩来精神化育儿童品格的红色品牌,让恩来精神的光芒闪耀在时代上空,浸润在儿童心中。  相似文献   

3.
特色鲜明的漫画微课程为学生带来无穷的欢乐,学习迁移的漫画课堂成为学生的生长场域。为构建具有特色的儿童漫画微课程,文章从儿童漫画微课程的价值追寻、场景设计、内涵建设、有效路径四个方面,梳理漫画教学的课堂、课题、课程三者的联动关系,以此更好地发挥漫画教学优势,助力学生个性成长和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较以往重在良好道德品格形成的思想品德课来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更注重如何将良好的道德品格落实于实际行为中,即更体现其生活性、活动性。正是由于这样的课程性质,使许多教师在课程实施面前望而却步,特别是在农村学校,经常能听到教师的埋怨声:城里条件好,家长支持,学生胆子大、素质高,活动好开展,而农村的儿童社会交往活动比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校园文化生活不太丰富……这都给品生(社)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不利。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交响中,让"儿童号"精神代代相传,并渗透到儿童品格的血脉中。学校口袋书教材的深度研发,捐机纪念馆的建成开放,童心德育课程建构体系和实施方式的儿童立场,在传承、创生、交响中,淬炼学生品格,培育"爱国、奉献、博雅、悦纳"的实小好儿童。  相似文献   

6.
自我校开展“儿童自主创新性学习品格养成的研究”以来,我们根据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以活动课程的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开发“自主创新性”活动课程。“自主创新性”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整合性、创造性、趣味性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显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品格及健康的个性。下面谈谈我校在开发“自主创新性”活动课程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做好实验准备,完善课程规范组织教师学习,更新思想观念。实验起步阶段,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综合课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认识、感受世界,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道德感受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健康向上的道德品格。 1.在活动中体验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2008,(12):63-63
为什么开展礼仪、品格教育活动后孩子变化这么大? 为什么开设了礼仪、品格教育课后家长的投诉率几乎为零? 为什么开设了礼仪、品格教育课程后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团队更具凝聚力? 为什么开设了礼仪、品格教育课程后新闻媒体、市领导专程来园观摩儿童的礼仪、品格表演?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2008,(9):63-63
为什么开展礼仪、品格教育活动后孩子变化这么大? 为什么开设了礼仪、品格教育课后家长的投诉率几乎为零? 为什么开设了礼仪、品格教育课程后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团队更具凝聚力? 为什么开设了礼仪、品格教育课程后媒体、市领导专程来园观摩儿童的礼仪、品格表演?  相似文献   

10.
李健 《小学教学研究》2023,(10):87-88+96
品格决定人生,淬励品格需要学校教育工作有务实行动。沁园实验小学有效探索学生喜欢、知行合一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品格教育新范式,立足本土文化发掘,走进梁溪百巷,开展了“梁溪百巷精神淬励少年品格”的行动研究,在研究深藏于梁溪百巷的内涵文化中,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从而有效实现学生民族精神的升华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助学课堂"的儿童数学课程重建,深刻检视传统课程的不足,通过对儿童数学的课程重建与实践创新,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儿童数学课程的新体系。全面支持、促进、助推学生数学学习的行为和方式,让儿童经由数学学习,获得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性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沟通、支持与共享,养成批判与怀疑、探索与创新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赛赛  黄瑛 《学苑教育》2021,(12):77-78
为了传承地方文化,发展学生品格,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问题,沙溪镇直塘小学开展了《教育戏剧德育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品格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探索将直塘老街所拥有的优秀精神与文化链接到学生的品格发展中,赋予学生道德滋养。本文主要通过教育戏剧的三大习式介绍如何在直塘老街独有的精神和文化滋养下推进儿童品格提升的路径与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14.
邓勤  张金磊  秦鹤 《江苏教育》2023,(38):28-30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立足于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具有生长性的校内外德育资源,打造生动的实践场景,开展系统科学的育人实践,借助学校府学文化课程基地的整体规划,努力建成富有特色的“大成文化”体系,全方位、立体化、多视野培塑学生的奋进品格。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意志、价值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儿童整体生活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将儿童的整体社会生活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一、依托课程改革,丰富德育课程内容1.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德育实现无痕化首先,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水  相似文献   

16.
崇德尚美的“花样少年”是江苏省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的育人目标,指向学生“向上向善”的品格和“正心塑形”的能力。学校在课程架构、活动创设、评价激励等方面大胆实践,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快乐体验,在仪式教育活动中形成雅正、自信、仁爱、谦逊的核心品格。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阅读,当指向儿童的生命成长。阅读教学应找到儿童阅读的心理呼应、知识链接、思考突破、审美生长,在平等对话、多元开发、有力生成、美好突围的过程中,实现认知重构、智慧重建、心灵重塑、品格重铸。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师生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为每一个儿童聪慧而美好的人生奠基"办学使命和"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的理念,学校从儿童出发,建构让更多学生向往、让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发展的童真课程,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美好生长。  相似文献   

19.
教师如何开展品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有责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品格教育。开展品格教育,不能仅仅依靠直接的品格教育课程,更要把品格教育整合进所有课程,融入班级建设之中。具体来看,品格教育可通过良好团体建设、角色扮演、品格讨论、社区服务学习与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开展品格教育,教师要树立积极的教育观,立足学生实际,制订可行计划,争取各方面支持,并且要调动学生的自觉反思与发展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四川教育》2020,(14):2-2
日前,在新加坡一年一度例行的国会拨款委员会教育预算辩论中,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宣布,为了给学生奠定更强的道德价值观、良好品格及应变力基础,并鼓励他们作为新加坡公民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新加坡教育部将在2021年推出增强版的中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增强版德育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重组目前的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从幼年开始增强道德价值观教育;更关心学生的网络健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努力吸引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时事讨论;品格与公民教育将更进一步融入学校的其他课程与各项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