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邹益  李春花 《江苏教育》2023,(12):26-29
用“小人书”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符合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更能引导他们的思想认知和激发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创新德育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目标,引导学生阅读和创编“小人书”。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表达展示,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2.
赵华 《江苏教育》2023,(12):32-34
<正>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以下简称泰山小学)申报的“新小人书:立身悟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实践”项目对“小人书”这个喜闻乐见的载体进行创造性研发,焕发全媒体时代“小人书”的独特育人价值,为开发儿童喜欢的德育载体探索了一条“行动—创作—认知—体悟”的实践范式。“小人书”不再是单纯的连环画,而是转化成“儿童自身的生动实践”,儿童通过“小人书”将道德认知转化成道德理解,将道德行为转化成道德镌刻。  相似文献   

3.
李盛 《青海教育》2021,(1):44-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德育内容,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但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在小学阶段渗透,可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文明”“诚信”“友善”这三个方面入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三个关键环节展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小学教育的轴心环节。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榜样示范是引导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环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则是保证价值引领的教育理念和榜样引导行为得以落实的枢纽环节。打通这三个环节,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能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思想建设的核心精神力量,在小学生德育中深入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练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二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三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四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五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功能-目标-价值-价值观”这样一种逻辑和思路,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地表述为:“以人本为内核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或“人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南宁市秀田小学、南宁市衡阳东路学校(小学部)运用“三三六”德育工作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力求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活动实施缺乏保障、活动流于表面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和情 《教师》2019,(3):9-10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是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内容。弄清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意义、目标和内涵对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尤为重要。文章简要论述了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意义,并从提高中职生职业道德素养、发展人文素养、提升核心素养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从“爱国爱党,志向高远;自强自立,重德守信;追真求善,实践创新”三方面论述了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培养内涵。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需要做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针对小学生年龄及认知规律特点,立足"四入四实",可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21 世纪应该培养具有人文底蕴、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素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本身蕴含着关心教育的德育内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学会关心”的德育实践,我们需要围绕“和合共生”理念,为德育改革工作找到一个理论支撑点,形成学校“学会关心”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闫重信 《学周刊C版》2020,(13):163-164
德育教育乃是学校教育工作当中的组成模块之一,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以此让学生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各个小学应当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加以创新,以便能够实现学生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内容的认同,进而确保学生学习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教师应当作为主体和引导者,结合文件精神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微博短评     
正19首主要由学生自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童谣》,自9月新学期以来,已全面进入全市小学生课堂。唱响新儿歌新童谣,成为北京市在学生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举措之一。这些优秀儿歌童谣,在“进入课堂,人人参与,校校传唱”中,已成为各学校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渐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人们提升道德素养和规范行为习惯的指路明灯。就中职学校而言,德育课堂成了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以中职学校为例,探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中,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学校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美少年。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项奠基工程。近年来,高平市建宁乡北社小学积极发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以抓好学生养成教育为载体,构建“管理主体化、内容系列化、载体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的养成教育新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现美好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是贯穿教育发展的一条红线。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主体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班主任工作为依托,充分利用班主任工作中的育人因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组织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组织建设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存在“政治话语与时代诉求”“目标指向与战斗堡垒”“理想信念与组织行为”等三大关系,由此立足高校实际,从“嵌入与建构”“熏陶与共生”“认同与自觉”“推动与创新”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组织建设的契合点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主题研究在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契合性以及家风建设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建构等方面取得了有价值的进展。展望未来,“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主题研究迫切需要提升研究的理论品性,引入多学科的理论体系,从而在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机制、长效联动机制以及话语创新与转化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家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存在着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文章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而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的指引;“四个方面”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也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是从思想认识上教育人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文章认为在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的基础上,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任务。文章认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价值载体原则、价值特色原则和价值基础原则。在这三条原则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