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乡土文化引入语文课程,既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也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可利用乡土文化教学资源,充实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品质,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留住乡愁,而且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实验和探索过程中,我以"乡愁"文化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乡愁诗的桥梁,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与表达,达到读与写互惠,互融,互长。  相似文献   

3.
<正>"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末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这句充满诗意的话引发读者广泛关注,"记得住乡愁"成为触动媒体神经的热点话题。马年之初,《人民教育》刊文:"记得住乡愁"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笔者以为,"记得住乡愁"恰恰是《文化生活》的课程使命。一、何谓"乡愁"乡愁作为人类共有的心理机制和情绪体验,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家人故旧、乡亲邻里的思念;二是对故乡风物、旧事情景的怀旧;三是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眷恋。前两者是形而下层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视角分析中国人乡愁产生的缘由和乡愁文学等。乡愁文学作为一种承载文化乡愁的载体,其书写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回归古典,是一种文化寻根。现代人拥有文化乡愁,意味着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乡愁正是传统文化的天然保护剂。  相似文献   

5.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必然是课程文化的变革,必然是自在的课程文化与自觉的课程文化的交互作用和同步转型。课程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课程文化自觉是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的过程,其本质规定性包括理性思维、理性统一、理性态度、理性选择、理性目标,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课程文化意识、开放的课程文化胸襟、系统的课程文化结构、鲜活的课程文化生命、超越的课程文化品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曾宪一 《教书育人》2011,(35):46-48
课程文化的构建力课程体现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最主要的载体,学生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体现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具体操作时,在基础型课程里是渗透学校文化,在拓展、研究型课程里是彰显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7.
有关课程文化的诸多理解对当前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具有启示作用。有人将课程文化视为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有人认为课程文化包含两部分,一是体现一定社会群体的文化,一是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有人从文化视角,认为课程文化包括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从课程角度,认为其包含课程目标文化、内容文化、实施文化与评价文化。  相似文献   

8.
刍议课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文化的实质,是课程文化最根本、最深层、最终极的规定性。从文化根源看,课程文化要有民族性和传承性。从文化发展看,课程文化要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从文化本质看,课程文化要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从文化属性看,课程文化要有人本性和自觉性。从文化构成看,课程文化要有多元性、融合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9.
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课程文化的实质,是课程文化最根本、最深层、最终极的规定性.从文化根源看,课程文化要有民族性和传承性.从文化发展看,课程文化要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从文化本质看,课程文化要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从文化属性看,课程文化要有人本性和自觉性.从文化构成看,课程文化要有多元性、融合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1.
对课程研制的重新审视和理解需要从对文化演变的辨析入手。现时期我国课程研制的文化失落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建设的细节疏离于文化演变之外,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理论脱节于“个性文化”的发展理论,课程内容的知识性脱节于“具体文化”的教育性,课程运作逻辑脱节于“隐性文化”的自组织逻辑,课程评价意义脱节于“多维文化”评价意义。课程研制基于文化的发展必须面对课程研制与文化演变的视野,课程研制的文化取向应该着力于课程目标个性文化泛化取向、课程内容具体文化境化取向、课程实施隐性文化升化取向、课程评价多维文化协化取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要真正走向课程文化自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批判的关系,走基于本土化的自主创新之路。课程文化自觉有三条基本途径:传统课程文化寻根,国际课程文化理解,本土课程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13.
课程文化的实质,是课程文化最根本、最深层、最终极的规定性。以往的研究侧重从课程的角度或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课程文化的内涵,应该说这是理解课程文化内涵的一种视角。本文从课程与文化两个概念的共同属性来把握课程文化的内涵。它是主体发展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关于课程文化的系统研究才刚刚起步,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也是多样化的。课程文化是一种自主、自为的新文化。从文化根源看,课程文化要有民族性和传承性;从文化发展看,课程文化要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从文化本质看,课程文化要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从文化属性看,课程文化要有人本性和自觉性;从文化构成看,课程文化要有多元性、融合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台湾现代派诗歌代表的洛夫,其乡愁诗展示了一种漂泊和放逐的生命观和宿命感。通过对洛夫早期和晚期的乡愁诗歌作一对比观照,我们发现洛夫前后的乡愁诗呈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形态,而这都是其文化身份的嬗变对其乡愁诗歌的影响:文化乡愁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反过来导致文化乡愁的泛起。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典范、文化活动、文化表达彰显了学校课程的特色。文章从课程理念、课程实施、课程意义三方面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乡愁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阐释了乡愁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契合价值,进一步分析了乡愁文化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原则,最后基于乡愁文化价值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课程发展与高职课程文化发展是紧密联系的。高职课程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课程文化则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传承经典”的课程文化和“工作和生存训练”的课程文化),把握好未来高职课程文化发展需要加强对国内外课程发展的趋势、当地经济水平和学校本身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课程研制的重新审视和理解需要从对文化演变的辨析入手。现时期我国课程研制的文化失落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建设的细节疏离于文化演变之外,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理论脱节于“个性文化”的发展理论,课程内容的知识性脱节于“具体文化”的教育性,课程运作逻辑脱节于“隐性文化”的自组织逻辑,课程评价意义脱节于“多维文化”评价意义。课程研制基于文化的发展必须面对课程研制与文化演变的视野,课程研制的文化取向应该着力于课程目标个性文化泛化取向、课程内容具体文化境化取向、课程实施隐性文化升化取向、课程评价多维文化协化取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隐型文化是相对于显型文化而言,课程作为文化主体的存在,也可分为隐型课程和显型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隐型课程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其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隐型课程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教育隐型课程与学校文化、教师与学生文化、大众文化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