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道霞 《兰台世界》2017,(19):92-94
徽商是指我国自东晋至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在商业经营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清时期徽商成为驰骋于中华大地的著名商帮,仔细思考徽商成功的原因,突然发现徽商婚姻是徽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徽商婚姻的缔结促进了徽商发展,徽商婚姻服从于徽商发展,同时在徽商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徽商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2.
何健 《新闻世界》2010,(12):192-193
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徽商,不仅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其对文化上的投资和消费也显示了徽商独特的眼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徽商中,商业和文化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这是徽商留给当代人的启示,也是徽商精神的现代价值之有力呈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徽商文化的特点,清代徽商在文学研究与交流、藏书、刻书、助修教育机构以及支持画家文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客观评价了徽商对清代扬州文化繁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本概述了徽商文化的特点,清代徽商在文学研究与交流、藏书、刻书、助修教育机构以及支持画家文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客观评价了徽商对清代扬州文化繁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是其文化自觉的表现.明中叶后徽州出版的兴盛助推了徽商好儒之风,也加强了徽商的文化自觉,尤其是徽州商业书出版有助于商业文化的传承,助推了徽商的持续发展.以史为鉴,时今,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培育从业者富有创新意识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作者阐述了徽商档案文献资源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利用价值,并提出了徽商档案文献资源的具体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出版业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徽州成为全国出版业的四大中心之一.出版业在徽州地区的形成,和徽商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徽商有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并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且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因此在徽商的努力下,徽州地区的出版业从无到有,从普通的刻书到追求书籍的质量和艺术水平,从作坊式生产到合作式的经营,最终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徽商在出版业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今天的出版业去学习和汲取.  相似文献   

8.
孙强 《兰台世界》2013,(27):19-20
明清时期徽商的家族经营主要表现为家族合伙经营、家族内委托经营和家族集体经营三种形式,呈现出家长式集权领导、家族伦理规范经济行为、家族集体行动等特点,家族经营对于增强徽商经营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康海燕 《兰台世界》2012,(19):56-57
徽商特指徽州商人,又名新安商人。主要发源于安徽南部的休宁、绩溪、祁门等县,隶属旧徽州府的管辖范畴。东晋时期史书中就有对徽商的记载,其间经过唐、宋时期的成长与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足迹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晚清时期,徽商伴随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瓦解也逐渐走向衰亡。徽商的发展、兴盛及其经营管理模式的形成经历  相似文献   

10.
宗韵 《历史档案》2006,(4):33-37
一在以父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家庭中,当父亲健在时,父亲无疑是从事家教活动的主角,“子不教,父之过”即是明证。然而在明清徽商家庭教育中,徽商妇的地位和作用,极为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就客观而言,徽商家庭的社会分工决定了徽商妇必然在家庭教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致富后,曾不惜重金构造了大量的建筑物,包括住宅、调堂、佛寺、道观、园林、牌楼等。这些建筑,在当时全国各地徽商足迹所到之处皆有,而徽商的本土徽州相对比较集中。尽管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变迁,至今在徽州仍保存了不少明清时期徽商建造的各类建筑。从文化角度审视这类建筑,可以发现明清徽商的建筑文化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建筑类型的丰富多彩明清徽商投资的建筑,按其功能划分,类型众多。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当推住宅和别墅。早在明代中期,致富后的徽商就络绎不绝返乡建造住宅和别墅,或颐养天年,或奉养双亲…  相似文献   

12.
王新田 《图书馆杂志》2002,21(4):73-74,22
本文从徽商独具的“儒商”人格特质出发,探讨了他们对我国明清时期藏书事业的诸多贡献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徽州宗族文化突出表现为徽州的祠堂文化。徽商作为徽州宗族社会中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徽州祠堂的修建,不仅成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酵母",尤其是推动了徽州宗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4.
程大立 《图书馆》2017,(11):36-40
本文通过分析徽商优良家风思想特质,归纳总结了徽商书香世家的发展路径,指出"家风淳""书香浓"与"商业兴"之间的互动联系,启示当代家庭和图书馆应重视优良家风的传承和学习型家庭建设。  相似文献   

15.
徽商是中国著名的地域商帮,经营足迹几遍宇内。徽商在其经营集中之地多建有会馆或公所,特别是南北两京、苏浙、湖广、江右等地,既是徽商的辐辏之地,也是徽商会馆、公所的集中之区。徽商会馆、公所作为民间社会组织,不仅承担着维护徽商利益的功能,还承载着联乡谊、祀神祇、办慈善等社会功能。新近由李琳琦、梁仁志整理点校出版的《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汇编》,公布了大量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等原始资料,其中不少为稀见的档案文书。这些徽商会馆、公所资料的公布,为学界提供了新的资料,有利于推动徽商会馆、公所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合伙合同是以文字合同方式,对合资双方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的文本。徽商在明清两代中一直沿用这种合同方式,不但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积累,对当代社会商业经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牌坊、徽商和他们的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商妇,作为徽州历史上最为卑微又悲壮的角色,为这段辉煌的地方商业史画上一个尴尬的注脚。牌坊就是她们留给历史的签名。  相似文献   

18.
黄宾虹出生于一个徽商家庭,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传承经商的家风,反而于中年以后醉心中国画创作。他师法宋元名家,以自己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独到理解,创作出了一幅幅独具魅力的中国画作品,展现了中国画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李琳琦 《历史档案》2005,1(2):54-58
明清时期的徽州,不仅以“十室九商”的商贾之乡而名闻遐迩,还以“人文辈出”、学术思想发达而著称于世。徽州是执明清商界之牛耳的徽商的桑梓之邦,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学术思想——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的故乡。“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20.
王润芳 《云南档案》2012,(10):22-24
<正>走出大山徽州(今黄山市),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始,历经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是徽商的发祥地。徽州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位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群山环抱,降水丰沛,植被茂密,景色宜人,盛产木材、茶叶、香菇、桐油、山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