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教育是促进个体幸福心理主观—客观维度、快乐—意义维度、享受—发展维度、个人—社会维度之间统一与和谐发展的教育。幸福教育应在遵循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知觉到什么是幸福;帮助学生发掘生活意义,领悟什么是幸福;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不断实现与超越自我;教育学生在实现个体幸福的同时要兼顾社会幸福。  相似文献   

2.
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石是教育的终极价值诉求。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来看,幸福既来自主观体验又来自客观实在,既包含快乐又蕴含意义,既是享受的又是发展的,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是主观与客观、快乐与意义、享受与发展、个人与社会维度上的和谐与统一。幸福的教育也在于让受教育个体在主观感受与客观实践中知觉幸福,在快乐体验与意义实现中悟出幸福,在愉悦享受与人生发展中提升幸福,在个人付出与社会奉献中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3.
李春英 《辽宁教育》2012,(18):74-75
教师要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要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要享受自己发展的快乐,教师要享受教育追求理想的成功。怎样才能使教师过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只有教师成长了、发展了,他们才能够幸福、快乐。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一直把让教师幸福快乐的成长作为我们的目标。一、在学习中享受精神世界的幸福和快乐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经常说,我们的学生就好像投胎一样来到我们的身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他们母亲般的呵护啊!  相似文献   

4.
探寻幸福教师的密码、引擎、修炼与源泉,是探究幸福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在育人工程的系统工作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不断克服困难与艰辛,付出时间与精力,才能引领师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更多的幸福与未来。  相似文献   

5.
教育微博圈     
温希庆 《教育》2014,(6):19-19
@朱中林: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发展、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既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让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又要让学生通过教育获取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教育是发自教育者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能让教育者享受工作乐趣和幸福感的。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快乐、幸福与否。快乐地做教师,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是教师个体生命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的必需。为此,教师要学会:哲学思辨,乐观面对,享受平凡工作的快乐;科学规划,勤业创业,享受事业成功的快乐;知彼知己,合作分享,享受和谐交往的快乐;教学相长,反思提升,享受自我发展的快乐;修身养性,科学调适,享受心灵自由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没有人会否认,幸福是当下教育发展的一大命题.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享受幸福,让教育工作者享受幸福.如何让幸福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工作、学习状态?十堰市东风51小学秉持打造幸福校园的理念,1000余名师生正在向着幸福教育进发.  相似文献   

8.
幼儿幸福是学前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增进快乐、享受自然、促进健康,是幼儿园幸福教育的密码。在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和教师都将享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幸福教育是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幸福教育就要从构建幸福课堂做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精神成长,学生被动学习,单调乏味,测试成绩不见得理想;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汗流浃背,面对的可能是学生漠然的表情。这显然不是幸福教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幸福课堂,享受幸福教育势在必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提升自己教学幸福感的必修课,开展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题研究,创建校本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求得精神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让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教育是发自教育者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能让教育者享受工作乐趣和幸福感的.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快乐、幸福与否.快乐地做教师,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是教师个体生命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的必需.为此,教师要学会:哲学思辨,乐观面对,享受平凡工作的快乐;科学规划,勤业创业,享受事业成功的快乐;知彼知已,合作分享,享受和谐交往的快乐;教学相长,反思提升,享受自我发展的快乐;修身养性,科学调适,享受心灵自由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追求幸福是人一生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主体是人,当然不能离开以人的幸福为目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教育强制、学校教育功利化和学生个性价值缺失等原因,学生的幸福感不断降低甚至缺失。所以必须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教育、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和提升能力的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孕育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构建幸福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中推行幸福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应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通过创建和谐校园,表彰激励先进师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中体验幸福,享受幸福,进而去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13.
幸福教育是以教学、德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培养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努力创造幸福、充分享受幸福"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如何建立和完善幸福教育的评价机制、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及评价原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过程。尤其在评价考核方式上,如何界定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是一个长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在当今社会多数教师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和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那么,怎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和烦琐的事务中不断地体验幸福和享受快乐呢?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对教师职业所赋予的一定看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教育的根本旨趣和最高追求。高职教育应克服功利性、工具性的弊端,实施幸福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让教育过程成为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体验教育的幸福的过程,提高师生幸福感,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了"幸福教育"的重大命题。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职业文化认同中享受幸福。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自2012年9月建校以来,确立了以"顺‘生'之天,以致其性"为核心的"幸福教育"办学主张和"享受幸福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学校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取向、教师第一为发展战略、学生第一为工作目标,深化德育、优化智育、强化艺体及科学等教育,全面建设"幸福课堂""幸福德育""幸福讲坛""幸福社团"等品牌项目。几年来,学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齐学红 《江苏教育》2023,(17):42-43
喜欢做教师,乐于做班主任,享受与学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源于儿时的梦想和良师的熏陶,得益于不断的学习和“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的影响,还因为心中始终有“幸福教育”之梦。用爱与智慧携手学生,一起追寻幸福的教育梦,自然是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季蓉芳 《生活教育》2012,(18):94-95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学生的成长、成功和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尤其作为一名特教老师,面对特殊的学生,只有进行幸福教育,教育才是享受和创造的活动,才是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20.
阅读《朱永新教育文集·享受与幸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时,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朱永新先生一定会在这本书里帮助我们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设定享受教育与享受幸福的起点?如何抵达那享受与幸福的终点?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曾以《享受教育》为题作为“教育在线文库”出版过单行本。现在收录在文集之中,且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影响与意义自然又非寻常可比。享受与幸福在这里是一种具有精神高度的内容,当然,朱永新先生的教育意义,并不是排斥或拒绝可以从教育里享受到的世俗意义上的幸福。读完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享受与幸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