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中有这样两句话:句子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子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以下是两位教师教学这两句话的片断。  相似文献   

2.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两处用同一个‘浸’字,‘浸’的意思……”学生林灵姗质疑。  相似文献   

3.
站起来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领导,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相似文献   

4.
正一、字词:玩味字词,品语言之精准【案例】四上《桂花雨》教学片段师:(出示句子)同学们,我们刚才从"香飘十里""没有不"等词语中体会到了桂花的浓浓香味。请再认真读读句子,你觉得句子中哪个字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生:我觉得是"浸"字。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你知道"浸"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5.
站起来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两处用同一个‘浸’字,‘浸’的意思是……?”学生林灵姗质疑。  相似文献   

6.
站起来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两处用了同一个‘浸’字,‘浸’的意思是……”学生林灵姗质疑。  相似文献   

7.
谈“夸张”     
人们常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桂花是很香,但再浓的香味也飘不到十里之外去。这里是把小的说大了,夸大了桂花香的程度。当然,把大的说小了的例子。在我们说话和作文时也很常见。例如:  相似文献   

8.
八月桂花香     
那一年,他在自家大院门口碰见了她。彼时桂花开满城北的村落。十八岁的她带着江南女子的温柔与水乡的氤氲湿气,来到这以金桂出名的小村庄。“奶奶说桂花香飘十里,可以将思念寄托在花上,绵延不绝。”她用软糯的口音说道,一字一句落到他的心上。他哪里懂得什么以花寄情,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只觉得今年的桂花格外好看。  相似文献   

9.
星星草     
有人喜爱阳春三月的桃花,有人着迷美丽大方的荷花,有人爱好香飘十里的桂花,我却对一株星星草情有独钟。碧绿的藤蔓、嫩绿的叶子  相似文献   

10.
秋是什么     
是谁带来清风凉爽的问候?是谁让树林里下起阵阵黄金雨?是谁唤醒沉睡许久的桂花,让她香飘十里?是她——秋!秋?秋是什么呢?她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啊?秋是一个孩子——天真而又淘气。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能让语文课堂犹如美味佳肴"色香味形意"俱佳呢?我想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是最重要的"烹饪鉴赏"的方法。[策略1]板书提示如菜单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利用板书展示的功能,帮助学生理解,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例如,我在执教《桂花雨》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桂花雨桂花香喜欢摇桂花快乐收桂花开心念桂花思乡桂花还是故乡的香!()还是故乡()我从文本的特点做了这样的咀嚼品析:一是品味全文叙事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正>品读在当今的阅读领域中备受青睐。比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演义》就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津津有味地读,带着丰富的情感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从而获得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并能积累运用。一、走进课文,品读字句之美妙语文教学是颇具艺术张力的教育工作,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文学的天堂里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赏析、品味和体悟。请看某位教师执教《桂花雨》的教学片断。师:文中哪一句话写到了桂花的香气?生1:课文中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香飘,至少前后十几家的邻居,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师:文章写桂花浓浓的香,运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  相似文献   

13.
八月桂花香     
俞皓钧 《新作文》2010,(9):39-39
都说八月桂花香,秋天一到,桂花便铺天盖地向我们走来。 入秋的一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推开窗户呼吸着那新鲜的空气。"啊!妈妈,下雪了,你看那桂花树上飘满了雪花。""傻孩子,现在才入秋,哪来的雪啊!"妈妈边说边往窗外望去,"那是桂花,哪是雪花啊!"啊!原来满树的桂花开了。桂花小小的,比米粒稍大一些。如果你想摘下一片花瓣,  相似文献   

14.
正《桂花雨》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作品,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写了"我"童年摇桂花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向读者真实再现了童年的美好生活,让我们能透过文字,清晰地看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收到了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一、"香"飘十里摇花乐文章中,作者花了不少的文字描写桂花的"香气味儿"。"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  相似文献   

15.
现象之一:误读作者课例:《桂花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学环节师:本堂课,我们在作家琦君的文字中穿梭,深深感受到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桂花雨的美。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什么?生:源自对故乡的热爱!师:对!这就是桂花香的丰富内涵,这就是作者的爱乡之情。误区:将作者的思乡之情片面理解为爱乡之情。  相似文献   

16.
<正>“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香,香故里,十月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我与爷爷一同坐在桂树下,赏桂花、嗅花香、品桂花糕、执子下棋,不亦乐乎。那段与爷爷相伴的美好时光,定格在我的脑海深处。犹记那年十月,我再一次来到爷爷家。刚下车,我便闻到一阵清幽的桂花香,于是急匆匆地冲进院子里。金黄色的桂花树下,爷爷正在和他的好友下棋。他眉头拧成一团,似乎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兴冲冲地奔向他们。爷爷一看到我,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绽放出笑容。我扑进爷爷的怀里,  相似文献   

17.
品读在当今的阅读领域中备受青睐。比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演义》就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津津有味地读,带着丰富的情感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从而获得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并能积累运用。一、走进课文,品读字句之美妙语文教学是颇具艺术张力的教育工作,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文学的天堂里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赏析、品味和体悟。请看某位教师执教《桂花雨》的教学片断。师:文中哪一句话写到了桂花的香气?生1:课文中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香飘,至少前后十几家的邻居,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师:文章写桂花浓浓的香,运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相似文献   

19.
儿歌七首     
爸爸的童年□邢金锋话中也有桂花香□吴少山一人一车一头牛一镰一筐一双手一顶草帽头上戴一根柳笛吹在口汗一身土一头像只小泥猴西湖边桂花香风儿推开窗送来桂花香山也香水也香杭州娃娃一开口话中也有桂花香儿歌七首公鸡和母鸡□沈洁彬风婆婆□刘春花李爱香公鸡和母鸡是对好夫妻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做游戏一块孵小鸡小日子过得甜如蜜秋天的果园□刘畅风婆婆开染坊春风染红了花朵夏风染绿了庄稼秋风染黄了树叶冬风染白了雪花九月里刮秋风散步来到果园中山楂穿着小红袄核桃披件绿斗蓬鸭梨套着黄马褂柿子点亮红灯笼葡萄风中荡秋千石榴咧嘴笑盈盈苹…  相似文献   

20.
王勇 《青少年日记》2011,(11):45-45
10月13日 晴 又是一年秋来到,桂花清香满城飘。傍晚时分和爱人在小区散步,阵阵桂花香扑面而来。每当此时,我就想起小时候祖母做的桂花糕,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条很深很深的老巷子,夕阳西下映照下,光线昏黄,一位老妇人,略驼着背,推着一辆小破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