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中有这样两句话:句子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子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以下是两位教师教学这两句话的片断。【片断1】(出示句子1)师:桂花有没有香飘十里?  相似文献   

2.
李亚芳 《学子》2015,(3):46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成文章的"砖瓦",没有对字词的理解,就没有对篇章乃至整部作品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字理教学,就能让字词学习呈现出别样的精彩。一、字理教学,引领学生触摸字词的温度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字词,感受文字背后的内涵,触摸字词的温度。【案例1】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句的教学。师:清凌凌的小河我们还可以说成怎样的小河?生1:清清的小河。生2:清澈见底的小河。师: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清澈见底这个成语而用清凌凌呢?你觉得用哪  相似文献   

3.
正片断一:师:首先我们听写三个词语:储藏、一勺水、膝盖。(生写)同学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写完的同学核对一下大屏幕,没写完的继续。(生核对正误)师:有一个词语很有意思,我们来读读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谁来?生: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师:这里有一个"储藏",你觉得用词贴切吗?能不能换成"储备"?生:我觉得不能,因为储备应该是一种固体,储藏应该是储藏的液体,比如说水啊什么的。  相似文献   

4.
(《一人性缓》选自《明清笑话集》)一、引子:我是一个什么人。(从好人、坏人的辨别到内向、外向性格的判断,再到急性子的笑话。此处略,编者注。)二、先发明个组词法。师:那慢性子好不好?生:也不好。师:不要轻易下定论。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出示:"一人性缓")师:(师先读此句)什么意思?生:一个人性子很慢。师:句子里没有"慢"字,你怎么弄出个"慢"字来?生:句子里有个"缓"字。缓就是慢。师:聪明,由"缓"想到"缓慢",就明白了意思。那么,句子里只有一个"性",你弄出个"性子",也是这个方法?生:对。  相似文献   

5.
师:平时的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酸"字?生:酸奶、酸酸乳、酸梅……师:留心周围的事物,你们会认识更多的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读准字音的方法。听清这个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课文中的树叶、小泡泡可以帮助你,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也会读好。……师:快捧起书让我们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是夕阳斜照的意思,那可不可以把"铺"字换成"照"字呢?并说出你的理由。生:我觉得可以换,这样更清楚明白。师:除了"照"还可以换哪些词呢?(生相继说出:射、洒、映等)  相似文献   

7.
一、品点中心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花雨》。(生读题)师:桂花雨非常地香,再读——(生再次读题)师:(深情地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正一、导入学习,明确挑战师:(出示:第七单元集中识字)同学们,读完今天的课题,你觉得这节课与以往的语文课有什么不同?生:今天的语文课只学习字词。生:今天这节课将集中学习一个单元的字词。师:是的,你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有信心用一节课的时间学完本单元的大部分字词吗?生:有。师:你们认为这节课可以怎么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槐乡五月》在描写槐花时有这么几句话:"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短短的两句话,却运用了六个带有"香"字的词语,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槐花香味之浓烈。下面是我教学时的一个教学案例。师:读着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槐花非常香。  相似文献   

10.
(以下撷取的是进行词语教学的一些片段)师:你知道“拮据”是什么意思吗?生:经济情况不好。师:这是字典里的解释,光看字典的解释还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拮据这个词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投影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很拮据。”教师范读句子。)师:你觉得他们家怎么样?生:很困难,很穷。师:困难到什么程度呀?读读这句话再说一说。生: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他们的生活。师:维持几个人的生活?生:六个人。师:这就叫做—(生:生活困难。)我们从字典中查到词语的意思后,应该把——语的意思放到课文中去…  相似文献   

11.
唐薇 《教师》2014,(18):108-108
正2013年12月份的市级教研活动,我聆听了一位姓吴的年轻教师执教的《北风和小鱼》,在导入揭题时,吴老师就顺势教学课题中的"和"字。师:(学生已认读"北风""小鱼"。)要连接"北风""小鱼"两个词,我们可以用上这个字。(板书:"和")谁来读?指两名学生读、齐读。师:"和"这个字,你怎么记?生1:"和"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口"。师: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生2:我们班XX的名字里就有个"和"。师:从小伙伴姓名中识字,你真是个有心人!师:你能像课题这样,也用"什么和什么"说一句话吗?  相似文献   

12.
一品文意: 师:请同学们选出一个课堂"热词",并说明理由. 生:"背"字,课文中多次出现它. 师:课文中有两个"背"字,名词的"背"和动词的"背",词性不同,读音有异,你选哪一个呢? 生:我选的是动词的"背",文章多次写到了"背".作品中的我提及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还有"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些句子为"背"母亲做了铺垫.然后有下文"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样一个细节,一个"背"字把全文情节紧串一起.  相似文献   

13.
饶海峰 《江西教育》2011,(11):35-35
<正>【片段】师:这篇课文有些字是比较难读或难写的。我想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请你拿出笔,把这些字在书上做好记号。(生准备)师:可以交流了吗?谁先来当当小老师?生:我觉得"剖鱼"的"剖"比较难读。师:这样就是小老师了吗?想想平时老师是怎么教的?生:下面我领读,"剖","剖鱼"的"剖"。(其他学生跟读)师:你不抽查一下吗?生(笑):请你来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节讨论交流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师:(板书: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呢?生:什么样的桥?生:哪里的桥?师:今天咱们也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学习第16课《桥》(在桥前面板书:16)。课前大家已经自己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围绕"探究目标"进入小组讨论学习。(出示PPT1)PPT1:一、积累运用:你发现了哪些难记难写的字词呢?文中有很多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桂花雨》,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生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开花时也得仔细地在绿叶中找细小的花. 生:摇桂花时"我"可开心了,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相似文献   

16.
师:刚才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你们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个勇敢机智的人。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蔺相如机智勇敢这一特点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同桌可以议论。  相似文献   

17.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齐读课题——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两点:第一,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第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带着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 (师依次出示四个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并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沮丧")  相似文献   

18.
一聚焦关键词句,整体把握,领悟表达 师:我们在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中,已经领略了"架子十足"和"海军上将派头"的两只鹅,这节课我们去瞧瞧老舍先生家的猫.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哪两个不同生长时期. 生:写了大猫和小猫. 师:课文哪些段落写小猫?哪些段落写大猫? 生:第1~3自然段写大猫,第4自然段写小猫. 师:(打开课件)你再读这句话,看哪个字给我们带来了大猫的一些信息. (大屏幕呈现)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生:"更"字说明大猫也可爱,因为课文中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师:一个"更"字透露了作者心里想说的话,看来读书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在作者眼里大猫小猫都可爱,但它们又各有特点,小猫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封潇 《教育艺术》2013,(11):9-11
一、一读识文师:今天我们用"读"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读"字)请全班同学先齐读课文。(全班第一次齐读课文。学生有些字音出错,多媒体显示第一部分:识文)师:好像在一些字的读音上我们发生了歧义,在初读文言文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字音问题,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几个字。(多媒体显示文中几个重要的字,学生读,教师指导)师:请齐读字词两遍!(学生齐读字词两遍)师:请同学们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注意读准  相似文献   

20.
片段 (出示句子: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力量使这只老麻雀不顾一切地飞下来救小麻雀呢? 生:老师,我觉得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生:我觉得是母爱的力量。这只老麻雀是小麻雀的妈妈,所以它才不顾一切地飞下来救护小麻雀。 师:是的,母爱是无私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怀抱里。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的长辈是怎么爱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