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种一片太阳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赞美了太阳花的灿烂多姿、生机勃勃。体现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这是本文的原生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种一片太阳花》是一篇文辞优美、意境隽永的文章。作者按“种太阳花的原因——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开放的过程——单独一朵花生命的短促——来年还种太阳花”的顺序,运用“借花喻人”等手法,表现了人对花的依恋,花对人的启迪,同时也生动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灵魂的洗涤。由于文章内涵比较丰富,字里行间蕴涵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品味太阳花与众不同的“美”,进而理解作品内涵,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3.
教学格言:不教学生苦读,得到语文;而让学生乐读,享受语文。"我的写话发表啦!"班上的小周兴冲冲地向办公室跑来,向我报喜,手中拿着一份我们的校报——《太阳花》。"哦,是嘛?让我看看!"作为校报编辑,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了如指掌,但我还是故作惊讶地接过孩子手中的报纸,煞有介事地看起来……神奇的是自那以后,小周对写话的兴趣倍增。"黄一丹,谢谢你能看上我这篇文章,还帮我放到《太阳花》上。"一同事凑到我耳边,满怀欣喜地说,"那我可以去外面的杂志社投投稿啰,以前都不敢拿出来的!""黄老师,看了你们《太阳花》上的家教文章,我深受启  相似文献   

4.
赏读是围绕教学重点,对文本中重要的词、句、段进行赏析。于漪曾经说过:"语文课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内在美,带领他们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也正是"赏读"这个教学环节的价值所在。本文从"用教材"的角度讨论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去赏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出发,重点阐述了古典诗歌鉴赏的四个基本要素:吟诵——体悟——联想——想象,并提出教师要学一点美育理论,懂一点艺术知识,多一点艺术活动,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奚望 《辅导员》2013,(3):53+48
一提到"太阳花".我们一定会联想到生机、活力与向上.金黄的颜色更会给人以无限的憧憬与美好!在我们建设的校园里.在建设孩子们的口中,"太阳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在学校的每块展板上、在每个班级的墙壁上,"太阳花"遍布在每个角落!几年来.我校德育工作不断摸索,创新思想,创办了一套独一无二的"太阳花"系列活动:设立了太阳花班级评比制度.创办了学校太阳花电视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太阳花系列活动等。我们希望借此主题.让孩子们学习"太阳花"活泼、向上的精神,更  相似文献   

7.
<正>一提到"太阳花".我们一定会联想到生机、活力与向上.金黄的颜色更会给人以无限的憧憬与美好!在我们建设的校园里.在建设孩子们的口中,"太阳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在学校的每块展板上、在每个班级的墙壁上,"太阳花"遍布在每个角落!几年来.我校德育工作不断摸索,创新思想,创办了一套独一无二的"太阳花"系列活动:设立了太阳花班级评比制度.创办了学校太阳花电视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太阳花系列活动等。我们希望借此主题.让孩子们学习"太阳花"活泼、向上的精神,更  相似文献   

8.
"炫技"这一现象蕴含着时代和社会的精神内涵,"炫技美"存在着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分别从"一种人化产物"、"音乐活动关系中的存在"、"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对"炫技"这一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常见现象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于一个英语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学习错误,我们有必要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学习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该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相信其最终收益者一定会是学生——使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有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蓝蓝的天空,一束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也照耀在那些造型各异、表情生动的太阳花上,多美的一幅课堂作品(图1)!背景中学生的软陶作品变成一朵朵太阳花和大自然融于一体。怎样才能使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出独特、有趣的作品呢?1、通过观察学习太阳造型变化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所面对的新主题。从美学的角度看,和谐便是一种美;从物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对称和平衡;从哲学角度看,这便是辩证的统一;从政治和管理的角度看,这便是一种公正和稳定,所反映的是社会组织的控制和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试从"和谐"的历史认识与现实价值目标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从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整理复习》关于"数的运算"中,挖掘出了一节"特别的数学课",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强化学生从千变万化中寻找不变规律的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万变不离其宗的神奇之美。数学教学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我想,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应该是一种眼光,即数学的眼光。这节课中我们就一直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从变化中寻找不变。  相似文献   

13.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但他们对美的事物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容易引起情感冲动。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美的事物来吸引孩子,进而使学生爱上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激发学生感受美1.用眼睛去发现美在教学关于"春"这篇识字课时,我带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边走边让学生用眼睛去寻找春天。课堂上,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律动教学法"辅助学生听辨音乐要素——节拍的强弱规律,理解音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本文体现了节拍律动特点及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师生共同体验"律动教学法"在唱歌教学节拍中的实践与应用的有效性,进一步从视、听、动、想中提升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倾听音乐、表现音乐、歌唱生活美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由在美中国学生集聚成立的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是近代中国留学生在异邦所组成的最具有影响力及号召力的社团。这一学生联合会是留美中国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一个域外学生社团,在这一社团中,年轻的留美学生得以初步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并在这一领域中进行相互沟通。从留美学生公共领域成立的推动力来看,主要是由两股力量构成:一是外部的推动力,由美国社团文化对中国留美学生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群体凝聚的内驱力,主要是留美中国学生结社的联合意识所驱动。在美留学生从"私域"逐渐走向"公共"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出彼时留美中国学生群体中一种难得的公众精神的确立,也反映出近代留美学生通过学生活动空间组织实现对"求同进化,以竞生存"的追求,无疑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玉华 《学子》2013,(6):169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不言而喻,就是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彰显学生合理的个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彰显学生的个性呢?一、重视朗读过程,加强个体感悟。断臂的维纳斯是一种残缺的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一种朦胧的美。从艺术角度看,中国书法和绘画也讲究留空布白,以虚写实。清初有一位画家也说出了这样一种境界"空本  相似文献   

17.
学生常常苦于没有素材,一提起笔来就无话可说,这已成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可写的自然美、社会生活之美,数不胜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的作文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力,开展"寻美""创美""写美"活动,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这不仅是坚持作文"从内容入手"的要求,而且是转变教学思想,实现作文育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前几天我在台湾,恰好碰上了台湾学生的反服贸游行——"太阳花"运动。这是我第三次到台湾,对台湾的印象也随着每一次的观察,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第一次去台湾时,还停留在粗浅的惊讶和赞美上:"这里的食物真好吃,这里的人民真友善。"这种好,并不真实,像是看一出《宝岛一村》之类的话剧,所有人齐心戮力演出,主题为"温良恭俭让的和谐社会"。第二次,恰逢"洪仲丘事  相似文献   

19.
陈早 《快乐阅读》2013,(25):126
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寓教于乐,乐中受教的载体。它体现从悦人到怡人到感人到育人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是学生产生追求"真"、"善"、"美"这一崇高美好的欲望,而且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文本中人物的心灵美,宇宙空间的神秘美,大自然中的意境美……一、感情朗读,品味美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清新流畅、优美而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课文。通过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朗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垂青,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对朗读重视不够.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美",教师指导精读领悟阶段朗读的"美"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美"这三个方面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