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掌握盐水解的本质 ,并能分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科学抽象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观测和实验操作等培养科学实践能力。3、德育目标 :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情感目标 :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方法 :“科学程序法”科学程序法是遵循科学发现过程的一般程序 ,力求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科学实践活动中 ,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探索认识客观世界物质变化的规律、获得化学知识 ,…  相似文献   

2.
化学史是人类研究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家研究化学现象、发现化学规律的历史过程,它记载了化学发展的历程。由于化学史能给学生展现化学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式,同时折射出他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的重大发现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也反映着化学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奖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百年诺贝尔奖展现了科学的百年辉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大科学家,他们在探索科学奥秘时的种种发现和发明,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回眸这些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并获得辉煌业绩的过程,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使学生掌握苯分子结构特点和苯的化学性质。1.2了解苯的结构探索过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2.1经历苯结构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5.
崔杭 《考试周刊》2010,(44):171-172
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强化他们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在具体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杨捷 《现代教学》2005,(5):21-22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结构发现的过程及相关实验,明白它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影响:通过感性地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形成并培养探索科学的意识,积累科学探索的间接经验:应用网络了解相关科学家的生平,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科学家韦钰说:"什么叫科学家?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他永远存在那种好奇心,那种进取心去探索。"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没有哪一个童年不是对自然科学充满幻想,做出许多别人认为是傻事的探索,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去探索呢?那就是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儿童学习研究探索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8.
儿童都是科学家,科学的本质不在于认识已经存在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探索过程的核心在于探究,科学态度的核心是探究精神,而儿童天性喜欢新事物,对未知世界充满和探索欲望,他们孜孜不倦,永不满足,所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科学家"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科学探究中应敢于"放",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科学史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1重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体会探索的艰辛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学习生命科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科学理论的发现、演变过程,并且从中体会科学家探究过程的艰辛,为他们的失败扼腕叹息,为他们的成功欢呼雀跃。例如,在学习"DNA是  相似文献   

11.
刘广勤 《中学理科》2006,(12):77-77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可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探究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家的探究.下面是我对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放到了与科学内容同等重要的位置,目的是要突出科学探究的地位,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经历类似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熏陶与教育,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从化学史和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对主题内容的科学本质进行分析,通过将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制作模型、引导学生思维外显和过程性评价等措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和微粒观,培养科学精神,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质、科学探究本质和科学事业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实验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卷入科学发现的过程,激活学生探究的潜能,启发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史是科学发展史,物理学史会把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的智慧之光带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献身科学。本文通过对物理学史的深入挖掘,体现出其在新课标下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史是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化学史”为主要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辅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在对劳动人民利用化学知识生产生活的史实学习中,通过剖析其内在的化学原理,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知识应用的认识;通过了解近现代科学家、学者的探索故事,能从科学故事中领略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与科学精神,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联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的教学阐述了生物科学史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对问题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探索的精神,认识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1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属于<化学1>的专题1的"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包含了二个内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原子的构成,有一定的基础,也知道原子、质子、电子、同位素等概念.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根据<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只需安排1课时教学.  相似文献   

19.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就是探索,探索使人快乐。课改之前,自然课上得趣味盎然的不多,教科书的有些内容编得像字典一样乏味,术语和拗口的句子生涩难懂,结果是大多数学生认为科学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绝顶聪明的人才能掌握。其实,孩子们就像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充满可贵的好奇心,对于探索周围世界有着本能的渴望,帮助他们热爱科学是轻而易举的,并不需要大堆科学术语和昂贵的实验设备,我们只要满怀好奇心地与他们一起探索就行了。  相似文献   

20.
陈晓梅 《教育》2010,(9):52-53
所谓科学探究(可简称为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