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线,而音乐艺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宣传企业形象和激励员工等方面都有着特殊功效。因此,构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必须注重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是给人以美感,并使之获得审美体验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一定要突出音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相似文献   

3.
音乐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较低。因而,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对文化艺术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对振兴民族文化和艺术指明了方向。联系自己的高师音乐教学实践,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努力营造良好艺术氛围、培植繁荣民族音乐的校园沃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以模块形式组织教学内容,通过选学与学分管理贯彻和落实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本次高中音乐新课程的一个创新 模块的设置、选学与学分管理既有利于学校根据本校教师资源,解决教学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艺术课程不断发展的矛盾,又为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并使高中音乐课程体系更具完整性和灵活性。同时,为贯彻和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适应社会发展和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营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是给人以美感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艺术。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愉快的、活跃的、轻松的良好音乐氛围,让学生时时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的心灵在跳动的音符中自由放飞。一、别出心裁地导入,创设轻松的音乐氛围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  相似文献   

7.
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是艺术教育的实践环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目标和大学生身心特点而开展的特点鲜明、内涵丰富、形式生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最为广泛的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示平台,推动艺术教育在全校范围内的普及,营造浓厚、高雅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而且还在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播,提升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音乐和文学同属于艺术,同在营造艺术氛围,触发思维,陶冶情操。 音乐与文学相生相辅,耳听目视心感串连贯通,相得益彰。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便捷的影音下载设置和清晰的播放效果将文学和音乐结合,这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感悟语言文字内涵,提升思想情感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特殊艺术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文化及其传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这些艺术的特性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愉悦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终身性等特点,现时也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审美能力培养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1.
胡东芳: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是给人以美感,并使之获得审美体验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一定要突出音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所谓"音乐氛围"通俗地说,就是音乐气氛.良好的音乐氛同应该是愉快的、活跃的、轻松的.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赋予了音乐审美情趣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良好的文化修养,是提高音乐审美情趣的关键。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音乐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赋予了音乐审美情趣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良好的文化修养,是提高音乐审美情趣的关键.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音乐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学音乐教学是融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为一体的,既包含艺术创造,又包含艺术实践的音乐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完善人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掌握“感悟”音乐的方法,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创建或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为学生提供“感悟”音乐的外部环境。音乐教室要布置得新颖、美观、大方。例如,做音乐家壁挂,基础乐理“造型”挂图及随节日做一些卡通装饰等,使教室更富艺术情调和艺术感染力,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中学校园艺术活动是加强中学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文化艺术教育氛围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宋词与笛声     
词体是诉诸听觉感受的艺术形式,与诸多伴奏乐器一道,营造出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本文从文化、音乐、审美心理等视角,结合宋代的社会背景,对于宋词内大量出现的笛声听觉意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类、剖析,揭示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内容指向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特征,音乐艺术教育具有文化内化和道德渗透功能,因而在和谐文化构建中具有独特作用。改变当前音乐艺术教育技术主义取向,强化艺术教育的文化意识,改进音乐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8.
郭丽娉 《学苑教育》2012,(22):83-83
音乐课堂是一种对艺术感知的培养,众所周知,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好途径。一堂音乐课生动与否关键要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要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  相似文献   

19.
音乐的要素包括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音响等。通过这些要素可以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涵及意境,从而感受到音乐之外的文化背景,进一步领悟到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精神的体现,是直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良好方式,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优化音乐课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音乐都作为一种情感艺术的媒介,它表达了人们的真实情感。音乐种类繁多,属于抽象艺术。音乐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代表。音乐文化传播在发展的同时说明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更深的层次。音乐文化传播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