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反事实思维既受事件本身与个体人格特征的影响,也影响着个体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反事实思维的情绪、准备功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等方面,探讨反事实思维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人类高级的认识过程,是认知的核心,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思维方式是思维操作的深层结构,制约和影响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差别之一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会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也会影响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编码、评价、储存、提取和综合处理的方法和形式。它是个体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非标准和基本信念等的集中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行为表现和人格差异都与其社会认知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应将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社会认知方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有关应对的理论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人们在应激状态下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提高个体应对挫折、承受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心理健康机理及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领域中,个体心理健康的机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然而,与心理健康标准一样,心理健康的机理问题同样是一个尚未获得明确认识的问题。长期以来,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都企图从各自的哲学观点、行为学观点、社会学观点去观察和解释影响心理健康的机理,但由于这些理论学派自身哲学基础与方法论方面的局限,再加上大都着眼于对心理疾病机制的探讨,因此也未能对个体心理健康机理做出全面而合理的解释。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机理的理论分析无疑是十分…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各种心理操作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由于忽略了环境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使得实际操作中取得的效果有限。而生态系统理论把个体生活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环境分为四个明确的子系统,扩大了人们对环境的认识,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控制环境因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人类认识世界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必然伴随着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从古代朴素辩证法,经过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法;到现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都意味着不同思维方式的更替。 不同的思维方式根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及其认识事物的不同水平。当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形成认识事物的观点和方法,并把它作为出发点在认识事物中多次反复,成为思考对象的固定路线、程序和形式时,就表现为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思维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问卷对3238名18岁以上成年被试受文化震荡的影响程度及其心理健康进行调查,探讨文化震荡下的不同年龄个体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从总体来看,文化事件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文化震荡对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35岁以下组在精神、行为文化事件方面报告的更积极;36~45岁组在物质文化方面报告的最积极;而46~55岁组的被试则在政治文化事件方面报告的最为积极。(2)文化变革事件对不同生活环境的个体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生活在城市中的被试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农村的被试,而且物质文化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明显高于农村被试。  相似文献   

9.
电脑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电脑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的工具,正在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且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群体环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角色实践的场所环境;有助于胜任现实的社会角色;提供了打破传破线性思维束缚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专业心理援助,有助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网络又容易造成大学生情感自我和角色自我的迷失,影响其心理健康,并诱发种种心理障碍。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优势,采取有效的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负面效应,为大学生创造清洁、良好的网络环境,让他们能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一直是学术讨论的热点问题,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十分必要.心理健康是个体道德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个体道德的表现,个体道德的核心恰恰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与根本,本质上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属于德育范畴,道德与德育的概念有必要重新建构:道德是指人在处理与自我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态度和行为符合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规则;把人怎样认识和对待自己也纳入道德的范畴,是德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理论界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关系的认识有不同的观点。从认识基础和思维方法的角度剖析诸观点可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既不包含德育,也不从属于德育,而是与德育并列,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关键。当前,有些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上产生了偏差,从而导致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应从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及对待自我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乡村学校章程体制机制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虚设;教师相关概念认识淡薄、专业背景师资紧缺;学生个体认识不足使得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困难。改善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推动教育公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会变成学习中心。在学习中心视域下,心理健康与网络学习投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探讨个体心理健康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是否有中介作用,考察心理健康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过程是否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文章采用学习投入量表、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06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网络学习投入,应对方式在心理健康对网络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亲友的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路径中存在调节作用。应对方式随主观社会支持的增加而更为理智与成熟,同时心理健康与网络学习的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对589名中职生进行调查,探讨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与中职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职生从不同支持源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不均衡,母亲支持的作用最为显著:在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中,48.2%可以由父亲、母亲、教师、朋友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来解释;不同社会支持类型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有关自我觉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觉知与自我标准差异、对归因的影响、与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自我觉知作为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主观状态,可以使个体意识到自身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而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适度的自我觉知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但过度的自我觉知却是诸多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外,将来用脑科学的方法对自我觉知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混沌学关于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以及事物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之间某种联系的分析,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强化初始条件,关注寻找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混沌理论不仅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富有价值、可资借鉴的新思维,而且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方式,从而促进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将属于该文化体系的独特的为该民族共享的文化特质,通过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等各种途径,作用于个体心理生态系统,通过对个体行为方式、认知方式等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标准观,通过有关自我的概念、认知方式、情绪表达、心理问题及表现形式、对应激的处理方式等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物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与政府行政效能关系密切,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公务员心理健康,是公务员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务员切实履行职责,取得工作成效的内在品质要求.本文对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每个个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但并非所有的拖延行为都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症是那些因为拖延行为已经引起极大的情绪困扰和对现实生活造成实际困扰的深度拖延和消极拖延,它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影响着个体人际关系和他人利益。战胜拖延症势在必行,剖析拖延症的形成原因,揭露它的巨大危害,转变拖延思维,构建合理信念,培养情绪肌肉,提高对不愉快事物的忍耐力,以持之以恒的"立即行动"告别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