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自我表现是一种爱出风头的不良行为,反映出一个人的城府不深。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误解,也会扼杀初中生的求知欲和素质能力的提高。现代教育理念提倡赏识教育和赞美教育,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的。对于初中生而言,我们应该挖掘自己的特长,学会“自我表现”。因为“自我表现”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会使人产生一种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意识,而且“自我表现”也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自我表现是一种爱出风头的不良行为,反映出一个人的城府不深。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误解,也会扼杀初中生的求知欲和素质能力的提高。现代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人由无知变有知,由愚昧变聪明,由不谙事理到通情达理,学会和自然、和人相处.教育可以把一个野蛮人变为文明人,可以把一个凶残的人变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由教育完成的这些功能,使一个生物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都是教育正常的、基本的功能.但是还有一种教育,非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受教育者越来越愚昧.即便是"天才",这种教育也能让受教育者变为"庸才".……  相似文献   

4.
严育洪 《江西教育》2022,(14):10-11
威廉·温特尔说:"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美国密苏里州的教育目标是:知识+表现=成功.我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改革也鼓励"表现性学习",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表现". 心理学家勒温有一个公式:B=F(P×E),B代表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F代表某个函数关系,P代表个人的内部动力,E代表环境的刺激.由此可知,人...  相似文献   

5.
所谓帅生的"情感共鸣",是指师生双方的情感相互感应、相互加强而同处于"峰一峰"相遇的最佳教学状态.如果教学过程中师生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学生就会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达到师生的情感其鸣尤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人为"和"为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并非自然存在物,而是一种"人为"的存在,人为的目的在于"为人"."人为"和"为人"的统一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活动意义的实现程度.在现实的教育发展中,两者之间的分裂却始终难以愈合,且日益严重,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大多发源于此.在这分裂的背后,隐含着纠缠不清却又不容回避的问题:人为的教育为何会偏离为人的方向?教育如何才算是为人的?为人的标准是恒定的还是变动的、应然的还是实然的、普适性的还是个体性的?教育的"人为"和"为人"统一的基点在哪儿?……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教育的"人为"和"为人"之间的分裂程度就会日益严重,教育活动的意义就会日益削减,甚至走向反面,成为人的枷锁.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人的精神活动有两种职能:一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二是自我表现.目前,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过分重视第一种职能,忽视第二种职能的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渴望被认同的情怀,人性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赏识教育的原则,就是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更是一种教育观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才能够做到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初中生逐渐长大,自尊心也越来越强,表面上看来,初中生会经常和教师顶嘴,对事情一副  相似文献   

9.
容闳受过全面系统的西学教育,是一个典型的"西化"人物;可他仍然是爱国的,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容闳在晚清中国社会是一个"边缘人"的角色,处境颇为尴尬,这也成为"幼童留美"夭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作文差,大多差在语言.语言既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又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那么,怎样提高初中生作文语言的水平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看法. 一、"听"是培养作文语言的起点 语言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反复实践才能得以发掘和提高.才能使语言符合在大脑中反复进行加工而形成许多组块或模块,以至达到自动化(脱口而出)的程度.这可用学龄前儿童学习语言的事实来佐证.其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感、受(听取)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积累(记忆)语言--运用(表达)语言.初中生也须经感受(听取)语言之路这个起点,那么教师在"听"方面应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语言呢?  相似文献   

11.
"愤青"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修辞现象. "奋青""粪青"是由元信息"愤青"通过编码和解码双重程序而产生的.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与人的相互反应,产生了一褒一贬的修辞变异.以下将针对这三个词的修辞进行阐述,以便对此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初中学生中途离开学校,停止学习的情况时有发生.一部分辍学生是由于客观原因,但也有一些是辍学者本身的自主行为.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实践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部分初中生会出现诸如消极的自尊、逆反、盲目从众、厌倦学习、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农村"辍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与疏导.  相似文献   

13.
当今,新课程理念已得到公认.当前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目标.由此可见.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进步,已成为当今教育高度关注的话题,目前的"小班化"学校因为每班学生数在28人以内,"每一个"的教育有了良好的实施条件,如何真正发展"小班每一个",笔者学校通过初步实践,认为抓实"五个百分百"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市东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2007年,学校提出"人文德育,百花齐放"的办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把"人文德育"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精神内涵,作为一切教育的起点和核心价值,同时也作为评估一切教育行为的根本.百花齐放是教育形态和教育行为的多元化,是人文精神引导下的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没有人文德育,百花齐放就会失去其价值引导;而没有百花齐放,德育就变成一种强制,就会形式化,成为控制人的异己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一个历经百年的语文学科却要来讨论"教学内容"的问题,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新课程改革搞了十年,语文教育也因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语文课程至今没有清晰地界定学科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这形象地说明了"点"的巨大作用.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常常会碰到抓"点"的问题,如果班主任把作用点选对了,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改前语一个正常的人,总是会说话,会行动,会思考,这才是活人。可是,有些同学写的人物往往哑口无言,缺少活动,也不见思想,这样的文章自然寡淡无味。为什么这些同学笔下的活人却不"活"呢?因为小作者一味地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人物的语言、行动和思想,而不是让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自我表现"。下文《我的老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只有知识就行,还同样需要会劳动、能劳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劳动也应陔成为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同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说法.比如我们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常常会发出"我也有同感"的话语.我们读过一段文字后,有时候会拍案叫绝,这也是深有同感的表现.而"通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体验.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看到或者是想到某种事物的形象就会全身不舒服,甚至出现一些过敏的反映,这种现象属于"通感".针对"通感"、"同感"的这些特点,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尤其是在地理的课堂和课后的教学中如果可以适当的、适时的应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