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学习退步、考试作弊、课下打架、损坏公物……,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有的班主任老师就停止学生上课,命令学生回去叫家长,否则不谁进教室。无奈,学生只好硬着头皮把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检查、认错,遭到一番“教育”后,才能返回课堂。 逼着学生“叫家长”,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 一、逼学生“叫家长”,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不管我,让家长管,这比打我骂我还难受,让我今后怎么见人?”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我犯了错为什么罚我父母到校,教训我家  相似文献   

2.
都说现在的学生不得了,作为教师必须得有一套。有以下的例子为证。 某学校的两个班主任同时外出学习,其中一位出发前谆谆告诫班上的学生,要好好管住自己,不要犯任何错误。然而事与愿违,学生居然不买这个“账”,班主任不在家,不仅平时正常的值日工作没人问了,而且学习纪律也普遍松懈。最后,那位班主任回来后无奈地总结出一句话:现在的学生自觉性太差!  相似文献   

3.
明莉 《西宁教研》2002,(4):19-19
小学生“早恋”早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这也已经是不争的现实。但是,只要提到这个问题,还是让许多老师和家长都会谈“恋”色变,老师们会说:“现在的孩子啊,真是不得了,早熟得很哪……”言语当中充满着无奈、痛心、担忧。家长们会马上警觉起来。总而言之,这种现象的存在令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发怵,令家长们揪心,然而这一现象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且也许会更趋于小龄化!  相似文献   

4.
陈楚周 《班主任》2013,(9):14-16
班主任“被下课”,即被学生联名“上书”告到学校要求更换班主任。“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这是很多班主任共有的无奈慨叹。但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否还应该认真地反思:为什么自己一心扑在教育上,全心全意地经营一个班,最终却成了“孤家寡人”,乃至“被下课”呢?  相似文献   

5.
追风组合     
儿子成绩一落千文 语文63,数学48,英语56,物理53……看着儿子的成绩单,我的火直往上蹿。班主任老师说儿子成绩下降和他最近总是和成绩差的同学交往有关系:“那几个孩子,不完成作业,上课还爱捣乱,真不知道您儿子怎么就和他们交往上了。”说这话时,班主任也是满脸的无奈。  相似文献   

6.
也许不会有人知道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一条幽长而宁静的梧桐树围成的小道尽头,坐落着一所充满暴力、恐怖,制度严苛的少年管制学校。这里住着一群顽劣、冷漠、无知的孩子,他们是使家长无奈、老师烦恼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在意这些尚未成熟的心灵会有怎样天真烂漫的梦想:将军、热气球飞行员、建筑师……刻板的校长只会以“犯错的人,必定受罚”的准则用暴力来惩罚他们。原班主任也因束手无策被调职。  相似文献   

7.
刘丹丹 《新读写》2014,(11):39-41
赵孝静,我的初中同学,那可真是一个十足的“倔头儿”。瞧,这不又“倔”上了。 班主任把我们几个成绩冒尖的同学叫到办公室,说回去征求一下家长意见,只要能掏200块钱就可在体育加试中得满分,末了特别叮嘱一句:“每一分都决定你们上重点高中的命运啊!”有几个同学当场就说家长早有此意了。班主任点点头,把目光转向赵孝静:“你呢?”赵孝静不假思索地回绝道:“我不买!”老师的脸一下子拉长了,语调压低了许多:“怎么?赵孝静啊,为什么每次你都这么倔呢!这可是上重点中学的关键……回去问问家长吧。”“赵倔头”一仰头,眉毛拧成了疙瘩:“这是我的事,我自己能做主!”  相似文献   

8.
换一种方式     
李老师:您好!张松(化名)的情况,您已有所了解。真的,这个孩子从小就是个好孩子,尽管有不少缺点,有时也会犯点小错误……张松本来在县一中读高中,在校期间发生了一些事情,班主任要家长去学校。我们一见面,班主任是这样开始谈话的:“我从接过这个班开始,一看这孩子就不咋样,你看他穿的……以后我就开始注意他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学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产生巨变的特殊时期,也可以说是“心理断乳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学生不会再像小学生那样把父母和教师看作至高无上的权威,更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顺从和听话。这种“逆反心理”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带来了很多困难。有的家长一下就懵了,不知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行为。班主任也会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以前什么都说,现在回到家就把门一关,话也变少了”。也有的家长情绪急躁,认为这么小的孩子现在就管不了,以后还了得,于是会采取简单粗暴和压制的方式。所以班主任还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做错了一道题,家长或者教师会实施惩罚,如要求罚抄10遍。  相似文献   

10.
很多的时候我们听到家长的抱怨:现在的孩子是蜜罐子里长大的,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关注一下现在的教育“感恩”也是非常时髦的一个热门词。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也对此深有感触,也想尽自己的能力改变些什么。在开学没有几天的时候,我给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每天回家给父  相似文献   

11.
赵冬 《班主任》2009,(6):43-44
一忌动不动就请家长。有些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处理犯错学生的法宝,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请家长,其实这样做极不明智。请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必要”时才请。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请家长”麻木不仁,或记恨老师;家长也会有怨言,认为班主任无能。  相似文献   

12.
那次植树     
如今,住在高楼里的孩子们的快乐已经“变味”了。他们的快乐是要有着各式各样的玩具、琳琅满目的食品,甚至还要玩千奇百怪的电脑游戏。而家长们也一味以“让孩子满意”为己任,不断填充他们的物质世界。于是,现在的孩子存在太多的问题:好胜、急躁、冷漠、贪心、孤僻,这是让家长们无奈,老师们焦心的。  相似文献   

13.
姜蓉 《文教资料》2013,(36):141-142
班主任的幸福感是近来各种班主任培训会上常讨论的问题,做一个班主任究竟有没有幸福感?我们常常认为,班主任受到学生、家长的尊重,能够最近距离地接触孩子,应当是教师群体中最拥有幸福感的群体.但部分班主任有屡屡不绝的怨言:任务太重、压力太大、待遇太低……似乎与“幸福”无缘.究竟如何看待班主任这份工作?班主任如何寻找幸福感?作者就这一问题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4.
薯条测谎法     
五个学生吸烟成瘾,一天他们在厕所吸烟,被教导主任看见,教导主任告诉其班主任,班主任次日找他们五个谈话。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吸……”老师:“吸!你很光荣嘛!回去叫家长来!!”学生A回去后和另外四个说:“老师问你们吸烟了吗?你们都别承认,都说不吸,这事我自己担了。”……老师:“你吸烟吗?”学生B:“不吸。”“那吃根薯条吧。”说着老师递过薯条。学生B很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老师:“不吸?回去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C:“不吸。”“那吃根薯条吧。”学生C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题为《中小学“班主任危机”》的报道时,我心震动了。原来,现在我们的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在不当的教育评价体系下,也要面对残酷的生存境遇,每天都得超负荷工作,以至于无奈地呼喊:“我已经怕了,每天像上满了弦一样,再不停下来我就要崩溃了。”  相似文献   

16.
【案例】有一些家长,往往把子女的学习不好、行为不好归咎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不力。当老师的,本身在这些学生身上就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听到的却是一些不顺耳的话,自然感到委屈,便也埋怨起家长这般没水平,也急于为自己辩解。这样,家长又认为教师不够谦虚,将所有过错都推到了学生及家长身上。如此。家长和教师很容易闹僵。例如:“我小孩在一二年级都是三好学生,都是班上前几名.现在怎么越来越差了?”再如:“已经放学好长时间了,怎么还补课?以前L老师教的时候,孩子都能听懂,根本不用补课……”教师或许也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现在的家长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谈“边界意识”成了一种时髦。问题是,班主任的工作有边界吗?的确,我们得时刻“在线”:无论上班下班,家长电话必须及时接;不管课内课外,学生的问题总跟我们搭边;还有线上+线下,各种通知文件和信息不断对我们“狂轰滥炸”……用“日理万机”“夜以继日”来形容班主任工作,真真一点都不为过。这种持续不断的、多样化的需求,很容易让班主任的身心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题为《中小学“班主任危机”》的报道时,我心震动了。原来,现在我们的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在不当的教育评价体系下,也要面对残酷的生存境遇,每天都得超负荷工作,以至于无奈地呼喊:“我已经怕了,每天像上满了弦一样,再不停下来我就要崩溃了。”  相似文献   

19.
尊重 理解 沟通──架起家校情感的桥梁陈少娟值得注意的倾向在一些学校的办公室里,经常可以听见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家长真难弄,一点也不同学校配合。”一某某学生学习成绩这么差,家长也不辅导辅导。”“某某学生老是闻祸,几次叫家长来都不来,真不负责!”……一...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大班孩子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时,我们与家长沟通,听到家长很多无奈的感叹:“孩子就听老师的话,在家里我们说什么都不听,一点规矩都没有。”“是呀,现在大了还学会顶嘴了,他比你还有理。”“现在的孩子太不好管了,哪像我们小时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