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文史不分家,应加强历史与语文的联系,在课堂导入、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环节,恰当引入历史文化知识,真正做到文史结合,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知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因此这两门学科在内容、教学和教法上都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在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要求中,强调考生要有识记中外重要作家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的能力"。可见文史结合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取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跨学科教学是大趋势。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影响,否则教与学无从和谐相长。  相似文献   

3.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把淮安运河文化引入到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丰富了淮安本土文化引入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涉及到历史知识,有的背景与历史时代有关,有的课文写的就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因此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本人有幸多年从事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些许感受,现拟从几个不同的教学环节谈“文史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涉及到历史知识,有的背景与历史时代有关,有的课文写的就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因此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本人有幸多年从事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些许感受,现拟从几个不同的教学环节谈“文史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语文和历史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古代教育史就是一部中国语文教育史,到了现代也一样,语文中涵盖了历史,而历史又离不开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丁松 《教育艺术》2009,(7):54-56
文史向来不分家,语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历史中蕴含着许多的语文知识.有时二者的界限是模糊的,分不清是历史还是语文,可能既是语文又是历史.从大文科的学科视野着眼,语文与历史其实是可以合而为一作为一个整体.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与历史主要是传达给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理念,给学生以丰富的人文知识,给予他们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郭忠 《甘肃教育》2005,(1):63-63
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无不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从新教材中,也不难看出文史的一脉相传,珠联璧合。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历史知识教学,拓展新的领域,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刘洋 《成才之路》2013,(25):58-5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俗话说",文史不分家",主要说的就是语文与历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历史知识进行语文教学。自古以来,语文包含着历史,历史包含着语文,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通过利用历史知识,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课文内  相似文献   

10.
余芬 《中学文科》2006,(9):79-79
从教多年,我和众多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担忧,就是许多乡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不了解历史知识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中国自古来就有“文史不分家”之说,可见文学和历史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一直强调"文史不分家",任何文学经典的诞生有其必定的历史背景,并体现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同样,许多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本身就包含了文学的性质,许多历史现象的追述、许多历史人物的传记本身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历史和语文无论在以前还是当下,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语文教学需要运用历史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教学中,为了激发中职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本文把淮安名人文化引入到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丰富了淮安本土文化引入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史一家”的特点为文史学科的整合教学提供了可能,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历史知识在辅助教学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薛钶 《语文天地》2014,(31):32-33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材广泛,涉及古今中外各类体裁、多种题材的作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传授好本学科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适当地介绍课文涉及的有关历史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一、语文课堂渗透历史知识的必要性1.从文化传统来看,文史本一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不分家。文中有史,史中有文。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记  相似文献   

15.
正一、《百家讲坛》特色理应引进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与《百家讲坛》看似毫无联系,但我认为这两者在本质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百家讲坛》所讲述内容大多是文史知识,而语文教学所传授的知识点中,文史知识同样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语文课堂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有益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其次,《百家讲坛》主讲者多为长期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一线教师,他们的语言特色注定他们的"课"与众不同。我认为,如若能把这种讲坛境界借鉴、融汇并适当引入语文课堂,教师在学习中形成独特而  相似文献   

16.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的指导,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来沟通和提高.语文课程知识教学应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语文规律的归纳,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应用和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无不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从新教材中,也不难看出文史的一脉相传,珠联璧合。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历史知识教学,拓展新的领域,我有如下一些体会。一、以史导课这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通过讲历史故事直接或间接地导入新课,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文容量。《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46年创作的,讲这首词时,应先从国共谈判的1946年这一“定格”的历史谈起,让学生沉浸在这一战斗的风云境界中,唤起学生的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由这一…  相似文献   

18.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职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近年来,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彰显,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中都强调其重要性。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淮安本土文化引入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感悟到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极有裨益。一、文史渗透是形势所需当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这在教学过程的教材处理及各种层次的考试中都有明  相似文献   

20.
地方优秀文化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不仅是引入内容,也是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思维、行为和策略的优化。这种教学模式遵循教与学的行为规则和认识活动规律,以动态生成的结构创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增强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推动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