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学林 《收藏》2007,(1):160-161
读《收藏》总第151期高学训先生《毛泽东像章之最》一文后,深受启迪,但觉得尚有疏漏,现仅依据笔者收藏的“文革”时期的毛泽东像章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2.
谢国洛 《收藏》2006,(7):120-121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出现了收藏毛泽东像章和“文革”遗物的热潮,不少地方还举办了毛泽东像章收藏展览,从1993年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有关毛泽东像章的图书,不仅大大方便了这一专题的收藏者,而且为毛泽东像章的收藏与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现对这些图书作以简介。  相似文献   

3.
刘大兴 《收藏》2006,(8):82-85
毛泽东像章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以无与伦比的数量成为徽章之最。据资料分析,仅“文革”时期各国发行的毛主席像章达30成-35亿枚。大小各异,形态万千。使用的材质有金、银、铜、铁、铝、塑料、陶瓷、竹木、搪瓷、玉、飞机残骸、玻璃和赛璐珞等。这些像章除少部分自然消耗外,大部分得以保存至今。本文介绍的是笔者收藏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专题毛泽东像章。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历史上,“文革”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政治狂热、人心浮躁、物资缺乏,成为那一时期的特征。动乱年代留下的“文革”小报、红宝书、“文革”像章“文革”、票证、文革陶瓷等物品,成了那个年代的见证和记载,为人们所关注,收藏。  相似文献   

5.
徐洪 《收藏》2006,(8):75-77
由于是过来人,我对“文革”邮票(图1)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噩梦醒来,百废徐兴之时,就主攻“文革”邮票的收信和研究。现将收集“文革”邮票的几点体会写与同好们交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像章收藏是一种高雅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大民众所关注,所喜爱。如何收藏毛泽东像章?怎样提高收藏水平?特别是对新加入此类收藏的爱好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收藏毛泽东像章绝大部分属于徽章类,是红色收藏品的组成部分。现在一提到毛泽东像章收藏或红色收藏,有一部分人就认为是"文革"品收藏,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毛泽东像章可分为:1.早期章。1949年以前制作的,如1942年至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7.
王信堂 《收藏》2006,(8):72-74
当今,“文革”遗物收藏热潮高涨。例如在2006年3月的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几件“文革瓷”均以高出估价成交,其中一件高16.5厘米的瓷塑“智取威虎山”以1650元成交,为估价的2倍我,在3月份举办的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会上,高45.5厘米,估价8000元的“文革”瓷瓶“毛主席与我们一起”以1.2万元成交,可见“文革”藏品的“黑马”效应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8.
易么佳 《集邮博览》2013,(12):86-87
像章的属性是徽章,有着悠久的铸造历史。在众多的徽章中.毛泽东像章的数量堪称空前绝后。其制作的高潮是在“文革”那段疯狂的岁月,其中1967年至1969年间达到了最高峰。当时全国各地制作毛泽东像章,如同互相之间进行大比赛,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资源,在材质上大显神通:金、银、铜、铁、铝、合金、塑料、陶瓷、竹木、搪瓷、玻璃等,各种材料,各尽所能,工艺上也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9.
泽泉  家萍 《收藏》2001,(9):70-71
2000年12月26日上午,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的中国最大的毛泽东像章收藏馆正式开馆。人们对耗去34年时间,倾尽积蓄,收藏毛泽东像章5000多个品种数万枚并投资80余万元建成这一收藏馆的芜湖市工人文化宫职工龚世林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0.
李锦瑛 《收藏》2006,(9):102-103
在10年“文革”史上,“上海人民公社”是一个短命的临时权力机构,仪仅存活了18天。笔者专题收藏了一些与“上海人民公社”相关的纪念章、老报刊、美术摄影作品、文献资料等,从中可以窥见这个“文革”怪胎的只鳞片爪。  相似文献   

11.
杨才玉 《收藏》2006,(8):21-21
去年岁末.本刊编辑部在策划新一年的重大选题时,大家认为2006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40周年、结束30周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加之“文革”藏品也是当前民间收藏的一个热点,故决定在今年第8期开辟”文革”题材收藏专辑。此意一出.多方呼应,征文从四面八方涌来。但在这时,我们对自己的抉择却产生了犹豫是否明智?会不会把读者带人充满伤感、荆棘丛生、浓雾迷茫的是非之地.进而引火烧身?经过反复权衡,我们肯定了这个选题.并对专辑的命名、稿件的组合、内容的取舍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决定推出“‘文革’与收藏文化笔谈”.奉献给亲爱的读者,并接受各界人士的评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收藏的大潮影响下,兴起了“文革物品”收藏热。除“文革”期间的邮票、像章、毛主席语录、袖标等以外,“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明信片也成为不可多得的收藏品了。样板戏明信片最早出版是在1970年,主要有《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每套片在12枚至18枚不等,版别有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朝鲜文和阿拉伯文  相似文献   

13.
刘海锋 《收藏》2006,(8):86-87
2001年至今,我收藏的“文革”报已达418种(其中“文革”小报362种)、2000多份,涉及到当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这些“文革”报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国家及各省、市办的的纸、有资料报道此类报纸到1976年全国仅剩236种,但报纸存世数量较多;另一类是由学校、工厂、机关、团体等“红卫兵”“造反派”群众组织出版的五花八门的“文革”小,版面大部分为4&;#215;4版,少部分为2&;#215;4版或8&;#215;4版,其现存世种数目前尚难确定,有资料报道在6000种以上,存世数量已较稀少。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像章既是历史遗物,又是现代艺术品,因此,收藏像章,就是收藏历史,鉴赏像章,就是鉴赏历史。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仅在"文革"时期发行的各种毛泽东像章就达4万多种20多亿枚,而德化的四家瓷厂在1968年至1969年两年多时间里就生产毛泽东瓷像章700多万枚。当时,德化各大瓷厂都集中了大批制瓷高手和瓷绘名家来制作像章,他们选用最优的瓷土配方,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尤其是选用高白度瓷来制作像章,  相似文献   

15.
李维刚 《收藏》2006,(12):122-123
“文革”扑克的产生背景 1966“文革”开始后,扑克牌被归入“四旧”之列。当时的理由有三:一、娱乐是和好吃懒做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在被批判和抛弃之列;二、扑克牌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娱乐用品,上面从文字到人物图案全部是西方国家的帝王将相,与无产阶级文化格格不入;三、扑克牌是赌博工具,打扑克会“玩物丧志”。因此扑克牌被迫全面停产,“文革”前生产的扑克牌也基本被烧毁或抛弃,一些扑克厂利用扑克牌生产设备和纸张开始印制毛主席语录卡片。  相似文献   

16.
林维庆 《收藏》2001,(5):80-80
我收藏了一张“文革”期间的外调介绍信,这是一张典型的“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李长安 《收藏》2009,(10):83-85
2008年度,《收藏》曾经推出“文革”绘画专辑,受到广大书画收藏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为什么人们会对“文革”时期的绘画如此关注?我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文革”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画坛上出现了极不正常的现象,除了少数流行一时的极左作品外,我国建国以来的不少红色绘画也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13,(9):36-37
中国收藏家协会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支持单位,特别组织六个收藏委员会推出九大系列民间收藏展览,徽章、票证、工艺品、票卡、扑克牌、文献和烟酒茶具等,各具特色的藏品、轻松的氛围、有趣的活动……让观众在欣赏藏品的同时体验和分享收藏的乐趣。●红色收藏委员会红色收藏委员会此次参展主题是"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主要展示:毛泽东像章及邮品、雕塑、摆件、宣传画等。毛泽东像章可分为:建国前的早期章;建国至1956年的中期章;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章;23个国  相似文献   

19.
蔡炳杰 《收藏》2006,(8):94-95
一、“万寿无疆”瓷茶具(图1)。“文革”后期,朋友送我一套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万寿无疆”瓷茶具,包括壶、碗、罐和大瓷盘共7件。大瓷盘的直径27厘米,高1.7厘米。全套瓷器为釉上纷彩,玫瑰红地色,手工绘制。  相似文献   

20.
陈荣发 《收藏》2006,(8):88-89
“文革”时期,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唱片发行达到顶峰,有多处规格,不同版本。本人多年收藏此类唱片,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