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本刊去年第5期《“未发行”其实是“误发行”》一文后,茅塞顿开,从认识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对所谓“未发行票”的疑窦。  相似文献   

2.
自80年代初期以来,全国确有不少书、刊、报载对“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揭秘。其说不一,各有立论。例如《集邮》1983年4期发表的《关于“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说邮票上的地图画得不准确取消发行。1986年6月出版的《实用集邮辞典》及1987年出版的《生活必备》均说台湾省颜色处理不当取消发行。《家庭科学报》1987年3月5日第二版载及本年11月出版的《中国集邮百科知识》、1992年4月出版的《来自集邮王国的秘密报告》一书中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之谜》,《集邮报》总488期转载《信息快报》刊登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停售原因揭秘》等也都认定是中国地图绘制不准确而被取消发行。  相似文献   

3.
开始发行于1986年4月的普23《民居》邮票,距今不过十来年,其发行日期理应不成为问题,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先是《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将开始发行的1986年4月1日误为3月10日(见该书第124页)。接着《中国集邮报》在1996年第40期上刊载纠正文章时,又“以错纠错”,将首发时间误为5月15日。这样一个并不复杂、也不久远的问题,为何在权威书刊中接连出错呢? 普23《民居》全套14枚邮票分为10次发行,时间从1986年4月1日到12月25日,历经8个多月。首枚邮票发行时(即4月1日发行面值2分的《东北民居》),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是有发行日期通告的。至于其他各枚的发行日期,虽未事先见诸公告,但也有一个可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邮资票品的发行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因此,邮电主管部门需预先制定出详细、周密的发行计划。同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也需对发行计划进行部分变更。 在《集邮》杂志中,邮资票品的发行计划是通过两处反映出来的:一处是“新邮消息”栏目,“新邮消息来自邮票发行局”(《集邮》1986年第12期第5页);另一处是《集邮》记者就新的一年的邮资票品发行计划采访  相似文献   

5.
据香港邮政邮票策划及拓展处的《集邮特刊》报道,原定于今年11月发行一套6枚的《世界遗产——中国的名胜古迹》邮票,提前于6月12日发行。6月12日原定发行《中国敲击乐器》,但《集邮特刊》未公布该套邮票的发行日期,估计与《世界遗产——中国的名胜古迹》的发行日期互调,推迟至11月发行。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邮政局于5月19日在集邮大楼举办了上海《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首发邮品捐赠仪式。上海市集邮总公司为此设计制作了纪念封1枚,刻制纪念邮戳1枚。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于5月28日发行《守望相助抗击SARS》的特种地铁纪念票  相似文献   

7.
普29《万里长城(明)》(第四组) 1999年3月1日邮票发行首日,河北省秦皇岛集邮公司发行“山海关”邮票极限片、原地封,使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风景日戳。河北省承德集邮公司发行“金山岭”邮票极限片、原地封,使用“河北滦平/金山岭”风景日戳。北京市北郊邮票公司发行“慕田峪”邮票极限片、原地封,使用“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风景日戳、“北京怀柔/慕田峪”日戳。陕西榆林地区邮票公司发行“镇北台”邮票极限片、首日封,使用“陕西榆林/长城镇北台”风景日戳;又发行邮折1种。  相似文献   

8.
我国谁最先发行了回音卡,一直是一个谜。据郭润康先生考证,应是武汉市邮政局于1994年4月1日发行的;后经曹流先生指出,武汉市邮政局发行的时间应为1994年3月18日前不久,为撰写《常德集邮史》,我查阅了许多集邮文献和资料,无意之中在《集邮报》上发现河南李金海先生的文章《河南推出“回音卡”》,全文只有不到二百字,现全文抄录: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海集邮》相继刊出“改4”100元、200元和800元邮票的较早实寄封。笔者的普票邮集中,有一个1950年6月28日由北京寄吉林省的贴有“改4”800元邮票的实寄封,比第3期纪觉英先生介绍的尚早一天(图①)。 关于“改4”邮票发行时间,从近几年来邮展出现的大量1950年7月份实寄封已证明肯定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所载的8月30日。但究竟何日发行,尚待论证,前年春蒙天津邮友徐君惠赠解放初天津发行的《新中华邮讯》,在1950年7月出版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比较了国内外目录对永宁加盖上框“国币”邮票发行日期、全套种数、名称的记载。1947年与1988年中、英文版《马氏国邮图鉴》只标“1946年”发行;1994年邮电版《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1995年《吉本斯》、1996年《中国集邮大辞典》都标“1946年1-12月”;Williams《中国国币邮票》、1992年  相似文献   

11.
近获读者T君来信,他对未发行票成为珍邮很不理解,问道:既然国家没有承认发行,那么拥有它们是否合法?由此,引发了我的些许随想。 我们已在邮票目录上看惯了“未发行票”的提法,如《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放光芒”等,都是原拟发行,临时发现(或认为)设计有误,紧急通令收回的邮票。如果查考邮票发行的文件,认为它们都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的话,这些邮票就不会从邮电局所流向社会。然而,事实远非那么简单,文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21年第8期《集邮博览》刊出刘建辉先生的大作《三组“人民军队早期将领”邮票发行始末》一文(以下简称“刘文”),笔者拜读后多有收获。刘文介绍:“进入新世纪以后,原国家邮政局正式向中央呈文做了请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经研究,同意原国家邮政局提出的分3批、每批5位早期将领的邮票发行方案……”由此表明,中国邮政发行“人民军队早期将领”系列邮票之前,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请示了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安排了发行计划。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送给志愿军的军邮明信片文章,最早见于1958年《集邮》第6期,以后又屡见介绍,并收进目录。关于这套明信片的具体发行日期,都搞不清楚。只有“约1953年”等说法。《上海集邮》1995年第3期陈永欣先生的文章研究较为深入,但涉及发行时间也无更为具体的交待。 这套明信片应如何确定发行日期呢?我认为,首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联合发行”4字频繁见诸集邮报刊,还赫然印上中外邮票。但在实质上,中国邮政与外国邮政至今并未“联合发行”邮票。 自1990年以来,我国邮电部已8次与外国邮政共同商定邮票主题、设计、图案、规格和发行日期,其中4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中国人在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着。我这个普通集邮爱好者也有一个“新邮发行梦”,现在借《集邮博览》这个平台呼吁社会各界的支持,希望这个“新邮发行梦”能够早一天“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未发行的红十字救护附捐邮票图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徐冶敏先生在《集邮》增刊10期和《集邮博览》2004 增刊2期发表的《2004年集邮热点研讨六问》,其第二问谈的 是"杳无去踪的中国'第一套'红十字邮票"。徐先生从50多 年前《近代邮刊》1948年12期上读到"兹闻邮局又将发行红 十字会附捐邮票,全组计四种,图案各不相同"的预告,但该 套邮票最终未发行。徐先生就此提出了问题:具体是什么原 因导致拟议中的红十字会附捐邮票最终流产呢?战争,政权 更替?这套未发行红十字会附捐邮票的设计稿或印样,甚至  相似文献   

17.
李军 《集邮博览》2012,(8):74-77
承蒙《集邮博览》的关照,笔者每年都在刊物上撰写一篇关于矿物宝石专题邮票发行情况的文章。今年又到了对2011年世界上发行的该专题邮票进行汇总统计和撰文之时,我却有些犹豫了,因为在2011年底,笔者收到美国专题集邮协会——宝石矿物和珠宝研究会寄来新一期会刊。在刊首“主席的话”中提醒邮人,万国邮联对近年来非洲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科摩罗、多哥等一些国家发行的邮票产生质疑,认为是“伪造品”而未被列入正规邮票名录之中。  相似文献   

18.
梅海涛 《中国集邮》2001,20(10):4-4
伴随20世纪光阴的终止,中国集邮总公司自1979年11月发行第一套《中国邮票香港展览》纪念封以来,历时20年发行的“WZ”系列外展纪念封,以编号WZ88《中国参加悉尼奥林匹克集邮展览》纪念封的发行而宣告结束,并从2001年开始使用全新的编年序号发行外展纪念封。不可否认,“WZ”外展系列百套(加上未编号)纪念封,真实详尽地记载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邮事业健康发展的足迹,充分展示了蕴藏于其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截至1997年底,邮电部发行的83种小型张(含小全张)中,为各种邮事发行的小型张(小全张)达14种,占总数的16.7%。 为各种邮展、邮票博览会发行的小型(全)张有6种,即“第31届国际邮票博览会’79·里乔内”(J41M),“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79·香港”(J.42M),“中华全国集邮展览’89·北京”(普24甲),“第11届亚洲运动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90·北京”(普无号),“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95·北京”(1995—19M)和“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96·中国”(1996—11M);为历届中华  相似文献   

20.
~如生份~t烈钾丫气”于认几一哪触明一”兮 借《图书艺术》特种邮票首发契机,2003年9月30日《老九集邮幽默画展》在宁波天一阁开幕,宁波市邮政局发行纪念封1枚。“老九集邮幽默画展”纪念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