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顾霞光 《现代语文》2009,(11):150-151
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成功的眼睛细节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经历,反映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映射出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体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本文着重探讨眼睛细节描写的作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晋代画家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里的“阿堵”就是指眼睛。可见,画家画人物,尤为注重画眼睛,因为眼睛最能传神写真。作文同样如此,要重视点睛。  相似文献   

3.
<正> 在鲁迅小说教学中,我们不仅感到作品中那些主要人物神态逼真,个性鲜明,即使是寥寥几笔写的次要人物,也都是跃然纸上,栩栩欲活的。其中奥秘在哪里呢?鲁迅寥寥几笔就能写活一个次要人物,首先是因为他善于给人物“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子。相传我国古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他认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阿堵“是“这个”的意思,此处指眼睛)之中。”(《历代名画记》卷五)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  相似文献   

4.
眼睛是人体中最为传神的器官,有着“心灵之窗”的美称。因而文学家最喜欢描写人物的眼睛。通过描绘眼睛可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可以透视人物的心灵秘密,可以表现人物的善恶美丑。鲁迅先生是描写眼睛的高手。在小说《祝福》中曾多处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悲苦命运和精神变化.对塑造祥林嫂的形象、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在谈画人物时说:“人体的某些部位画得美一些或丑一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要想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画得生动逼真.关键全在这个眼珠儿上。”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先生创作体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前辈作家作品的规律总结,真可谓慧眼独具,慧眼识“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也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中心。“画眼睛...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可见,要塑造和表现人物,刻画人物的眼睛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翻开中外文学名著,欣赏典型人物形象,我们会领略恰当刻画人物眼睛的神奇效果,也会领会描绘人物眼睛的有效方法。 先看刻画人物眼睛的效果。 眼睛可以展示人物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画眼睛”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他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艺术手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画人物要善于画眼睛;“画眼睛”不局限于画眼睛;画好眼睛,先要观察眼睛。要学会画“眼睛”先要学会观察,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可传神”、“画龙点睛”等等,却很少说“手可传神”。其实,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手与眼睛能同样传神,对手进行描写和刻画也有“点睛”作用。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透露人物的心理活动。眼睛和脸部表情最容易诚实地泄漏心灵秘密,特别引人注意;而对于手,人们倒常会忘记它也能泄漏内心消息而有所忽略。如果能抓住手的反应画人物,有时会更加逼真。“执手相看泪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大画家达·芬奇说:“被称为心灵之窗的眼睛,乃是心灵的要道。心灵依靠它才得以最广泛最宏伟地考察大自然的无穷作品。”鲁迅也曾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可见,人物描写贵在  相似文献   

10.
《祝福》中的语言描写兴和县第一中学杜静波,孙力畲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所以,一般地说,人们在讨论小说《祝福》的人物刻画时,把“画眼睛”当作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来讨论,这诚然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1.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人很重视炼字,往往“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他们主要是锤炼诗句中最关键的一个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使之句中有“眼”,称之为“诗眼”。诗眼好比人的眼睛,顾恺之画人物时就非常注意画眼睛,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就是要在眼睛里传达出人物的神情来。诗眼也这样,如果句中  相似文献   

13.
课例点击前一阵子,我上了一节三年级作文公开课,内容是"我为画张像",这节课的难点是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学习例文时,我抓住其中一个描写人物眼睛小的句子——"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几乎看不见眼珠"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说这句话太夸张了,把人物眼睛小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我适时引导说:"瞧,作者用上夸张的手法,把好朋友的小眼睛写得活灵活现。你们能不能也用上这  相似文献   

14.
画手与写人     
手的“表情”和眼神一样,是“人体语言”的重要“角色”。手同脸一样能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人的第二面孔”(俄画家列宾语)。因而高明的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除了“画眼睛”,也十分注重“画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赌徒们各式各样的手,通过他们手的形态、姿势、动作的复杂变化,活灵活现地展示出赌徒们赤裸裸的内心世界。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也可以说手是心灵的一面镜子。“画眼”和“画手”都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以课本上的名家名篇为例,对“画手”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法分析葛朗台(高语第三册《守财奴》中的主人公)这一人物形象,总是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两方面人手,其实,葛朗台的眼睛更能揭示这个“守财奴”的“奴”性。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此人们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时,总是透过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揭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精神上所受的摧残。其实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的眼睛一样可见人物的灵魂,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相似文献   

16.
赵兰珍 《学语文》2002,(1):15-15
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这个中。宋朝的赵希鹄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鲁迅先生赞成这样的见解,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的逼真,也毫无意思。”上述见解非常精辟,它告诉我们“画眼睛”不失为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种佳法。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窥见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窥见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鲁迅先生不仅是“画眼睛”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画眼睛”的行家高手,他在短篇小说《药》中、《伤逝》、《祝福》中,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17.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六年制小语第八册中新选的阅读课文《穆老师的眼睛》正是通过对眼睛的描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课例点击 前一阵子,我上了一节三年级作文公开课,内容是"我为_____画张像",这节课的难点是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学习例文时,我抓住其中一个描写人物眼睛小的句子——"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几乎看不见眼珠"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说这句话太夸张了,把人物眼睛小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  相似文献   

19.
高明的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总喜欢写人的眼睛。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就是说,刻画眼睛是揭示和突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最好方法。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课堂(小学)》2010,(8):F0004-F0004
阿尼的许多肖像画都没有画眼睛,他将双眼留为一个平面,涂以单一颜色。对此,莫迪里阿尼解释说,他笔下的人物,看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