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考古调查,把焦作市几十处古瓷窑遗址分成五大分布区域,又从文物考古发掘的角度。把瓷窑遗址分为进行过科学发掘、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和未进行过科学发掘与抢救性发掘的三种类型,并论述了当阳峪窑、牛庄窑、矿山窑、清化窑、李封天目瓷窑等瓷窑产品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2.
禹州市为河南省重要的古陶瓷产地之一 ,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故乡。作者历经十年的考察 ,在禹州市苌庄乡发现唐代古瓷窑址 1 5座 ,是河南全省规模最大的唐代古瓷窑群。最可喜的发现是每座瓷窑都兼烧唐花釉瓷 ,它不仅说明禹州是唐代花釉瓷的发祥地 ,而且也为研究钧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窑群实例。  相似文献   

3.
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现遗存明、清古瓷窑25座,大部分保存完整。经专家认定:黑矾沟古瓷窑址群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烧造瓷器的民窑作坊遗址,是我国北方民窑"磁州窑"系列在晋蒙交界处的传承与发展。该古瓷窑址群对研究明清时期北方瓷系陶瓷生产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蒙、汉交界处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黑矾沟明清古瓷窑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
作为著名的“四渎八流”之一,颍河洪涝灾害研究是透视黄淮流域灾害史的重要窗口。文章以颍河下游杨湖镇河流阶地留存的古洪水滞留沉积物记录为切入点,全面梳理了黄淮流域商朝初期洪涝灾害史料,重点对古洪水事件的发生年代进行了考证,研究发现古洪水滞留沉积物所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可能是发生于仲丁六年(前1557)的一次特大洪涝灾害。依据洪泛沉积物磁组构的古流向重建结果推测,颍河下游河道经历约3500年的演化后,阜阳至入淮口段河道长度增长约33 km。  相似文献   

5.
管窑是位于鄂东长江北岸蕲春县管窑镇的一个民间陶窑群。历史悠久,至今一直烧造。该古窑遗赴出土和各种流散于民间的陶器,显示管窑陶瓷的造型形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变化,其成熟和形态是以衫性为突出特点,同时合乎美的尺度;管窑陶瓷的装饰以彩陶称,带有浓厚的民间和地方特色;在绘饰技艺上,将特定的工艺手法与中国画、雕刻等艺术样式结合起来,丰富了陶瓷装饰的艺术创造手段。  相似文献   

6.
当阳峪窑是宋金元时期中国北方最具实力的民间窑场之一,产品种类丰富,制作讲究,特别注重釉面装饰,既有单色釉装饰,也有白釉黑花、划花、剔花、绞胎、红绿彩等技法装饰。文章对其釉面装饰技法作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鹤壁窑是我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民间窑场,其独特的装饰技法与表达技巧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鹤壁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鹤壁窑的传统装饰技法进行研究并通过与现代日用陶瓷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在创作上所运用的装饰技法与鹤壁窑装饰技法在工艺上的相同之处与创新之处,对于创作出具有鹤壁窑传统装饰效果的现代日用陶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得鹤壁窑逐渐没落的传统装饰技法得以保护、继承并发扬。  相似文献   

8.
随着古陶瓷艺术市场的持续升温和对当阳峪窑的较大规模发掘,当阳峪窑在中国古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日益为世人所识。文章首次从文献学的角度,结合考古实物,系统解析了《江南提举程公作歌并序》,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0.
在宋代北方的民窑中,当阳峪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丰富的创造力,在某些产品方面还有着出类拔萃的卓越成就。文章根据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探讨了它同宋代北方各地的民间窑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了解当阳峪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潮州是历史著名陶瓷生产基地,可是近代却成了被埋没的“明珠”。本文为此,从历代上对于潮州古窑的发掘到生产、外销情况及其发展都作了详细评述。以期引起专家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窑之一,它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磁县、彭城一带,早在十世纪时,这里已出现了许多民间瓷窑,迄元、明至今而未衰.古磁州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时的日常用品,它的装饰色彩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点,尤以白釉褐彩(俗称铁锈花)最为突出.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或书法作装饰内容,如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以及书写诗文词曲,无不朴实生动,  相似文献   

13.
临水窑场的发现,在磁州窑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展现出磁州窑由青瓷向白瓷“过渡”,进而由化妆白瓷到采用多种技法装饰瓷器,最终形成以白地釉下黑彩及多彩瓷绘为典型代表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历史过程。二是发现了唐代窑址,填补了磁州窑研究的一项空白。三是明确了磁州窑三大中心窑场(临水、彭城、观台)的传承关系,即:临水窑瓷器烧造时间最早,而彭城、观台两窑均是受其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当阳峪窑是宋金时期磁州窑系或磁州窑类型中最为出类拔萃的窑口。然而该窑以其品类之丰、制作之精、装饰之关,自有其深厚的古陶瓷文化内涵和独特之艺术风格。比如,除了量大质优的绞胎制品以外,它的剔刻划花类制品堪称无出其右,它的细白胎高温颜色釉制品如红、黑、紫釉中之精者,甚至为定窑所不及。面对这样一个优秀却默默无闻的窑口,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它“供官”或“供御”的证据。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结合标本实物,首次明确提出了北宋时期的当阳峪窑曾经供御的观点,系统分析了当阳峪窑的制瓷技术水平,推测了它的主要供御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这是五代画家荆浩在其理论著作《笔法记》中作出的著名论断。很多人根据“兴吾唐代“的说法以及唐代无水墨作品传世的事实,认为中国水墨绘画在唐代才刚刚“兴起“,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记载和实物资料的深入研究后得知:水墨画发展到唐代已经走向成熟并呈“兴盛“之态,已经成为一种为普通大众接受的绘画语言,影响广泛而巨大,甚至已经在许多绘画形式中如瓷绘、漆绘、壁画等体现出来。唐代著名的民间瓷窑——长沙窑釉下彩陶瓷绘画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诗与画组成的水墨世界;一些墓室壁画以及敦煌壁画等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水墨画的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临水窑场的发现,在磁州窑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展现出磁州窑由青瓷向白瓷"过渡",进而由化妆白瓷到采用多种技法装饰瓷器,最终形成以自地釉下黑彩及多彩瓷绘为典型代表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历史过程.二是发现了唐代窑址,填补了磁州窑研究的一项空白.三是明确了磁州窑三大中心窑场(临水、彭城、观台)的传承关系,即:临水窑瓷器烧造时间最早,而彭城、观台两窑均是受其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陶瓷作为日常用器,它的生产自古以来就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对窑厂的资金来源、管理窑厂窑务官员的来源和身份以及窑厂产品流向进行分析,可以证明官窑和御窑是内涵和外延均不相同的两种概念,御窑只不过是传统官窑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博界和民间把御窑称之为官窑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木营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村西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遗存丰富。2021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木营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其中一号窑址(2021CMY1)是目前东北地区发掘的第一座龙窑。窑址保存较好,遗物器形较为单一,以碗为主,少有钵、罐,应为金元时期的小型民间瓷窑。木营遗址一号窑址的发掘证实朝阳地区在金元时期存在生产瓷器的窑场,尤其是附近小东山龙窑址的分布,可以确认在大凌河沿岸存在一定规模的窑场。  相似文献   

19.
闽南地区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古窑址分布区域,在福建古陶瓷生产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闽南陶瓷均属民窑生产,民窑瓷器是民间名师巧匠的自由创作,来之于民间,用之于民间,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反映出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论文以闽南瓷绘艺术的作品鉴赏为切入点,从造型之美、胎饰之美、釉色之美、彩绘之美和随性之美五个方面着手,详细论述了闽南瓷绘艺术的美感认知,因此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审美研究是颇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6,(6):12-16
唐代梅县水车窑,最早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梅县畲江、水车、南口等地的墓葬和窑址中被发现,后来在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陆上或水下的考古发掘中又不断被发现,而且从泰国克拉地峡出土和印尼黑石号沉船出水的研究表明,在9-10世纪时,梅县水车窑就与我国古代的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等名窑,同时出现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产品远销到了印度洋贸易圈范围,并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第一个高峰时期的到来。所以,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证明梅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