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学术界将19世纪中期安徽北部人民群众的反清斗争称之为“捻军运动”之说,提出商榷意见。认为,此称谓只是反映了1855年秋雉河集会盟以后这一农民反清斗争的特点,没有反映出在此之前这一农民秘密反清斗争的特点。作为一场伟大的农民阶级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运动,它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完整过程,不能以农民运动后期的特点,去取代前期农民运动的特点。应将皖北地区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农民反清斗争称之为“捻党运动”。“捻党运动”包括“捻党时期”和“捻军时期”。  相似文献   

2.
论捻军形成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5年秋,捻党在亳州的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并制定明确的反清纲领和军事编制,同时颁布军事纪律。捻党有了统一的指挥,由秘密分散的群众组织转变成为公开的反清武装,原先所进行的经济斗争由此而转变成为政治斗争。雉河集会盟应成为捻党向捻军转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捻军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淮北平原上的一支强大农民起义军。它在反抗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表现了自己伟大的力量和智慧。捻军的兴起与活动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体地研究各次农民战争的特点,对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我国农民战争的规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试就捻军的起源问题提出初步的体会,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一八五三年的皖北捻军起义,和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一样,是在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群众中经过了一段时期的酝酿才发展起来的。捻军的前身就是捻党。捻党起源于清康熙年间,至嘉庆年间,他们以数十人结成“小捻子”,一二百人结成“大捻子”,在徐、淮一带活动。至道光年间,捻党的组织与活动范  相似文献   

4.
捻军在徐州     
本文旨在展示捻军在徐州的活动情况,分别从其前身捻党在徐州的出现,捻军前、后期在徐州的斗争和最后捻军作为太平天国的继承人在徐州的斗争几个阶段,以时间为顺序,论述从捻党脱胎而来的捻军在战争中淬火,历经的从分散到团结,从独树一帜到和太平军联合作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捻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反清斗争18年的捻军运动具有"出则为捻,居则为民"、"缺乏政治纲领"、"领导者成份复杂"、"未建立根据地"、"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等特点。文章在分析这些特点的同时,指出这些特点又是捻军运动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6.
定远县,清朝时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府。凤阳府地处淮北,定远县在凤阳府东南部。1853年三月,定远县捻党首领陆适龄在他的家乡,定远县城西南七十里处的荒陂(沛)桥旗杆村(现属长丰县沛河乡)举起反清大旗,率领捻众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曾发展到二万人,势力影响到凤阳、颍州二府,给清朝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1853年,由于中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捻党开始脱离地下状态,而采取以武装起义为抗清斗争的主要形式,捻党向捻军转化。陆遐龄起义正处于这一转化时期,是这一时期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捻军起义。这次起义无疑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大规模捻军起义时代的到来。这次起义刚刚失败,著名捻军领袖张乐行等就很快摆脱清政府的节制,走上了坚定的反清道路,无疑也受到这次起义的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制定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即毛泽东思想;开展广泛而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创新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西大学历史系江地教授的《捻军史论丛》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江地同志多年从事捻军史的研究工作,自五十年代起陆续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专题论文,1956年和1959年三联书店相继出版过他的《捻军史初探》和《初期捻军史论丛》两个论文集。这些论文包括了自1808年到1868年捻党的产生,捻军起义和最后失败的全过程,涉及了整个捻军史中许多重要问题。本书中的每篇文章既是独立的,各自成章,各自有中心,时间上又互相衔接,形成一部以论文形式写成的捻军史。本书共收论文十四篇,约三十万字,  相似文献   

9.
从1856年2月雉河集会盟到1857年3月与太平军霍邱会师,为初期捻军战争和淮南时期捻军战争的“交接”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发现,捻军战争的形势跌宕起伏,变化无常。但总趋势是战争主动权得而复失,作战形式不得不由进攻转换为防御,“圩寨战”作为防御战的基本形态,逐渐取代“野战”,开始确立它在捻军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一 1856年4月,袁甲三复出攻捻前,捻军依然保持着雉河集会议前夕蓬勃发展的势头。 1854年11月,张乐行复出反清,与龚德树、苏天福、王贯三捻军合兵,“四出滋扰”,势力迅速壮大,到1855年秋,众至数万,形成捻军反清的一个高潮。为了控制皖北战局,摆脱  相似文献   

10.
清代捻军运动持续时间很长,有近一个世纪之久,它始于何时,众说纷纭,笔者曾经撰文作过考释。它终于何时,说法也不一,有些学者称是1868年,也有学者说是1900年。这些见解是否得当,需作推敲,现述浅见,以就正于大家。 先谈1868年之说。持此说的学者都以1868年8月西捻军在山东茌平徒骇河边的覆灭,作为捻军运动终结的标志。诚然,西捻军的失败,确实宣告了波澜壮阔的捻军起义的结束,从捻军运动的历史来看,无疑应视这个重大事件为捻军运动起义时期的下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他们心智的发展过程,教育需要"轻拢慢捻抹复挑"各种策略的组合,学生出现错误行为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正确的教育引导工作,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健康心理的引路人,就像琵琶女"轻拢慢捻抹复挑"一样,弹奏出美妙的乐音。  相似文献   

12.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为保持自己的先锋性,在思想理论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延安时期的入党标准从讲成分转变为讲政治后,党的思想建设抛弃以往对阶级成分不纯便"一刀切"的硬处理,更注重以思想斗争、理论教育、实践运动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方式,为今天党以知促行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形象和威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巩固和发展湘赣边界、获得公众认可和信任、谋求共产党自身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自塑了一个追求民主、亲民爱民、敢于斗争的共产党形象。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形象塑造要勇于自我革命、站稳人民立场、创新宣传机制,在党的形象塑造过程中,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末捻军的前身——捻党的起源问题,目前学界仍有不同看法。该文作者为弄清此问题,曾两次从上海赴北京第一档案馆查阅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妇女解放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延安时期是党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成熟时期,本文是在对延安时期党的历史文献进行阅读总结的基础上,对党的妇女解放思想进行基本梳理。延安时期党对妇女的解放体现在经济、政治、教育、生活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成长发展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得到发展,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壮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大革命的大舞台为党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人才.大革命时期党的成长为中国革命继续发展创造了重要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7.
1853年至1868年,清朝统治者为镇压捻军起义,频频更换剿捻统帅。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清政府攻捻政策的变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及其与捻军兴亡的关系等。这15年中,清政府共遣派33员大吏出任剿捻统帅,其中汉员17人。他们更迭的情况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1)死于攻捻前线的,有周天爵、伊兴额、滕家胜、僧格林沁等。(2)剿捻无功而被参革的,有西凌阿、毛昶熙、曾国荃、翁同书、李世忠、刘长佑等。(3)调度无  相似文献   

18.
延安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深深地影响着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方向、面貌和精神心理的知识群体.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对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建国初期与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比较研究,分析党在两个阶段知识分子政策的异同,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现行及未来的知识分子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民国以来,学术界对捻军起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期间曾经有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两个高潮。之后,有对捻军基本史实进行研究到逐渐同社会史接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清朝统治末年各种弊端暴露,全国各地受压迫的人民纷纷揭竿而起。苏天福经常与捻军领袖接触,最终于1852年结捻,正式加入农民反清起义的斗争中,成为捻军中重要领袖,使得捻军阵营不断壮大,农民起义军的力量不断增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清朝政权的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