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这个特殊的岗位,尤其需要对孩子有着神圣的爱,那就是师爱。爱,意味着无私地付出,意味着默默地奉献。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理应爱每一个孩子。在育才路上播撒爱心,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爱,需要无私的奉献,这种爱叫永恒,这种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而热爱学生正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冯洪杰 《辅导员》2010,(13):123-12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和才智奉献给每一位孩子。这种爱是无私的,它毫无保留;这种爱是无言的,它蕴藏在为学生终生发展的奠基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总之,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因材施教,用广博的爱心去浇灌需要爱和心理疏导的个性有障碍或者缺陷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赫亚静 《考试周刊》2013,(98):171-171
<正>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培养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身为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学生,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般无私地关爱  相似文献   

5.
正都说教书育人是一份良心事业,作为一名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选择了对学生无私地奉献爱。一、对爱的理解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在班级建设中,以对学生的爱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  相似文献   

6.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和等价交换,而是付出和给予,是自我牺牲。"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  相似文献   

7.
教育需要爱     
吴维斌 《教师》2012,(9):19-19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是啊,没有爱哪来的教育?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四好少年”。因此,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孩子“教育之爱”。教育爱同亲情爱一样是无私的,但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正因为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单个孩子,因此教育爱就更为博大而精深。它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差异,将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来认识,无条件地给予爱心。健全的人格培养首先就来自于这种“爱的教育”,使不成熟的心灵走向成熟,向偏向发展的性格得到矫正。孔子就强调枯培养出“仁者爱人”的理想人格。只有教育者本人深刻地把握教育爱的本质,才会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受到自己的影响,先感悟什么是爱,再学会怎样去爱,进而成为一个“爱人”的“仁者”。  相似文献   

9.
魏丽萍 《甘肃教育》2013,(23):24-24
一、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里,我深深体会到“爱”真正的含义和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微小的“爱”的举止,传到孩子们心里.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关爱学生。“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这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但有的老师将关爱的雨露只是慷慨地洒向了班级中娇艳绽放的“红花”,却降临不到因缺少润泽而几近泛黄的“绿叶”上。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教育     
夜深人静的夜晚,我经常进行歌德式的反思,用贝多芬的耳朵去领悟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涟漪。教育是爱的事业,是一种无私的、博大精深的爱。教育体制的改革,更呼唤教育的爱心。爱心引起教育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师生之间会经常进行心灵的撞击。爱是教育的基石。作为教师,只要有爱,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成为我们心中的宝贝;只要有爱,你就会亲近他们;只要有爱,你就会懂得去尊重他们,这样的教育才会入脑人心。和新课程的“亲密接触”,正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师来说,用力是尽职,用智是敬业,用心是境界。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因被爱而学会爱。教师的伟大不在于爱那些人见人爱的孩子,而在于爱那些“不可爱”但需要爱的孩子。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即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真爱就是无私的爱,真爱就是真诚的爱,真爱就是博爱。教师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开启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4.
段俊潇 《海南教育》2014,(18):77-78
教育,是用心播种,用汗水浇灌,用爱来培育孩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意味着要用自己的爱,化作一场春雨,滋润干涸的心灵;用爱,克服一切的困难,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浇灌出姿态万千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学生的成长、家长的厚望、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计划的实施,最后都要落实到班级管理上,落到班主任教师的肩上。俗话说: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班主任教师怎样才能把几十个“小世界”统一成一个团结、进步的整体呢?作为班主任,我一直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渴望的心态去期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因…  相似文献   

16.
陶美萍 《中小学电教》2009,(12):157-157
<正>一、爱心——开启心灵的阳光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中灿烂的阳光。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  相似文献   

17.
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许多人常提起“爱”,可“爱”是什么呢?“爱”的本质是“给予”,是无私的奉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老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爱护、尊重、理解和信任,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用自己无私的爱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8.
蒋红梅 《班主任》2000,(3):14-15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按照接班人的要求去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母爱是否等于“无私的奉献”让孩子得到无止境的满足?天下父母在给孩子爱的温馨的同时,是否更应该教会孩子学会去爱别人?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师生沟通的最好语言就是爱,有爱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只有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戴和信任你,才能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从而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