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画面的编辑也叫组接、剪辑,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它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接关系上。一部片子从选材、构思、策划、撰稿到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像与剪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摇臂摄像师建立起剪辑意识后,在前期拍摄时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样拍摄的运动画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后期剪辑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电视影像,是由无数个体独立的画面,按照不同逻辑的剪辑需要组合完成的。一个节目的完成,从前期的策划、拍摄、撰稿到后期的剪辑,包装成片,是一项系统而精密的团队工程,任何一项工作的创意都为完成一部好的作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这其中后期编辑作为节目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体现了后期编辑对编导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好的编辑不仅使作品锦上添花,有时还可以弥补前期策划、拍摄的不足。不同的电视节目风格、不同的编导风格,决定了不同的剪辑方式。  相似文献   

3.
江则理 《现代传播》2003,(5):112-113
后期编辑 (也称后期制作或后期剪辑 )是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作程序。各类电视节目 ,除现场采访、现场直播外 ,大多都需经过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这两个基本生产环节才能完成。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 ,会采用不同方式的后期编辑。电视戏曲剧目也不例外 ,不论是整出的大戏、连台本戏 ,还是折子戏、小戏 ,都要经过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道工序才能完美地展现于屏幕。有人说 ,拍电视节目主要看前期拍摄如何。这话有一定道理。确实 ,任何一个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前期所拍素材质量的好坏。因为前期拍摄的素材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手材料 ,是最…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位出色的编导,虽然前期策划准备细致入微,但与其合作的摄像员在拍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理解拍摄意图,拍摄的大量素材,真正能用得上的寥寥无几,使编导在后期剪辑时只能望着素材兴叹。相反,一位出色的摄像员与缺乏电视拍摄实践经验的编导合作,就会产生另外一种情况:尽管是一个非常好的拍摄题材,摄像员也拍摄了许多精彩并能够充分表述故事情节的画面素材,但片子播出时,感受不到摄像员的"用心良苦",此时摄像员也只能是望片兴叹了。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综艺节目需要前期拍摄与后期剪辑制作的完美配合。剪辑工作是决定综艺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其后期剪辑的特点,阐明剪辑时需要把握哪些基本要素,剪辑技巧在综艺节目中的运用法则。  相似文献   

6.
马琳  辛炜 《河北广播》2009,(5):94-95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影视作品的生产经过了策划、构思、拍摄、剪辑、特技合成、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前期拍摄的镜头,构图再精美、信息量再大、表现力再强,只不过是零碎的片断,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宝石,难以完全展现自身的光彩。只有通过后期剪辑,找到最佳的排列组合方式,才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艺术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电视编辑不仅仅要负责后期的剪辑,还要参与到策划与拍摄过程中。剪辑过程中的准备、剪辑、合成三步骤要采用合理的原则进行工作,通过编辑的剪辑工作,把电视节目质量提高档次,呈现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8.
电视记者无剪辑意识的弊病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一些记者认为电视节目是集体创作,有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之分,所以在前期拍摄时不用动脑筋没有剪辑意识。殊不知无剪辑意识的拍摄不仅不能出好的作品,还会带来众多弊端:素材内容杂乱无章难以编辑。有的记者到了拍摄现场,不管三七二十一扛起摄像机就拍,结果拍回来的镜头既不能表达主体又不能用于转场,于是就变成了废镜头。另外,摄像机老是在同一物体上打转,忽视了它和周围环境及其他事物的联系,拍摄角度的单一给后面的剪辑带来困难。这是无剪辑意识的典型表现。记者要善于在纷杂混乱…  相似文献   

9.
黄冠  王冉 《报刊之友》2014,(2):86-88,106
《角落》是主要以“空巢老人”为题材的纪录片,它主要反应的是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空巢老人的种种问题也随即产生。为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应这个社会性问题,形成呼吁效果,《角落》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主题确定、前期准备、拍摄过程、后期剪辑等四个阶段。从阐述主题与前期不断改进,拍摄与后期剪辑技巧的合理使用,来讲述纪录片《角落》制作的历程及感悟。  相似文献   

10.
从事声像工作有几年了,对后期编辑有一些粗浅的体会,可以说前期素材的拍摄直接决定着后期编辑的编辑速度、编辑技巧和编辑水平,因为只有充足的前期准备才可以为后期剪辑进行再创作提供最大的可能,今天就站在一个后期编辑的角度上谈谈前期素材拍摄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视摄像记者的剪辑意识杨笑拍摄中的剪辑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电视节目是集体的创作成果,尽管在创作中有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三分,但是前后期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一致;摄像记...  相似文献   

12.
金玉燕 《新闻窗》2014,(3):54-54
电视片制作是一门系统的专业工作,考验的是后期制作人员能否对前期策划拍摄的电视素材进行符合逻辑的编辑、整合,添加特技音效等技术手段使之成为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电视作品。因此后期制作是极其重要和复杂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后期剪辑手法和思路的不同,有时候还能影响电视片大体的风格甚至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何洪达 《记者摇篮》2009,(10):61-61
电视的优势就是利用画面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画面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有效传递,摄像的前期拍摄尤为重要。在新闻片的拍摄中,要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拍摄到有用的信息,根据新闻理念把镜头有序的、流畅的连接起来,减少后期编辑工作的压力,这就是无剪辑拍摄。运用无剪辑拍摄思想进行拍摄,可以使新闻从发生到整理到发布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黄沫 《记者摇篮》2009,(6):88-88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巾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剪辑风格紧跟编导意图。每个电视节目剪辑前,首先要确立其剪辑风格。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节目编导们的构思、拍摄、制作风格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电视编辑对于一个电视节目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前期的拍摄不足,还可以通过后期的编辑来弥补,而后期的编辑不到位,它会使前期所做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实际上是一个将前期的采访,构思和拍摄的成果,通过电视画面,文字,声音的特殊处理编辑,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的过程。电视编辑是在电视大众传媒这一专业活动中,为满足观众的需要,使用文字和电子技术的独特符号系统,对记者发来的稿件和画面进行删改,取舍,剪辑,加工,整理等创造性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影视作为一门人文艺术表达形式,它是在视听艺术基础上演变成了今天的综合艺术的一个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剪辑艺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从影视前期处理的拍摄构图来看,影片整体信息量很大,拍摄构图初步处理只是对简单的片段进行的初步处理。但是缺乏后期专业剪辑,就会使得前期的镜头效果就像没有经过研磨的钻石,或者是表面没有光泽的某个化学产物,就不能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由此可见,只有经过影视剪辑的细致雕琢,再经过有秩序的镜头排列,才能够散发出其耀眼的光彩,实现影片潜在的骄人价值。甚至可以说影视剪辑就是整部片子的灵魂所在,同时它是一个技术工作,目的是实现艺术上的升华,是影视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李轶 《新闻传播》2012,(6):220+222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完整过程,其中包括:节目的策划、节目的构思、采集素材、拍摄画面、进行剪辑、特效制作、配音解说、字幕显示制作等各个程序,而剪辑是电视节目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剪辑工作具备非常强的实践性,在节目制作后期,无论是剪辑点和剪辑节奏,还是剪辑情绪和动作,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和人们的思维习惯。为了节目制作的画面具有衔接通畅性,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张述勇 《视听界》2007,(3):97-99
画面作为电视艺术最重要的元素,怎么处理好它的节奏尤为重要。画面的节奏处理大都是在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时完成的。 一、景别和角度变化 这是每一个场景拍摄必需的,并不必然带来节奏的变化,但是主要景别的运用和主要角度运用及变化仍不失为一种节奏处理的外在条件,也为后期的剪辑提供了节奏处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谷兵兵  张申 《声屏世界》2012,(12):23-24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一定有它独到之处,或是前期拍摄,或是后期剪辑。由大连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黑尾鸥之生死》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星光奖最佳纪录片奖、国家广电总局国产纪录片扶持奖、四川电视节评委会奖。就其拍摄手段以及使用设备而言,此片没有任何过人之处,是什么原因使其获得如此殊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剪辑,是剪辑使那些散乱的甚至是平淡的素材生发出新的魅力,有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黄勇 《新闻窗》2013,(3):50-50
在当今新闻爆炸的时代,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如果在后期剪辑上花太多时间,新闻就变成了旧闻,所有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人们开始考虑将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拍摄完成就可以直接播出,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简单的说就是摄像记者用摄像机的开关控制镜头的长短,当拍摄完成后,剪辑也就随之完成了,提高了成片的工作效率。"无剪辑拍摄"的本质是摄像记者带着编辑的思想,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的工作,它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和完成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