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奕 《传媒》2019,(14):79-82
国家形象是人们(形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对一个国家(形象客体)由其客观存在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需要从主客体关系来讨论。本文通过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六国大众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舆情监测,了解这六国媒体作为“他者”是如何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建构的。本文认为,这些报道虽然存在偏差,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的制定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抗战时期的《大公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1919年到1945年这27年时间段内,以韩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49篇文章按报道主题、报道大小、报道倾向进行了分析,并较为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了对特定历史环境下《大公报》所塑造的韩国国家形象、中国国民对韩国持有的态度以及韩国形象在中国媒体中的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玉梅 《新闻世界》2012,(11):148-149
在社会转型时期,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突发事件的报道离不开新闻媒体。国外民众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因此,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和传播对建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形象与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之间的关系出发,谈谈媒体应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进而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当今韩国的各种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变化都与中国休戚相关,可以说两者是一荣俱荣的关系,而韩国对中国的了解非常不足。KBS演讲纪录片《明见万里》为韩国民众充分了解多样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明见万里》进行文本分析发现,韩国媒体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包括1.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形象:科技进步与中国智造;2.充满朝气的中国"90后"形象:积极乐观与热情创业;3.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形象:中国游客和海外投资。研究表明韩国媒体长久以来对中国带有非常复杂的情感,但就《明见万里》这部纪录片本身而言,主要呈现出的情感特点包括:畏惧与偏见并存、欣喜与忧虑并存。韩国媒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的启示有三个方面:首先,提升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功能;其次,发挥"意见领袖"的中介功能;最后,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国外主要媒体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从而更好地为传播国家形象服务.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媒体,长期以来高度关注中国,其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个多样的中国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本文梳理并分析了1963年之后各个时期NHK制作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并尝试探索如何通过电视媒体更好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杨萍 《青年记者》2016,(32):116-117
大众媒体从诞生至今,一直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从大众媒体的各种报道中,了解别人的故事、企业产品的情况,乃至一个城市、地区、国家的情况,从而对人物、企业、城市、国家的形象产生一定的认识.构建和传播良好的城市环境形象,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伟 《军事记者》2010,(7):51-53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传播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体的各类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是一个被媒体如何描述、如何传输和怎样解读的过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严重制约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必须遵循媒体传播规律、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积极争夺话语权,切实提高我国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是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它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更是通过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来体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了解世界变化的拟态环境时代,对国家形象的认识不是来自亲临其境的体会更多的是来自于媒体的宣传报道。北京奥运是中国形象展示的一次契机,从申奥成功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传媒和全世界人民关注的视线。如果说这仅仅是奥运光环将北京推向了万众瞩目的舞台对世界产生了吸引力的话,如何通过媒体的正确报道,宣传中国文化、传达出一个新的中国形象,才能真正对世界产生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3·14西藏事件既是对我国治安稳定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对我国捍卫和塑造自身真实媒体形象的一次重大考验.本文剖析了西方一些媒体有关3·14西藏事件的歪曲报道,从我国应对策略等角度对国家传播策略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是集中观察国外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进行报道的一个好时机,中国政府也以此为契机采取措施树立正面国家形象。本文对德国大众化报纸《图片报》奥运前后的中国报道作了主题词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德国媒体报道特色,认为中国政府和媒体应根据奥运会前后国外媒体的报道来整合国家形象传播,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燕 《青年记者》2008,(14):48-49
重大新闻事件历来是舆论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媒体对"西藏3·14事件"大面积、焦点式的报道,使"西藏问题"成为近期大学生关注点最高的时事新闻. 面对众说纷纭的国际国内媒体,大学生对"西藏事件"、"藏独活动"的独立判断及立场如何?哪些媒介对大学生了解"西藏事件"、达赖起着关键作用?少数民族又是如何看待达赖及"藏独活动"的?媒体的报道在认知、态度和行动中哪个维度对大学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外宣实力与国际关注度差距悬殊,我国的国家形象主要依靠外媒来塑造。因此,了解外媒涉华报道的特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英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纽约时报》在过去一年里的涉华报道和涉英报道按一定方法进行抽样,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英国事务时采取的口吻和形成的报道特点,以此对照《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主要侧重点,得出两者的异同,并分析原因,为我国进一步利用外媒改善国家形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写和编辑外文报道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受众信任和喜欢中国媒体的报道。笔者所在的黑龙江新闻社是韩文媒体.其周刊和韩国版都是专门为韩国人发行的.长期以来我报为韩国人了解中国、走进中国,为中韩两国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贡献,在外文报道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黄倩妮 《新闻世界》2009,(5):122-123
“3·14西藏打砸抢事件”爆发后,西方的主流媒体出现一些歪曲性的报道和反华、支持藏独的言论。anti-cnn网站在纠正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从网络传播的角度,探索anti—cnn类民间网络媒体在该事件中取胜的原因,从而探索民间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力,找寻其在国际传播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马凯俊 《新闻世界》2011,(11):205-206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权中“失语”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尤其是自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中,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国家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层面,对我国媒体近十年来对突发事件对外报道中所积累的经验,略做回顾、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多数媒体进行了较为客观理性的报道,但也有少数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甚至移花接木、颠倒黑白,以不实信息欺骗受众,妄图把奥运政治化,抵制奥运会,诋毁中国国家形象,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一、西方反华报道的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中,西藏的对外传播不仅关系到西藏民族地区的形象建设,更在整体层面上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西藏地方各级媒体立足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对外宣传中精准发力、以事实为基准,致力于讲好西藏和西藏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本文以西藏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国际报道为例,分析了讲好“西藏故事”的故事题材,并基于国际传播视角探讨了对外讲好“西藏故事”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于小薇 《新闻世界》2012,(7):219-220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媒体作用已毋庸置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代表性媒体,本文试分析其所报道的内容以及海外读者的反馈,以期从中浅析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作用及不足。  相似文献   

19.
岳子荷周丽 《视听》2016,(6):137-138
国家形象是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媒介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中起到了"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中,媒体的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文以《人民日报》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报道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这一事件的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的《中国青年报》和《重庆晚报》两份报纸中包含专家意见的食品安全报道内容分析,考察全国性媒体和地方性媒体的食品安全报道如何呈现专家意见,从而探究我国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如何建构专家形象。总体来说,近年来,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报道都比较重视专家意见,利用专家意见对食品安全进行深入报道。主流报纸中的专家形象呈现出专业性、权威性、领域广泛和意见多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