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丹平 《采.写.编》2021,(12):85-86,16
有效说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本文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多篇新闻评论为案例,探讨了新闻评论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有效说理的重要意义,认为要实现有效说理,就应在用事实说话、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加强情感力量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经常要发议论、讲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容易出现"端架子"的现象,使文章变得呆板、枯燥,失去可读性。为了能吸引读者阅读,作者应该多运用群众语言,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要形象说理,让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活泼;要以情动人,让新闻评论有温度,便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毫无疑问,重在“评”和“论”,就是说,主要是说理,要以理服人。但要写好一篇评论,光具备说理性还不够,还应该将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力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关于新闻评论的写作,一般都是讲“说理性”的多,而从“抒情性”的特定角度来专门论述,据笔者所知,目前尚无,故在此作一些初探,以期对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能有一点参考的价值。 什么是新闻评论的抒情性?笔者以为,新闻评论的抒情性,就是指在新闻评论的写作过程中注重情感渲染,以求达到深化、强化评论主题的目的或效果。如果没有抒情性,在写作时笔锋不带感情,只是拉开架势讲大道理,板着面孔机械地说教,就达不到评论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的应有效果。大凡优秀的评论文章,在写作上都是注重说理与抒情相结合,使情理交融,理情并茂。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的说理侧重于以抽象道理和逻辑思维启迪和说服读者,写起来难度不小,读起来往往又枯燥一些,不如侧重于以叙事为主、靠事实说话的新闻和通讯报道等体裁来得具体、生动,易于入脑。正因为如此,为了学习和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使得它说理有根有源,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需要适当输入一些新闻事实或最新信息。而且在写作上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5.
释义在本中指的是诠释概念。新闻评论写作,就其思维过程凝结成的内容而言,概念在其间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帮助作认识和阐释事理的工具。笔常常看到有些评论作在章中提到某一重要概念时一笔带过而不作诠释,致使说理显得空疏,缺乏力度。会写新闻评论的人,善于在重要概念上下笔,用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对其作诠释,进行正确的理解与阐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增强了说理的效果。从理论上看,释义是诠释学在新闻评论说理中的具体运用,它是一种很好的说理方法。在此将其置于新闻评论内容构成的几个方面作综合考察,予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6.
无论当代的新闻评论,还是古代说理文,都是凭借某一由头进行议论和说理的。前者发源于近代,大抵是对某一新闻生发议论;后者盛行于古代,一般是对某一事件评断说理。研究和揭示二者的传承接续和各自的文体特色,其意义不仅在于澄清古今有关文体的变迁,而首先在于借鉴古代说理文,提高今天新闻评论的写作水平。 从文体分类的角度来说,新闻评论和古代说理文都应归属于论说文。论说文的基本任务是以理服人,其基本要求自然是言之有理。为了说服读者认同某一论点,作者须要展开一个组织论据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凭借作者的抽象…  相似文献   

7.
平易亲切与积极引导的辩证统一,是体现毛泽东新闻评论说理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学习、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在新闻评论说理方面的这一优势,以强化新闻评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功能,扩大社会效应,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视读者为同志和朋友在新闻评论宣传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指令式、训导式的说理态度和方式。有的报刊评论作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发指令,板着面孔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8.
清代王夫之将"意"比作文章的三军统帅,表明思想在文章写作、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是冲锋号,它旗帜鲜明地破除思想障碍、革除弊端、解决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清道。文以载道,新闻评论通过直接评论彰显思想,思想是评论的生命、灵魂,新闻评论的价值首先在于思想。消息、通讯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注重新闻价值,是什么、怎么样是消息、通讯的任务,而评论则是说理的文章,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更注重思想、言论价值。为什么、怎么办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9.
时评兼有新闻和评论的特点,必须在保证依据的事件和话题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形成恰当的情感判断,在以事究理、依理评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理性判断。时评的吸引力、说服力和竞争力取决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较之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更显"平易近人",较之新闻述评更能给受众以思考和启发。以情动人,激发情感共振,要充满激情、展露真情、彰显温情;以理服人,追求见解共鸣,要就事说理、依理说事、依事究理;协调情理,实现"化合反应",要以理驭情、用情说理、情理交融。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受众意识"。真正确立了"受众意识",写作时评时就会努力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10.
报人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写的浩瀚的报刊政论,尤其是我国革命导师毛泽东所撰写的为数众多的新闻评论作品,总是令人百读不厌,耐人咀嚼,回味无穷。一些庄重严肃的政治性论题,在他们笔下顿时显得情趣盎然,寓庄于谐,谈笑风生,毫无枯燥乏味之感。内中“奥秘”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是跟他们擅长机智幽默的说理艺术分不开的。由此,为了增强新闻的说理魅力,进一步发挥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独特的导向功能,实在有必要重视并强化说理的幽默效应,让我们的新闻评论多一点幽默情趣。   幽默是战斗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两种基本的新闻手段。前者以说理议论为其特征,后者以报道事实为其职责,两者各显其能又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从总体上增强新闻宣传的新闻性和指导性。毛泽东撰写新闻评论,常常打破文体的固有界限,将评论与事实报道这两种新闻手段结合起来。结合的方式,一种是依托报道配写评论,以收画龙点睛之效;另一种是将评论与报道有机糅合成一体,形成一种说理与叙事有机结合进行论述的具有独特风采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2.
黄璐 《新闻知识》2015,(2):97-98,79
新闻评论的文化意境一直是媒体人追求的发展目标,《光明日报》在巴西世界杯赛期间创办了"瞩目世界杯"专题评论栏目,犹如一部展现新闻评论文化意境的"活教材"。"瞩目世界杯"专栏在比赛气氛营造和悬疑铺设、人情味报道、新闻洞察力、新闻落点把握、爱国情感等方面表现优异,已经成为新闻界万花丛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带给新闻人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昊 《记者摇篮》2009,(5):43-43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报道是将新闻事件原滋原味地告诉受众,而新闻评论则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述阐明某种道理。新闻评论的价值通常表现为作品题材重大、说理透彻和强烈的新闻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研读新闻评论的名篇佳作,真是一种无上的享受。报人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写的浩瀚的报刊政论,尤其是我国革命导师毛泽东所撰写的为数众多的新闻评论作品,总是令人百读不厌,耐人咀嚼,回味无穷。一些庄重严肃的政治性论题,在他们笔下顿时显得情趣盎然,寓庄于谐,谈笑风生,毫无枯燥乏味之感。内中“奥秘”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是跟他们擅长机智幽默的说理艺术是分不开的。由此,也使我深深感到,为了增强新闻评论的说理魅力,进一步发挥新  相似文献   

15.
聂绛雯 《新闻爱好者》2010,(10):107-108
主持人评论是新闻评论节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持人怎样才能吸引住"遥控器时代"观众的眼球,本文从善于运用故事化、画面细节、个性化等方面详尽地论述了主持人在评论中的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16.
古人一贯重视文章中的说理,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就新闻评论写作而言,要写出一篇上佳之作,不仅要有好的选题、好的立意、好的结构.还要有好的说理。新闻评论中的说理,指的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手段论证某个观念、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元代郝经所说:“文有大法,无定法。”意思是,文章有不同的写法,无一定之规;但是写文章的一般规律,即文章的“常法”还是可以总结出来的。笔者认为新闻评论写作的“常法’坝U是说理的创新思维。今天,人们需求的独特化和多样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普遍…  相似文献   

17.
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电视中的新闻评论一直是在宣读报纸评论,以致此现象被戏称为报纸评论的“电视版”,真正体现电视传播特点的评论没有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电视新闻评论。电视研究者或以为电视受声像传播特点的制约,难以表现以抽象说理为特征的新闻评论,但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的探索证明了上述论断乃是一个偏见。1994年4月份中央电视台新闻评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品格,是指作品的内在质量和风格.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的品格?也就是说,新闻评论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体现何在?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实践表明:立论的思想性、说理的透辟性、论辩的逻辑性、行文的生动性,就是新闻评论应有的品格,就是衡量新闻评论内在质量和风格的标志.大凡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新闻评论,无一不是"四性"兼得的上乘之作.(一)立论的思想性我们说,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主要用于评思想、论是非的文体,思想性就是它的灵魂和生命,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篇评论的政治价值.事实也正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11):2-7
罗兰·巴特提出,"神话"是一种二度符号化,在这个过程中,"能指"与"所指"被区隔开来,一套新的"概念"得以接入。这种情形可能会出现在新闻评论中:"神话"占据评论逻辑链条中的高地,以不容置疑的强力征服人心,这份效力传递至链条终端,被用来支持实际见诸报端的说理论证。在新闻评论说服与认同的过程中,"神话"可能遥远地抑制了理性和独立思考。本次研究正是从这一线索出发,采用实验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了一次"效用神话"母题的说服效果测试。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议论说理,直接发表意见的主体。党报评论属于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代表党报的灵魂和旗帜,要"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因此在落实中央精神、地方部署等工作都是党报评论工作的重点,围绕这些宏大主题连续发声,撰写系列评论是党报评论写作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形成声势、引导舆论、助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