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传统的脱氮技术的基础上,同步生物脱硫脱氮工艺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比较分析了目前研究较多的三种同步生物脱硫脱氮工艺(同步脱硫反硝化、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的原理、应用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重点,最后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模拟茂石化炼油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在二沉池中加入软性纤维添料 ,使之具有反硝化脱氮的功能后 ,用H -O -R工艺 (即水解酸化 -好氧 -脱氮 )的方式运行 ,不但使泥水分离效果更好 ,而且改进了传统的脱氮工艺 ,弥补由于原工艺中构筑物的原因造成废水无法回流脱氮的缺陷。中试运行结果表明 ,COD、Oil、Ar -OH、NH3 -N、S2 -的降解率分别达到 90 % ,97% ,99% ,84 % ,99% ;当供给适量C源、DO <1mg/L、温度在 2 5~ 4 0℃时 ,NOx -N降解率可达 75~ 90 % ,各污染指标均达到国家和DB4 4 / 5 6 - 92地方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低耗高效生物脱氮除碳系统,并应用于教学。通过实验平台,并结合脱氮除碳效果评价实验过程,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工艺流程及实施步骤。实践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系统在脱氮除碳方面具有明显效果,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极大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脱氮技术有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等.生物化学法是较为经济、实效、无污染转移、操作简便易掌握的典型工艺技术.生物脱氮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经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转变成为无害的氮气而除去.目前,国内焦化废水处理采用的生物化学脱氮工艺的主要流程有“缺氧一好氧(A—O)”法,以及在此工艺基础上开发的“厌氧-缺氧-好氧(A—A—O)”法.此外,“缺氧-好氧-好氧(A—O—O)”法也是“A-O”工艺的延伸,同属于以“缺氧-好氧”为基本流程的生物脱氮工艺.  相似文献   

5.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利用微生物好氧硝化,吸收磷,缺氧反硝化,厌氧释磷的原理,而最终去除水中氮、磷污染的生物工艺。Bardenpho、Phoredox、UCT、A/O、AB、OCO、SBR、氧化沟、CAST、UNITANK工艺具有简洁高效、经济的特点,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氧化沟脱氮除磷的效果,提出了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并且进行了碳源投加量对除磷脱氮的影响的试验验证.首先,给出了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概况,并且提出了试验材料与方法.其次,分析了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在该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试验表明:(1)碳源投加量越大,释磷量越大;(2)在厌氧时污泥释磷越充分,曝气时吸磷量越大,在曝气180min后,80mg/L碳源污泥吸磷量明显小于160mg/L碳源污泥吸磷量;(3)在180min,C:N=5:1时,其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小于C:N=3:1时的含量,碳源越充足,硝化反硝化效果越好,最终TN含量越小.  相似文献   

7.
杨丽 《华章》2012,(22)
焦化废水脱氮技术有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等.生物化学法是较为经济、实效、无污染转移、操作简便易掌握的典型工艺技术.生物脱氮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经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转变成为无害的氮气而除去.目前,国内焦化废水处理采用的生物化学脱氮工艺的主要流程有“缺氧—好氧(A—O)”法,以及在此工艺基础上开发的“厌氧—缺氧—好氧(A—A—O)”法.此外,“缺氧—好氧—好氧(A—O—O)”法也是“A—O”工艺的延伸,同属于以“缺氧-好氧”为基本流程的生物脱氮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中普遍存在的进水碳源不足引起的脱氮除磷效率不高的问题,而大量具有很高碳氮比(C/N)和可生物降解有机成分的食品工业废水亟需处理的现状,本文考察了木薯酒精厂废水(木薯酒糟及其厌氧发酵液)分别作为外加碳源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创新点:对比考察了木薯酒糟及其厌氧发酵液分别作为碳源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为处理低C/N比城市污水寻求廉价优质的外加碳源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运行三组平行的厌氧/缺氧/好氧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以乙酸钠作为对比,考察木薯酒糟及其厌氧发酵液作为碳源对活性污泥系统碳、氮、磷变化规律的影响,并通过硝酸盐利用速率(NUR)和厌氧-缺氧/好氧批次试验对污泥特性进行分析。
  结论:(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与乙酸钠作为碳源相比,木薯酒糟及其厌氧发酵液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取得了更高的总氮( TN )去除率,分别为(72.4±3.2)%和(73.2±2.6)%,高于乙酸钠的(62.6±3.5)%。NUR 试验结果表明,木薯酒糟及其厌氧发酵液污泥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5.49~5.99 g N/(kg MLVSS·h)和6.63~6.81 g N/(kg MLVSS·h),与其他研究中报道的食品工业废水的反硝化速率相当或略高。(2)以木薯酒糟及其厌氧发酵液作为碳源的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反硝化聚磷现象,两体系中的反硝化聚磷菌分别占总聚磷菌的62.6%(86天)和61.8%(65天)。(3)以木薯酒糟上清液及其厌氧发酵液作为碳源的生物营养盐去除(SBR)系统均取得了良好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在 BNR 工艺中投加木薯酒糟及其厌氧碱性发酵液作为外加碳源,不仅可以提高系统氮磷去除效果,还能解决这部分废水的处理问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替代碳源。  相似文献   

9.
AAO工艺出水pH值偏酸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污水处理厂AAO工艺出水存在着pH值偏低的问题。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缺氧反硝化试验,研究了以进厂污水作为碳源的反硝化脱氮的能力及碳氮比对脱氮的影响,并通过碱度平衡核算,分析了硝化和反硝化段的情况,查找出了出水碱度不足pH偏酸的原因,提出了快捷、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好氧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试验结果验证了好氧反硝化的存在,好氧反硝化脱氮能力随混合液溶解氧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当溶解氧浓度为0.5mg/L时,总氮去除率可达到66.0%。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好氧反硝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Nitrateremovalfromdrinkingwaterisoneofthemainproblemsinwaterresearch. Severalnitrateremovalmethodssuchasionexchange, reverseosmosis, electrodialysis, distillation, chemicalreductionandbio denitrificationhavebeenemployedwithdifferentratesofefficiency[1, 2]. Bio denitrificationhasbeenprovedtobeoneofthemostfeasible, advanced,selectiveandcosteffectiveprocessesforremovingnitratebydissimilationreduction[3], whichtransformsnitrateintonitrogengas[4]. Thisprocesshasbeenappliedtonitrogenremovalofwas…  相似文献   

12.
生物活性炭在炼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物活性炭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机理作出发,对砂滤-充氧-生物活性炭和砂滤-生物活性炭两种工艺处理炼油污水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用生物活性炭对炼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回用于生产,活性炭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绿色化学理念为主导思想,在测有机污染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实验中用毒性小的甲基异丁基甲酮(4-甲基-2-戊酮)代替常规实验中使用的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对二甲苯,从而减少污染,避免危害,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03~2005年茂名近海海域的有机污染物监测结果表明,茂名近岸海水养殖区和近海海域的有机污染物均未超过国家海洋和渔业用水标准。其中2003年和2004年变化较小,2005年下降较为明显,落潮期有机物污染比涨潮期相对严重,秋季海水中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春季和夏季污染程度较低。有机物污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养殖区水质已受到近岸海水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了碳链有效长度这一表证有机物分子极化效应的参数来关联多种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指数。发现所考察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指数I与其碳链有效长度Nr'有良好的线形关系:I=a+Nr'其中a,b为系数,回归结果表明碳链有效长度能较好的定量说明有机物的分子极化效应对其气相色谱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Structure on Denitrification in a Bio-electrode ReactorTX1IntroductionIntensiveagricultureandindustrialwastewaterdis-chargedha...  相似文献   

17.
结合水处理实例,分析研究了新型卡罗塞尔氧化沟在脱氮除磷方面的独到之处。结果表明,新型卡罗塞尔氧化沟,脱氮和除磷效果比常规的处理工艺要好。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省1998-2013年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利用改进的Kaya恒等式与LMDI法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分析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结果表明: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负向驱动农业碳排放,产出因素和结构效应则正向驱动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从2006年以后实现脱钩,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因此,建议从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和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三方面促进农业生产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