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熊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坚定探索者。其探索表现在:科学地认识语文课程,提出中学语文课具有综合性,但核心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科学地确认语文教学目标,在确定读写听说的教学目标方面有许多有益的探索;科学地建构语文能力培养体系,既有“名家名篇+科学训练”的总体构想,又有更为具体的技能训练体系;科学地考核语文教学效果,为我国语文考试探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摒弃了许多陈旧的内容和方法,出现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景象。然而,在摒弃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却“倒水将孩子一齐倒掉”,将语文教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有效的方法与僵化的过时的教法一起泼掉。于是,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让人“莫名其妙”的现象:语文课变形为美术课,学生比拼画图色彩斑斓;语文课走样成音乐课。  相似文献   

3.
在一年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和学生对此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较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等等。语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然而,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来审视它、评价它的时候,老实说,还有许多问题需深入研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正日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语文教学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的同时,必须注意避免几个认识误区:高扬人文精神井不以埋葬理性精神为代价;语文教学所倚重的开放性井不等于随意性;创新语文教学不等于抛弃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许多问题,都源于语言与思想的分离;要改变教学低效的状况,必须首先改变单纯的语言观点,把发展思维和培养思想放到教学的突出位置;语言学习与思想培养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不能单独推进,二者都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梁淑玲 《广西教育》2007,(12A):24-2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感到难以突破,难以出成效;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着没内容写,没话写,语言平淡,缺少真情实感,对作文没有兴趣等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我有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犹如生活的舞台,演绎着人间万象、世态炎凉。语文教学是爱的艺术,美的鉴赏;情感的涌动,心灵的诉说。这一切.都在语文教师的把握之中;而这一切又太难把握,太费思量……人文与工具,有序与无序,真理与非真理,标准化与多样化,似乎很清楚,却又道不明白。语文教师是教师中的“另类”,因为语文教学需要太多的感情投入.太多的语言魅力,太多的文化意蕴。语文教学的课堂三味,非个中人所能领略。虽说“旁观者清”,有时也未必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会经常去听语文课。听课增加了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看到了许多真切的课堂情境。于是,便学习到不少东西,也会随时产生出许多想法。现在略加整理,倒也能咂摸出些许味道来,就算是一种“反刍”吧!无以名之,姑且叫作“课堂三味”。  相似文献   

8.
李纲 《师道》2002,(10):41-41
当前,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耗时最多、收效最微的数语文教学;而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收效最微的又数作文教学。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为作文的教学煞费苦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策和办法,但作文教学依然没有走出高耗微效的低迷状态,不少老师困惑其中而不能自拔。究其根源,是作文教学始终没有走出“奉命作文”、“应试作文”和“文学性作文”等不良倾向的怪圈。如今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牵而弗导”;固定的观察顺序,固定的布局谋篇,固定的写作套路,甚至提供一黑板词语让学生备用,连词成文……于是,千人一面,生搬硬套,了无…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确立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特征,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塑造完美的人格。新课标实施四五年来,虽然在语文教学和教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以文言文教学来说,许多学校仍是传统教学模式,仍以灌输为最终目标,忽略了审美艺术、文化精神、情趣情操的熏陶培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们根据“有利于准确检测小学生的语文毕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教师遵循母语教学规律进行科学执教;有利于持续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对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命题不断地进行改革,有了许多收获。现以去年的试卷为例加以说明,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2007,(6):36-37
丛智芳;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经验。正如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我们今天的话题。不是对读写结合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做界定(这样的界定好多前人已经做过),大家都是一线的优秀教师,一定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让我们从实践的角度,谈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开发的课程资源如何与语文教学结合,对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方法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师资源;校内物态和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利用社区资源拓展语文教学;利用身边发生的事;开展语文专项活动;在语文教学中,以新眼光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北京文学》发表了“忧思中国语文教学”的专栏文章,由此引发了文学界、学术界有识之士对现行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含金量高的大讨论,来自四面八方的观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概括起来无非是:教师拼命获取的一无所有,学生不希望得到的却负荷了许多;应试知识大行其道,真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语文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上课的重要手段。 “语文为百科之母”,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语文教学似乎又是问题多多了。跑了许多地方,听了许多课,终觉语文课新名堂多了,语文味淡了,浮躁气重了。听了陈建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八个字直撞心门——高潮迭起,回肠荡气。何出此言?看了下面的教学实录,我想,大家会找到答案的。  相似文献   

16.
实践性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显著特点,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实践的内容是做“事”、“用书”;实践的途径是“劳力上劳心”;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践的内容、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规律确定等是其丰富的内涵。用“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性思想来指导语文教学,可谓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对此要认清语文实践的特殊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规律以客观性、稳定性、普遍性为特征,语文教学艺术则以主观性、个体性、独创性见长;语文教学规律是创造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和依据,语文教学艺术则是把语文教学规律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桥梁;完整意义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规律与语文教学艺术巧妙结合、辩证统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教学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应是培养健康积极情感的主阵地。许多著名的语文教育教学专家更是以情感教育为宗旨,开辟了语文情感教学的新天地。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教学,加强对学生健康积极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是职校教育的特色教育、根本教育。要在职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必须做到:改变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重语文基本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创业技能;活化语文教材人物形象,锻造学生创业人格;丰富语文第二课堂,拓展创业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来,中国小学语文教坛上名师辈出,星光灿烂。在这些名师中间: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老师就是他们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们用一生的时间教语文、爱孩于;他们传道授业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历经岁月大潮冲刷洗礼,愈显鲜活、宝贵;他们年近七十岁,依旧还活跃在教坛上,岁老弥坚;他们以鲜明的个性、高超的教学艺术、对小学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感动着中国,被广大教师所敬仰,成为一代名师:在他们身上有取之不尽的宝藏,更有许多珍贵的资源,需要挖掘和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