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渗透调节的意义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体液,约占机体总重量的60%。体液的大部分是细胞内液,小部分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机体的生存环境称为外环境。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能使动物体内组织器官少受或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而保持其正常的生理机能。这种机体内部的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稳定或自稳态,是一种在生理范围内变动的动态平衡。早在19世纪,法国生物学家ClaudeBernard就指出:“内环境的稳定是独立自由生命的必要条件。”美国生理学家W.B.Cannon(192)强调,这种稳定状态只有通过细…  相似文献   

2.
王桂玲 《中学生物学》2012,28(10):33-34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稳态与环境"的兴趣,让学生很快地融进必修3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1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了必修3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个方面。该节内容是学生理  相似文献   

3.
张卓鹏 《生物学教学》2007,32(11):61-63
人体细胞生活在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一内环境中。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但正常情况下,借助机体的调节作用,这种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相似文献   

4.
一、增加“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发现史 “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发现史.对于学生理解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本质及意义有一定帮助。19世纪法国著名生理学家伯尔纳(Cl-ude Bernard)发现,一切生命组织都有一个奇妙的共性,这就是它们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在外界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能够保持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5.
<正>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那么生物体是如何实现维持稳态的呢?一、生物具备抵抗外界扰动的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人体具备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梳理 (一)内环境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2.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内环境是机体内的细胞外液,除组织液、血浆、淋巴外,还包括脑脊液、房水等。  相似文献   

7.
<正>例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B)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易错点(1)错选A与D,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定义及含义。(2)由于对机体调节内环境的能力理解有误,错选C。应对策略(1)准确把握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学中的"稳态与平衡观"是指处于正常生命活动的生命系统,其结构与功能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是稳定不变,是一种动态平衡。波动的范围反映了生命系统对环境变化的耐受程度,同时也是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稳态与平衡观"的核心是"相对稳定及其调控",稳态是通过生命系统内部"自我调节机制"实现的。这种自我调节机制主要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来完成。生命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过强,生命系统的稳态就会被打破,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稳态的概念是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的核心概念之一,而这一概念的提出又源于人体内环境的研究.理解内环境和稳态等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则是本课时学习的重要价值之一.但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而且要求同学学习本节内容之前要有生物分类、动物生理学等知识储备.因此要求把握重点的同时在学习方法上力求能有所改进,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和模型化,易于理解,益于增效.体液的成分及各种细胞外液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中的难点,解答题时如何理解并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可通过下面题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段晓娜  李毅 《考试周刊》2014,(16):149-149
<正>1.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环境与稳态"的第1章,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此节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学过了一遍教材,又复习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比较深刻地理解了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结构、细胞种类,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等,在此基础上引入"内环境",对学好后面的"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这一章的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做好了引导,才会对后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个方面阐述稳态与平衡观的培养:在细胞水平,可从细胞内与细胞外,分别通过溶酶体的教学、内环境的教学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在个体水平,可从人和动物、植物,分别通过血糖平衡的调节、黄瓜果实内源激素的调节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在群体水平,可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分别通过种群数量变化的学习、分析群落内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  相似文献   

13.
“内环境和稳态”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常常由于对稳态、内环境等相关内容理解与把握不到位,导致解题错误而失分。现将几个常见易错点归纳如下。易错点一: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营养物质归纳:由细胞外液构成的体液环境叫内环境,其主要成分是水。  相似文献   

14.
静息状态时,胞浆Ca~(2 )浓度具稳定水平,而Ca~(2 )在细胞内的各种作用又有赖于胞浆Ca~(2 )浓度的改变.细胞活动时,细胞外液和细胞内Ca~(2 )库的Ca~(2 )进入胞浆,使胞浆Ca~(2 )浓度升高.Ca~(2 )与胞浆内的特异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而被激活,完成Ca~(2 )的调节机能.Ca~(2 )发挥作用后,立即返回细胞外液和细胞内Ca~(2 )库,使胞浆Ca~(2 )浓度回降.可见胞浆Ca~(2 )浓度的稳定是通过细胞外Ca~(2 )内流、细胞内Ca~(2 )释放和胞浆Ca~(2 )清除的动态平衡来调节和维持的.一、细胞外Ca~(2 )内流胞外Ca~(2 )内流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和受体操纵性Ca~(2 )通道.1.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 这种通道的开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生物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 )在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增加了“内环境与稳态”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尤其是稳态概念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已成为普遍使用的一个基本概念 ,它描述了普遍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增加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因学生准备知识不足 ,难以充分理解稳态的本质内涵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供参考。1 增加“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发现史“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发现史 ,…  相似文献   

16.
1汗液属于体液、消化道属于内环境吗?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汗液、尿液和消化液等液体虽然是在人体内暂时存在,但由于这些液体与外界直接相通,故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组织液、血浆和淋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无疑是其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具体含义,甚至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也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采用"图像拆解法"进行教学,效果不错。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神经调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提供的"寒冷刺激"情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相似文献   

18.
稳态、环境与调节是现代生命科学核心理论之一。正确、全面理解和认识稳态这一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须在哲学层面进行思考。稳态包含着生命活动稳定与变化,有序与无序的转化,遵循着"稳态-环境干扰-调节-稳态"这一基本原则,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调节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对稳态内涵和外延的正确认识能使学生对生命科学有系统、完整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问题的认识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的理解,促进其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学生1号:人体消化道内消化液是否属于内环境?老师: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消化道是被围在体内的一个特殊的外界环境,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场所。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离开了内环境,在消化道对营养物质进行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到血液或淋巴后,已进入了内环境。  相似文献   

20.
学生1号:人体消化道内消化液是否属于内环境? 老师: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消化道是被围在体内的一个特殊的外界环境,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场所。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离开了内环境,在消化道对营养物质进行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到血液或淋巴后,已进入了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