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基础代谢率以及总能量消耗的差异,为大学生了解促进体质健康的因素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大学生能量监控系统实验手段,采用t检验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体育专业学生总能量消耗比非体育专业学生总能量消耗均大.其中体育专业男生和非体育专业男生有显著性差异,基础代谢率偏高.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体质存在一定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大学的11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126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信程度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程度作用和总体自信水平上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男性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体育专业男生在体育运动、学业表现、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和自信总分上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在体育运动方面自信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在自信的其他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了解高考压力下,青春发育后期体育考生和非体育考生的身体机能状况,重点探讨四项素质训练对体育考生身体成分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韩国杰文VENUS5.5体成分分析仪分别对受试者进行9月份及次年4月份体育高考后的测试。结果:男、女两实验组训练前后身体成分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训练后降低,肌肉含量增高;而两对照组训练前后身体成分各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身体水分、脂肪重量、矿物质、体脂百分比、腰臀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四项素质锻炼对青春后期体育考生身体成分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和肌肉重量影响较大,而对体重指数影响不大。2.体育考生和非体育考生尽管发育及营养正常,但运动方式的不同,将会对身体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师范院校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养生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开展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教育提供背景资料。方法: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养生信息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体育专业大学生更注重体育锻炼的养生价值,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不同年级及性别的大学生也同样存在这方面的差异。结论:大学生对健康养生信息的了解与掌握具有较大片面性和不均衡性,尤其对传统中医养生方面的信息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5.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玉霞  孙杰 《体育学刊》2002,9(2):99-101
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90名大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内外向性上无差异,在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的不同以及体育运动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体育院校49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不是非常严重但不容乐观;城乡生源的差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不大;男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特别是行为不当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情绪低落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大学生攻击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和产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较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有更多的攻击行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卡特尔16PF测试中,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和怀疑性4项指标,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呈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攻击行为倾向于客观归因.应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理性教育,减少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实验对比等方法对曲阜师范大学50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身体素质、智力以及自信心等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健美操技术掌握效果以及自信心建立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类的与非体育专业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的得分和总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因子都存在差异;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强迫、敌对、偏执等因子的得分比体育专业类的大学生低,但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这也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随机抽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运动员共51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分为3组,前4名为第1组,5~8名为第2组,未进入前8名的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成分、身体素质和赛前心理状态。结果:男运动员在身高、体重、脂肪比率,肌肉含量、去脂体重、WHR、BMI、肺活量、肺活量指数、握力、立定跳远、反应时和平衡性方面,第1组、第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握力指数和坐位体前屈第1组显著性高于其他组(P<0.05);女运动员的肌肉含量、去脂体重和坐位体前屈第1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第2组在身高、脂肪比率、去脂体重和握力方面显著性高于第1组和对照组(P<0.05~0.01),坐位体前屈和反应时显著性低于第1组(P<0.05~0.01)。第1组运动员在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显著性均低于第2组和对照组(P<0.05~0.01),而自信心第1组、第2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男子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肌肉含量、去脂体重和坐位体前屈是影响女子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也是影响武术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状态自信心对比赛成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名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组)和20名非体育专业学生(非体育组)血清中AMPK、SOD、T-AOC水平的测定,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探讨不同锻炼强度对机体血清中SOD、T-AOC、AMPK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体育组和非体育组机体血清中AMPK浓度值均值为59.44±7.43U/L,非体育组机体血清中AMPK浓度均值为8.50±8.23U/L,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体育组机体血清中的SOD均值为34.48±6.51U/L,非体育组机体血清中的SOD均值为19.17±7.25U/L,组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3.体育组机体血清中的T-AOC均值为11.22±14.24U/L,非体育组机体血清中T-AOC均值为10.34±5.33U/L,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最后得出结论:长期的较高强度的运动锻炼能显著提高机体血清中AMPK、SOD水平,有效增加组织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和抗氧化能力,这是机体产生良性运动适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篮球运动对地方二本院校大学生反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应时测定仪测定篮球专项大学生、田径专项大学生、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结果:篮球专项大学生、田径专项大学生、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简单反应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篮球专项大学生的选择反应时显著高于田径专项大学生、非体育专业大学生(P<0.05).结论:通过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神经系统协调性,提高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滇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采用指标测试法(测试指标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及坐位体前屈)和数理统计法对滇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除了初一、初二女生,各年级男女生的速度素质都优于合格标准(P<0.01);(2)男生上肢力量均低于或刚刚达到合格标准(P>0.01);女生腰腹力量初一女生低于合格标准,初二和初三优于合格标准(P<0.01);下肢力量,初三男女生均低于或刚达到合格标准(P>0.01),其它年级男女生优于优于合格标准);(3)各年级男女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都显著优于合格标准(P<0.01)。此外,从城市班和农村班的比较来看,除女生速度素质和腰腹力量方面,农村班学生均优于城市班学生,但差异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与CLA对青春期肥胖大鼠内脏脂肪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脂饲养大鼠建模7周后,取24只肥胖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CLA组、运动组、运动+CLA组。运动方案为跑台坡度0°,速度为21-25 m/min,总运动时间60min/天,5次/周,给药方案为运动后即刻灌喂1.6g/kg剂量的CLA,共持续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及组织,测肝肾功能和内脏脂肪重量。结果:8周干预后,运动组、运动+CLA组的体重、内脏脂肪重量及体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LA 组(P<0.01,P<0.05),对照组和CLA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运动组、运动+CLA组谷草转氨酶和谷草丙比数值明显高于CLA组(P<0.01),其他组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组、运动+CLA组血尿素氮和肌酐较对照组、CLA 组有变化,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8周运动与 CLA干预可有效降低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体脂率,运动结合CLA能显著减少内脏脂肪含量,增加瘦体重,降低体脂率,具有明显的减肥效果。运动和CLA干预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对肾脏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轭亚油酸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青春期肥胖大鼠减肥效果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建模成功后的雄性SD肥胖倾向大鼠30只,每组6只,随机分为5组,分为:OC、OCC、OLC、OMC、OHC,经8周干预后,测麻醉后体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1)肥胖指标:OLC、OMC、OHC与OC、OCC的麻醉后体重、体脂肪以及体脂百分比相比降低(P<0.05、P<0.01).(2)肝功能指标:血浆白蛋白值OMC与OCC相比明显增加(P<0.01);球蛋白值OMC与OC、OCC相比增加(P<0.05、P<0.01).OCC组与其它组别的谷草转氨酶值相比明显下降(P<0.01); OHC组与其它组别的总胆红素值相比增加(P<0.05).(3)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LA结合运动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不同运动强度结合CLA干预后,高强度运动减肥效果最明显,中强度运动增加大鼠血浆相关蛋白,高强度运动增加总胆红素的量.CLA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肾功能的相关指标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外语学院、文学院、经管学院,武术、足球、排球、乒乓球选项课的学生共100名,经一学期选项课学习,分析其选项课前后的立定跳远、100m、1000m及掷实心球等身体素质。结果:选修武术选项课的学生,身体素质选项课后较选项课前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选修足球选项课的学生,身体素质选项课后较选项课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选修排球选项课的学生,选项课后立定跳远较选项课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余三项均无明显变化(P0.05);选修乒乓球选项课的学生,身体素质选项课后较选项课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的选项课对大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合理地指导选择有利于其身体素质提高的项目,并为其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竞技体校、业余训练队和俱乐部的809名青少年进行施测,以了解北京市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的现状,考察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的特征,为青少年在运动中建立和加深友谊提供帮助。主要结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女生的友谊质量整体高于男生(P<0.001);初中生的友谊质量优于高中生(P<0.05);集体运动项目能使人获得更大的运动愉悦(P<0.05);有级别的运动员友谊质量好于无级别的运动员(P<0.05)。建议:希望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充分认识到青少年运动友谊的特征与区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