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乌苏里船歌》原本是一首黑龙江赫哲族民族特色的声乐曲,是生活在黑龙江的赫哲族人在劳动中逐渐产生的民歌曲调,是赫哲族的文化象征和标志,后来经过改编成为了钢琴独奏曲。此曲将中国民族调式与西方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既保留原有曲调的风格,又在和声和织体上进行改编和创新。本文将对钢琴作品《乌苏里船歌》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和调式调性,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曲子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
《序曲第二号“流水”》是朱践耳先生受到古琴曲《流水》启发,后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编而来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全曲用4种不同的变奏来模仿各种不同形态的流水给人以一种独特的美感。全曲要求演奏者能细腻的控制、研究不同层次的音乐和力度。此曲由我国作曲家依据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文化精神,利用西洋作曲技术创作的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获得了我国音乐爱好者的喜欢和欣赏,同时,在世界乐坛也赢得了良好的赞誉。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河淌水》借景抒情 ,表达思念情郎的美好情感。歌曲旋律是民族五声的羽调式 ,节奏自由舒缓 ,具有回环起伏的特点。自由延长音的灵活运用 ,丰富了歌曲的节奏变化。在旋律发展上 ,以一个基本音阶形成复乐段结构 ,刻画出非常鲜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4.
《十面埋伏》原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取材于历史上楚汉相争中决定胜负的重要战役———垓下之战。乐曲用形象鲜明的音乐语言,来展现气势宏伟的战争场面和慷慨悲壮的故事情节。手风琴独奏曲《十面埋伏》是由手风琴演奏家姜杰根据琵琶独奏曲改编而成。首先对琵琶、手风琴的表现风格进行比较,继而细致阐述了手风琴独奏曲《十面埋伏》演奏技术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5.
《小河淌水》出现在五十年代的中国乐坛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流传已成为经典性的音乐作品。最近在中央电视台听到中国爱乐乐团演出鲍元恺的《中国民谣组曲》,其中就有一首《小河淌水》,其艺术魅力仍然不减当年。迄今为止,《小河淌水》被公认是“云南民歌”,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包括我在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前年夏天我去昆明参观世博会,顺便去看望老友、前云南省音协主席、82的作曲家高梁同志,他对我说《小河淌水》的曲调本来是他四十年代创作的《大田栽秧秧连秧》,并较详细谈到了他创作这首歌曲的情况。因为过去没有知识产权的观念,词曲作者就没有站出来说话,致使他们的名  相似文献   

6.
《诺恩吉亚幻想曲》是天津音乐学院王树生教授创作的一首大型手风琴独奏曲。作者在创作中以新颖独特、形式自由的手法,赋予了作品以极具生命力的音乐形象。本文通过分析本曲的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以推动本民族手风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琳 《山东教育》2005,(3):88-90
《归》是李未明先生选取福建南音的曲调,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等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  相似文献   

8.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名叫《夕阳箫鼓》的著名琵琶独奏曲,1925年改编为八段,通过变奏手法描绘“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晚景,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题记琵琶渐出,出慢而快;箫声轻传,委婉流畅。这  相似文献   

9.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地区的民歌,传唱多年,期间分别由黄虹、朱逢博、彭丽媛等对此首歌曲进行了不同的演绎。《小河淌水》的歌词是用最纯朴的词汇描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曲调富有活力与纯情,是一首情感真挚且轻快的民间曲调,也正是引起轻松、优美、浪漫的风格被众人传唱至今。声乐是一种音乐形式,可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等,其艺术表现形式颇多,在本文中将以一首经典的《小河淌水》声乐作品来分析其歌曲中所具有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初手风琴传入中国,其音乐创作呈现了以民族音调为创作基调和审美观念,探寻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归》是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作曲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本文就民族音乐的艺术品质与演奏处理对该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陈钢 1976年根据吐尔逊卡的尔创作的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刘富荣改编的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以及新疆塔吉克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改编成为小提琴独奏曲子。卓越的艺术才华 ,丰富的小提琴创作经验 ,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首小提琴独奏曲中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 ,使之在情感表达和形式创新方面均体现出作者在小提琴音乐创作上的较高造诣。  在这首小提琴独奏曲里 ,作者运用了现代作曲技巧 ,大胆采用自由、多变的“狂想曲式”的结构 ,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许多中国民间器乐的特殊表现手法 ,如新疆的民间乐…  相似文献   

12.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是一首根据吐尔逊卡的尔创作的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刘副荣改编的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以及塔吉克族民间音乐素材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作品取材丰富、节奏多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本文通过对建国以前至“文革”结束这一时期小提琴曲创编事业的发展状况的介绍,阐述了在“文革”时期《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的出现对于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此曲的曲作者陈钢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创编事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杨晶 《儿童音乐》2016,(10):76-78
教材简解: 《唱得幸福落满坡》是由农民作曲家史掌元于1959年根据陕西民歌改编的歌曲,反映了建国十年农村的变化.歌曲为六声羽调式,单段体结构,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旋律流畅自然.  相似文献   

14.
《归》是李未明先生选取福建南音的曲调,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等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乐曲表达了海外游子落叶归根的情愫和情真意切的赤子之爱。全曲共分三部分,从忧伤的思乡到明丽欢快的梦里返乡,再到辉煌炽热的爱国情怀,使“归”蕴含的波澜壮阔的思想感情,层层推进,感人至深。该曲无论在和声技法还是创作思路上,都浸透着中国音乐的创作风格,作品在调式,调性,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均对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乐曲出版后,受到手风琴界的普遍欢迎。在手风琴考级及音乐类高考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音乐教科书中,有一欣赏课是柴科夫斯基的舞曲《胡桃夹子》的片断──《花的圆舞曲》。这首乐曲的演奏录音带是由方圆先生改编成手风琴独奏曲的。乐曲难度不大,篇幅不很长,比较适合中级水平的手风琴演奏。 《胡桃夹子》这部舞剧创作于1890年,是柴科夫斯基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进行创作的。剧中主人公玛莎在圣诞之夜得到了很多礼物,其中胡桃尖子是她最喜欢的一件礼物。在睡梦中,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个王子,王子率领一队士兵与敌人进行战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而《花的圆舞曲》是整部舞剧的高潮部分,旋律优美,节奏明…  相似文献   

16.
李锐 《华章》2013,(28)
前苏联作曲家、演奏家申德廖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了极具俄罗斯风格的《俄罗斯组曲》,这部作品可谓巴扬手风琴音乐会上的经典保留曲目,其创作理念中最大的亮点是将即兴性和技巧性与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族特征鲜明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俄罗斯组曲》由三首乐曲组成,分别是《乌克兰民歌》、《民谣》和《俄罗斯舞曲》,这三首乐曲都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性格,乐曲的每个主题都是以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地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发展而成。作曲家在其创作理念中,力求将体现俄罗斯传统音乐的调式、和声及旋律发展手法与现代音乐作曲技法相融合,使作曲既保持了俄罗斯音乐的幽默乐观、热情奔放、细腻抒情等特色,又不失现代音乐的审美习惯,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7.
《诺恩亚幻想曲》是一首在中国手风琴独奏曲中可以称之为是顶尖级的创作。它无论是从其创作特点还是艺术风格上来说,都达到了中国手风琴创作中的高峰阶段。这部作品能够将手风琴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及其特有的模仿力从很深的层次上挖掘出来,并使其表现的淋漓尽致。它在中国手风琴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曲家、钢琴家、演奏家储望华先生在2003对江苏民歌曲调进行改编,进而创作出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并且同年6月,在悉尼音乐学院的音乐厅进行了全世界的首次演出。本文将对这首改编的《茉莉花》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为电影《铁道游击队》创作的插曲,由郭伟湘改编为手风琴独奏曲,此曲通过富有概括性的音乐刻划,反映抗战时期游击队员神出鬼没地与日军周旋的情景。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优美、舒展的旋律,细腻、形象的意境刻画,使许多手风琴演奏者竞相演奏。  相似文献   

20.
山西民间音乐因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风俗等因素影响,具有鲜明的地方音乐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闹元宵》是由鲍元恺先生创作的整部《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作品中的一首,该曲是以两首山西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以此改编的手风琴重奏曲《闹元宵》将民间音乐元素与手风琴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使大众了解了手风琴这一西洋乐器,看它是如何演奏出民间音乐的韵味和意境;而且让世界各地的演奏者,通过聆听到来自中国传承着民族文化精神的音乐,同时感受到山西民间音乐独有的民族色彩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